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也是 「造車新勢力」
最近,有個名詞很火,叫「造車新勢力」,主要是統稱新進入汽車製造業的初創公司,譬如蔚來、威馬、小鵬,拜騰等等。
新與舊的強烈對比,讓這個名詞與傳統車企被很多人誤解為硬幣的正反兩面。然而,事實上,如今的傳統車企才是實力最雄厚的「造車新勢力」。
幾天前,豐田掌門人豐田章男在CES上宣布,豐田未來將是一個移動出行公司,不再是一家汽車公司,競爭對手也將轉變為Google、蘋果和Facebook等科技類巨頭。這意味著,豐田將會脫胎換骨,從硬體生產商轉入軟體生產商。
這並不是第一家宣布轉型的車企。在此之前,寶馬已經明確未來將是一家科技企業。奧迪、PSA、大眾、廣汽、吉利、長安等汽車集團也都曾明確表示過,將從傳統汽車生產商向移動出行商轉型。
最為關鍵一點,從相關布局速度來看,外界所認知的「造車新勢力」,在面對傳統車企「大象」轉身之後,似乎在發展速度上有點跟不上節奏。
還是以豐田為例,過去半年在新技術領域的動作十分頻密。去年6月,豐田稱將考慮通過併購來獲取新的汽車技術;去年9月,豐田與供應商Denso Corp.、馬自達成立合資公司,加快開發電動汽車零部件;去年12月,豐田與松下籤署合作協議,開展電動汽車方形電池研發……
上周,另一巨頭通用汽車,向美國交通部遞交申請,計劃在2019年將第四代Cruise自動駕駛汽車安全地投入應用,這可是首輛無需駕駛員、方向盤和踏板就能實現安全駕駛的可量產汽車。
同時,日產發布了「腦控車」技術(Brain-to-Vehicle,簡稱B2V),直接用意念控制汽車。車變成了身體的一個部位,跟手和腳一樣,都通過大腦來控制。
這一系列新技術,是否刷新了大家以往對傳統車企的「認知」?這些極具想像力的技術均是來自於傳統車企,而非初創公司。可以看出,傳統車企都積極求變,拒絕當年柯達、諾基亞現象重演。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看,傳統汽車企業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一支生力軍。只不過,在喜新厭舊的消費環境下,初創企業的每一步動作更能吸引外界關注。或者說,傳統車企的每一步創新,在部分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自然也不值得稱道。
郭小戈


TAG:南方報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