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的課堂》,在給一個民族上課

《一個人的課堂》,在給一個民族上課

所謂的民辦教師,就是指那些不在國家教師編製的教學人員。他們的產生其實很簡單,當年這個國家要掃盲,要人人成為「社會主義新人」,需要在每個鄉村都建立學校,而當年這個國家的知識分子又不被信任,或者被餓死,或者在蹲牛棚。沒人咋辦?那麼,只好找值得信任的人來教「社會主義新人」們學文化。這時,就開始讓農村中有文化的青年進入教育系統當教師。他們雖然是「教師」,但是,又不是國家出錢聘請的,是各個村出錢請的。於是,一批有文化的農村知識青年進入了教師系統,成為了農村學校的教師。

譬如說我小時候,學校里公辦教師沒幾個,大多數都是民辦教師。我記得很清楚,教我音樂的老師就是個民辦教師,他每天給我們上完課以後還要回到田裡幹活兒,這時候的他衣著破舊跟普通農民沒啥兩樣。其實,幾乎所有的民辦教師都一樣,工資微薄,而且一般都娶了農民做媳婦或者嫁給了農民,這樣他們為了貼補家用,還要種地是很正常的。譬如說,《一個人的課堂》里的宋文化,他就要跟自己的老婆一起種地以貼補家用。

我們先不探討宋文化的文化以及他為了能考上正式教師所做的努力,我們說說前些年的民辦教師處理問題。熟悉那個過程的人知道,那個過程可以說是血雨腥風,幾百萬民辦教師除了一些通過中師招生、民轉公等形式成為公辦教師,大多數民辦教師都被清退了。而且,是短時間內就被清退。不管你是宋文化這種幹了36年民辦教師的人也好,還是比他乾的年限少的也罷,誰管你得青春獻給誰?回家!而且沒有任何說法。中國這個國家就是這樣,用你上戰場,你就是「最可愛的人」;不用你,不管你咋樣,你都是越戰老兵,餓死你都不幹國家的事兒,馮小剛那部電影《芳華》里的那位主角就是這個下場。當然,民辦教師,代課教師的下場還不如他們,基本上就是被掃地出門。誰要鬧事就抓誰,誰要上訪輕則進法制學習班,重則判刑。

我為什麼要說這麼長關於民辦教師這個群體的下場的話題?其實,我還是要向各位推薦今天開始全國上映的一部非常小眾的電影《一個人的課堂》。這部電影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鄉村教師宋文化,在山區小學代課36年,雖然條件艱苦,沒有編製,他依舊樂此不疲地做著自己認為高尚的工作。但是,教育局要對宋文化這樣的老師考試,過關的繼續聘用,不及格的淘汰下崗。但是,年紀大的宋文化終於沒有通過,下崗了,為了養家不得已要去外地打工。誰知,卻被沒有教師教自己孫子唐明明奶奶在火車站攔住。宋文化很糾結,但最後還是沒走,要給唯一的學生唐明明繼續上課,教他最後半個學期,讓他小學畢業。於是,明明的奶奶就給這一老一小送飯。誰知?送飯的路上,奶奶不慎跌落河中。在醫院醒來的奶奶,不肯花錢給自己治病。她想把兒子死後賠償的8萬塊都留下來,給孫子用。可奶奶癱了,孫子沒法去學校上學了。於是,宋文化就背著黑板,來到奶奶的家,在她的病床前,為她的孫子,講課。最後,奶奶在明明的朗朗讀書聲中逝去。奶奶逝去,明明也畢業了,宋文化將他送到新的學校,告訴校長自己以後每月資助這孩子三百塊錢,然後進城打工。

這是一部目前被好萊塢節奏和國產電影的全明星陣容慣壞的了國內觀眾絕對不會買賬的作品,因為它敘事節奏慢,因為它太過寫實,太過深刻,習慣了視覺快餐不願意思考的中國年輕人絕不可能喜歡,即便是他們自己可能曾經就是唐明明。前面我說了,中國是個習慣遺忘的民族,包括我們的年輕人,他們不會選擇記住他小學時經歷了什麼,絕不會反思自己走出來的那個村莊為什麼淪落?他們只想幻想未來我可能會成為什麼?要麼是馬雲,要麼是馬化騰......他們只想欣賞那些小鮮肉,絕不會看《一個人的課堂》這種沒有美女而且內容沉重的文藝片。

而電影《一個人的課堂》里的宋文化也一樣,他每月工資只有500塊,大家要知道,他的生活背景可是江西啊!江西雖然窮,但是,每月500那也是養不了家的,物價在那裡擺著呢。為什麼他工資這麼低?很簡單,政府沒錢。政府為啥沒錢?他們滿世界援助,真沒錢管我們的教育,尤其是管宋文化這樣的民辦教師。

這部電影里有個細節,宋文化一敲鐘就是在一個「忠」字旁邊。那個「忠」隨便大家怎麼理解,應該都跟某種「忠於」無關,因為那是一個舊祠堂牆壁上的字,另一邊還有一個「義」字。可是,在這個國家,哪還有忠義?被國家遺忘的國民會對這個國家忠?這個滿世界展示自己富強的國家對民眾哪有義?但是,每次敲鐘那種水墨畫一樣的畫面,總是讓人莫名地眼角濕潤。

《一個人的課堂》不僅為我們揭示了民辦教師那個群體的生存狀況,還向我們展示了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的生活殘酷。我們的這個國家為什麼會有留守兒童?這是因為中國的國民是不可以自由遷徙的。中國的戶口制度其實就像是印度過去的種姓制度,它將中國國民劃分出了各種等級。中國人進入城市打工,其實就是工作,為什麼農民的工作叫打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歧視意義的詞。工作中的國民難道也分等級,有高貴的工作者和卑賤的工作者之分?農民進城工作,但是孩子的戶口不能進入城市,因此就不能進城讀書,不能享受與戶口相關的利益,只能被留守。農民在城裡打工,除了經濟的原因,戶口的問題是個嚴重的現實問題。帶孩子去打工,很難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而孩子如果不能讀書,那打工的命運永遠不能改變。所以,很多家庭只能選擇把孩子留在農村。而留守兒童在農村會產生諸多的問題,譬如安全問題、心理問題等等。

國外為什麼沒有留守兒童?因為國外有法律。譬如說美國,因為美國有法律規定,兒童在小時候,必須有成年人監護(特別是父母),否則就是違法。但是,中國可沒有這樣的法律,所以年齡很小的兒童就被留守了。而且監護人的選擇,隨意性比較大,沒有法律去判斷監護人是否有監護能力,監護的行為是否到位。選擇一個合格的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影響非常重要。在美國,孩子在兒童期,父母必須履行的教育,養育的義務,否則你就要坐牢,中國為什麼不制定相關法律?因為這個國家沒有給進城打工者提供相關的公共服務,儘管他們也是納稅人,但是,他們的權利被忽視了。留守兒童的產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收入問題,中國這麼多年的所謂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靠廉價勞動力支撐的過程,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殘酷的剝削。國外不同,他們有保護勞動者收入的相關法律。譬如美國,在美國,一個成年男人的工資收入,基本上可以養活一家人,中國就不行,兩公婆在城裡打工,去了房租伙食基本上就所剩無幾,如果孩子在身邊那就會拙荊見肘。當然,還涉及一個的醫保制度問題,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是完善的,中國農村雖然也有新農合,但是基本上光是農民自費那部分也是農民承受不了的,如果能承受,明明的奶奶也不會癱瘓,那麼早的離世。也就是說,美國人的收入高,生活成本低,中國則是低收入,高成本。中國為什麼不立法提高農民工的收入和完善醫保制度?很簡單,農民工沒有選票,決定不了誰當官,於是,他們就像螻蟻,很少人有人去真正關心。所以,種種原因決定了中國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

而《一個人的課堂》里的唐明明則不同,他不僅是留守兒童,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孤兒,在美國,這樣的兒童會受到非常好的照顧的。但是,在中國,他卻得不到一個正常國家裡孩子應享受的國民待遇,他只能跟奶奶艱難度日。好在這個村的村長還有良心,好在還有宋文化這樣甘於奉獻的「教師」,他才能繼續讀書。

這部影片跟一般的故事片不同,它更追求一種紀實感,看起來就像真實發生的事情,像一部紀錄片。影片的環境人物都異常真實,代入感非常強。孫海英的表演又是那樣的富有張力,他用含蓄的而準確的表情和毫無扭捏作態的肢體語言,將一個鄉村教師內心的掙扎演繹得非常到位;片中經常看到他騎著自行車穿行在村子與學校之間,那種畫面讓人非常感動。尤其是他背著黑板去明明家上課的鏡頭,那完全是他自己在背黑板。相比較起那些大量使用替身只允許拍臉的小鮮肉演員,孫海英這樣的老戲骨真的讓人尊敬,要知道那塊巨大的黑板是非常重的。是的,他是演員,有情懷,跟那些只想賺錢的小鮮肉絕對不一樣。如果今年的各大電影節上,孫海英沒獲獎,我只能說評委不識貨。當然,他也獲不了獎,你懂的。

《一個人的課堂》,故事簡單而真實,宋文化樸實的責任、淳樸的信念,讓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被不斷地撩撥。娛樂片跟《一個人的課堂》這樣的藝術片最大的不同就是,娛樂片用豪華的演員陣容和各種娛樂元素絞盡腦汁掏你的銀子,而《一個人的課堂》這種帶有強烈的使命感的片子則向我們的心填充進了某種沉重的東西。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夠傳遞一種思想,讓我們停下腳步審視周圍的一切,甚至有某種反思。如果我們是宋文化,在每個人都急功近利的今天,我們能做到他那樣的堅守嗎?這個時代,需要的就是讓人們體會到那種遺失已久的感動,《一個人的課堂》做到了。

影片的最後,已經去城裡打工的宋文化從下水道里爬出想休息一會兒,又被人呵斥下到陰暗惡臭的窨井裡去了。這像一個隱喻,像他這樣的鄉村教師,以後的生活恐怕要在地面以下了。不知道為什麼,那一刻,我想到孟子的一句話:「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一個不重視教育的民族何談崛起,一個不關心孩子的民族很難有未來。

所以,到最後,我強烈地希望大家走進電影院,去看看這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讓我們遠離一下娛樂片的喧囂,去到緩慢的像鄉村音樂一樣的《一個人的課堂》中去欣賞一個高尚的靈魂,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這個民族還要這樣繼續下去嗎?

《一個人的課堂》註定不會有娛樂片那麼巨額的票房,但是,每一個走進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的人,我相信都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都有一種難以描述的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天佑 的精彩文章:

以忠誠的名義進行的欺騙和背叛可以原諒嗎?

TAG:作家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