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豆腐渣工程壞事—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失敗的原因

豆腐渣工程壞事—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失敗的原因

日本廣泛流傳著這樣的傳奇故事:「神風」在元朝時期曾兩度施威摧毀蒙古入侵者的船艦,將日本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此後數百年中,日本人一直對「神風」頂禮膜拜,興起了大規模拜神的活動。然而,拙劣的造船工藝和船體設計是導致蒙古艦隊葬身魚腹的主要原因。

公元1 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遠征日本,遇上颱風,日本人稱是「神風」救了他們。 歷史記載,元至元十一年,元世祖忽必烈命風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立,以900艘戰船,1.5萬名士兵,遠征日本。元軍在戰爭開始階段取得了很多輝煌戰果。 至元十八年。確實能夠找到關於那兩場日本沿海颱風的記載,然而根據現存證據,研究人員並無法判斷出那場風暴的具體強度,以及風暴與蒙古艦隊的沉沒究竟有多大關係。美國得克薩斯州農業機械大學的考古學家蘭德爾對1 98 1年從高島附近海底打撈上來的700多塊蒙古戰艦殘骸進行了仔細研究和分析。「很多蒙古戰艦龍骨上的鉚釘過於密集,甚至有時在同一個地方有五六個鉚釘。這說明,這些肋材在造船時曾反覆使用,而且很多龍骨本身質量就很低劣。」

據漢文史料記載,至元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麗王造艦900艘,其中大艦可載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由金方慶負責建造;拔都魯輕疾舟(快速艦)300艘,汲水小船300艘,由洪茶丘負責建造。並規定於正月十五日動工,限期完成。六月,900艘軍艦完工。

當時,造船業發達的中國江南及沿海地區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區仍在南宋軍隊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將造船的任務交給技術較為落後的高麗人。一方面,高麗對於造船很反感,認為元朝出兵日本肯定會要求高麗參戰,這必將給高麗人帶來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讓造船技術落後的高麗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實屬難事。高麗人只得在匆忙間敷衍了事,這些艦船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元十八年,蒙古軍隊的大多數戰艦都是平底河船,採用了當時較為流行的水密隔艙設計,而此種戰艦的結構並不適於航海作戰。簡化主體結構,削弱了船舶整體的橫向強度。

還有研究認為,除了艦隊拖後腿之外,蒙古人的後勤和裝備也比不上日本人。若論吃苦耐勞,當時的蒙古戰士無人可敵,必要時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喝馬血維持生命。蒙古人作戰時機動性第一,一般只帶很少的給養,軍隊的給養主要通過掠奪戰爭地區的平民解決。可是在這兩次戰爭中蒙古人偏偏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們一直未能突人內地居民區,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們掠奪。

此外,日本人的武器也優於蒙古人。當時日本的冶煉和刀具製作技術世界一流,日本戰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亞出產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媲美。古代最優良的鋼按性能排列依次為:大馬士革鋼、日本鋼、馬來鋼(。中國最好的鋼其實也是一種焊接花紋鋼,不過性能沒有馬來鋼那樣出色。日本除了具有好鋼之外,其戰刀的優良性能還來自其獨特的後期淬火工藝。日本刀製造成本低廉,使得普通民眾都可擁有一把好刀,而蒙古軍隊使用的質量較差的鑌鐵刀,很多大刀在對砍時刀刃捲曲。

在兩次戰爭中的八年期間,日本人似乎還改進了他們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時,蒙古人發現日本人使用的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已與蒙古強弓不相上下。歷史真相往往沉在水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公元1258年,元世祖看到南宋這樣腐敗,決定一鼓作氣消滅南宋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