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寒地凍 大寒送冬

天寒地凍 大寒送冬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是立春,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授時通考·天時》:「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剛進入大寒時節的時候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此後隨著地面得到太陽的熱量逐漸增加,入不敷出的狀態得到扭轉,氣溫不再降低,逐漸走上了送冬迎春的道路。

儘管大寒已經是冬季的尾巴,但天寒地凍仍然是氣候的主旋律,因此禦寒保暖仍不可忽視。尤其是在「冬至一陽生」之後,保暖不僅僅是抵禦嚴寒,更起著呵護著人體的陽氣平安成長的作用。頭面部、頸部、手足的保暖仍要堅持,「不當風直吹,不開窗留縫,不寒中久立」的原則仍不可忘記。

除了禦寒,大寒時節還要格外注重補氣養血以及對臟腑的調理。此時天氣仍然十分寒冷,我們的身體不但要抵抗嚴寒,還要蓄存能量為即將到來的春天做準備,所以需要補氣血以養臟腑。而脾胃是人體後天氣血的來源,大寒時節又為脾所主,因此,尤其要注重脾的調養。

在之前的各種小文章中,對於脾胃的重要性都有過具體的講解。脾主運化、主統血,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他各臟器都需要靠脾臟來滋養。因此脾的功能正常,我們的各個臟腑組織才能有充足的營養來維持正常運作。這也是為什麼在進行食療時,我們常要配合食用健脾、益胃的食物或是先對脾胃進行調養的原因。調養脾胃,使之運化健旺,食療養生可以事半功倍。

與脾胃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吃。因此調養脾胃,飲食很重要。不宜食用性味過於寒涼食物或藥物,鴨蛋、鴨血、田螺、螃蟹、香蕉、柿子、柚子、西瓜、梨、苦瓜、冬瓜、荸薺、綠豆、海帶、綠茶、金銀花、菊花等;更不宜食用溫度寒涼的「生冷之品」,如冰激凌、冰鎮飲料、冷盤等。宜以溫潤禦寒的食物為主,如生薑、胡椒、紅棗、桂圓等。

這裡推薦:桂圓蓮子紅棗糯米粥。

材料:桂圓肉10克,蓮子20克,紅棗3顆,糯米60克。

做法:蓮子洗凈,去心;桂圓肉洗凈;紅棗洗凈,劈開,去核;糯米淘凈。上四味共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大火燒沸,改用小火煮30分鐘,即可。喜歡甜粥的朋友還可以加入適量的冰糖。

除了飲食的調養,還可以嘗試「叩齒吞津保健法」。

藥王孫思邈就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齒為筋骨之餘」,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而「吞津」,就是指吞咽唾液。我國古代的養生學家把唾液放在了和精、血同樣重要的地位,認為這三者都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並稱唾液「金津玉液」。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就曾有言:「唾精,乃人之精氣所化。」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髮,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

「叩齒吞津保健法」非常容易操作,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先叩齒三十六下,在叩齒過程中,口腔唾液就會增多。然後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三十六次,要貼著牙床牙面,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這樣可以按摩牙齦增加牙齦部位的氣血運行和養分供給。此時可以漸漸感覺到唾液的產生。先不要咽下,等唾液越來越多後,用舌頭抵住上顎,使唾液聚集,然後用唾液洗漱口腔,最後分三次把這些唾液咽下即可。每日可重複3-6次。

這裡有一個特例,臨床上曾經遇到過幾例寒濕較重的患者,在進行「吞津」後可能會感覺到胃中寒涼不適,此時當停止此法,尋求能為您提供一對一、面對面診療服務的中醫師來配合藥物、針灸、艾灸等方法,進行調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徐話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徐徐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