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女孩慘遭侵犯,卻無人相信
天點點要跟大家分享的作品是——《共犯效應》,劇情張力宛如瑞典版《狩獵》。
影片開始於一場婚禮。這是一個封閉的小鎮,十分團結,一場婚禮,幾乎邀請了鎮上所有的居民。
每個人都歡天喜地,唯獨女主珍妮佛悶悶不樂,一個人待在角落裡喝悶酒,把自己灌得不省人事。
所為何事呢?影片並不著急告訴觀眾。
鏡頭一轉,是珍妮佛照常到學校,和她的閨蜜娜塔莉坐在一起上課。
放學後,亞歷山大的媽媽開車過來接兒子。他們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鎮上最邊緣的角落找珍妮佛。
原來亞歷山大和珍妮佛在先前彼此喜歡,在外人看來,他們就跟情侶一樣,只是因為發生「某件事」讓兩人之間產生了裂痕。
亞歷山大的母親讓珍妮佛停止她嘴裡的「造謠」,讓她和兒子和解。
如果只是小打小鬧當然可以和好如初,但是有些事情不可原諒。
此時,事情的真相才開始緩緩的揭露在觀眾面前。
原來,在珍妮佛不允許、強烈抵抗的情況下,亞歷山大還是強硬的侵犯了珍妮佛。
而珍妮佛並沒有將這件事隱忍下來,而是勇敢的站了出來,向警察指控遭到同班同學亞歷山大的性侵。
在人人熟識的封閉小鎮中,這件事情如同一場風暴,席捲了鎮上所有的人。
警察很快就帶走了亞歷山大,偵訊,並帶著威脅的語氣說:「只要你認罪,你就可以回家了。」
還是中學生的亞歷山大面對著警察的逼問,立馬一五一十坦白了事實,與之前珍妮佛言訴的情節一模一樣。
亞歷山大性侵女孩,然後即將被逮捕,並將被眾人唾棄,罪有應得。
這個案子在我們看來,幾乎已經解決。
然而,故事卻不像我們所想像的,我們總以為女孩收到侵害,所有人都會站在女孩這邊,支持她、鼓勵她。
但是在《共犯效應》裡面,情況卻是大相徑庭,完全顛倒。
似乎很多人總是想當然,受害者當然會得到大多數的支持,但是並不是每個事件都是如此。
亞歷山大的母親堅信愛子的清白,而她又是鎮上非常受人愛戴的人物,她企圖私下與女孩和解,卻又公開號召鎮民聲援,控訴司法不公。
反觀珍妮佛的母親,曾經在年輕的時候行為放蕩。
在加上珍妮佛和亞歷山大在「性侵」之前,一直是感情很好的戀人,很多人都看在眼裡。
於是,匪夷所思的情況出現了——沒有人相信珍妮佛。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珍妮佛是因為其他原因造的謠,可能是因為錢,也可能是為了某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讓珍妮佛最為氣憤的是,連自己的閨蜜娜塔莉也不相信她。
因為亞歷山大平時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都是一個優秀、乖巧的學生。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吧!有些時候,往往表面越是溫文爾雅、人畜無害,私底下卻往往是一個變態。
不僅僅是現實中,人們不相信珍妮佛,在網路上,指責珍妮佛說謊的惡毒流言也在蔓延,其侮辱的辭彙簡直不堪入目。
這個事件也不僅僅影響了珍妮佛本人,連同她的家人、相信的個別人,都遭受到了鎮上其他人的排擠。
聽證會如期舉行,亞歷山大還是被判有罪,緩刑和罰緩。
這個結果理所當然!但是在鎮上的人看來,卻是難以忍受,認為司法不公,群眾更是進一步被激怒,情緒愈發高漲,策劃著要將珍妮佛一家人趕出去。
多麼的令人難以置信!!!
被性侵的女孩遭人唾罵,家人被所有人排擠;反觀是施害者卻得到了所有人的信任和支持。太醜惡了!
而影片恰恰是由真人真事改編,這個世界實在太瘋狂了!
在畢業典禮那天,亞歷山大照常出席,並得到了所有人的鼓掌,還給每一個同班同學鮮花。
珍妮佛呢?待在家裡沒有參加,她拿起了一把獵槍,朝著樹林深處緩緩走去。
最後她靠在一棵樹上,將槍口對準了自己的腦袋,準備扣動扳機。
影片將亞歷山大參加畢業典禮,歡天喜地的場景和珍妮佛準備自殺,冷峻陰暗的樹林平行剪輯,無比諷刺。
本片敘事冷冽陰暗,讓一幕幕血祭儀式般的屠宰場畫面,交織著匿名群組的瘋狂輿論,形構一場表面不動聲色的寧靜獵巫,尖銳質問著「群體意識」所動員的民眾正義,是否只是扭曲人性的集體霸凌?讓人痛心!
-END-


TAG:電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