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臘月,暖榻與新被,只待遊子歸

臘月,暖榻與新被,只待遊子歸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跟著二十四節氣走一個輪迴,

你會發現每一天,每一月,

都充滿詩情畫意,別有韻味。

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

四月流觴,五月賽舟,六月納涼,

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賞菊,

十月畫像,十一月參禪,臘月賞雪。

其實最愛的還是臘月,臨近年關,

少了平日的奔忙,空閑多,心寧靜,

於是煮茶、飲酒、圍爐相會,

日子便也過得有滋有味。

(通「臘」)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月,農曆的第十二個月,一年的歲尾,

於農人而言,春耕秋收,忙忙碌碌,

只有等到雪落,大地沉寂,方有農閑。

於上班族而言,勤懇工作了一年,

這一月,帶著歸家的迫切,走路都帶了風。

玉燭年行盡,銅史漏猶長。

池冷凝宵凍,庭寒積曙霜。

臘月正是雪盛之時,

雪撲簌落在瓦檐處,未久虛室生白,

推開屋門,雪已尺深,大地蒼茫一片。

飛雪有聲,惟在竹間最雅,

山窗寒夜,時聽雪灑竹林,

淅瀝蕭蕭,連翩瑟瑟,聲韻悠然。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云:「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閑」之說。農事上是「閑」了,但人們生活的節律並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邁進的步伐。

庚子臘月五日

(唐)司空圖

復道朝延火,嚴城夜漲塵。

驊騮思故第,鸚鵡失佳人。

禁漏虛傳點,妖星不振辰。

何當回萬乘,重睹玉京春。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臘月,歲寒,時間悠然前行,

不必出遠門,聽雪賞雪,

煮酒烹茶,圍爐閑話......

靜享生命的寧靜。

民間臘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早春對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韋應物

掃雪開幽徑,端居望故人。

猶殘臘月酒,更值早梅春。

幾日東城陌,何時曲水濱。

聞閑且共賞,莫待繡衣新。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八」是「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十二月一日

(唐)杜甫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歲暮懷崔峒耿湋

(唐)司空曙

臘月江天見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陽舊社各東西,楚國遊人不相識。

臘月24掃房子。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對於北方來說,嚴冬中的臘月掃房,只是撣掃而已,而在南方往往將桌椅板凳,甚至大架子床都抬到河邊、井邊去刷洗。掃房以後,全家就要開始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剪窗花、買掛錢、年畫、鞭炮……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竹里館

(唐)盧象

江南冰不閉,山澤氣潛通。

臘月聞山鳥,寒崖見蟄熊。

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風。

臘月25接玉皇。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後,天帝玉皇於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應制

(唐)韋元旦

灞涘長安恆近日,殷正臘月早迎新。

池魚戲葉仍含凍,宮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雲疑承翠幄,入林風若起青蘋。

年年斗柄東無限,願挹瓊觴壽北辰。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製過年的麵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蒸饅頭」。(摘自禮俗流水賬)

洛陽東門送別

(唐)儲光羲

東城別故人,臘月遲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兩地春。

花明洛陽苑,水綠小平津。

是日不相見,鶯聲徒自新。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水調歌頭(臘月二十一日可遠堂索賦)

(宋)劉辰翁

落日半亭榭,山影沒壺中。

蒼然欲不可極,迢遞未歸鴻。

錦織家人何在,春寄故人不到,寂寞聽疏鍾。

木末見江去,無雪著漁翁。

詞舂容,歌慷慨,語玲瓏。

歲雲暮矣相見,明日是東風。

遠想使君台上,攜手與人同樂,中夜說元龍。

世事無足語,且看燭花紅。

年三十兒。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各行各業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裡打著如意算盤,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運氣。

這天夜間的鞭炮聲不絕於耳。早先宮廷在這之前就會放花炮,自臘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炮,尤以臘月三十兒晚上最盛。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八大祥」等店鋪,會專門僱人燃放各式花炮,花炮愈盛,愈象徵著買賣興隆。

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貼掛千,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

暖榻與新被,只待遊子歸。

離家久了,每到臘月,

就會瘋狂的想念家鄉的臘月和腊味。

帶著迫切的心情,搶票、收拾行李,

一路奔波終於到家了,只是近鄉情怯。

遠遠看著陽光下晾曬的臘肉、香腸,

那熟悉的味道、場景一一浮上心頭,

終於可以輕噓一口氣,回來了,真好!

人在不同年齡,對臘月就有不同的感觸。

小時候,盼著臘月,有寒假可以撒歡的玩,

有新衣服穿,有各種零食吃,心有憧憬。

長大後,也盼著臘月,期待回家和團聚,

早早準備起給家人的小禮物和年貨,

在日曆上,一遍遍算著還有多久才能回去,

和車票相愛相殺,因為遠方有人翹首以盼。

時光實在是令人感到恐慌,

日子像流水一樣一天天滑了過去。

又一年臘月,你準備好了嗎?

本文轉自:網路

編輯:近蘭寒舍(ydfqy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四十三首《觀朝雨》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