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姜維文韜武略都不出眾,只是機遇才成就了他的蜀漢大將地位

姜維文韜武略都不出眾,只是機遇才成就了他的蜀漢大將地位

自古英雄出少年,許多人年紀輕輕就能幹成大事。

這些成事的年輕人是他們自身有多大本領嗎?其實未必!

三國歷史上湧現過許多年輕的英雄。當然,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而 且每個年輕的成功人士也都各有各的門道。

袁紹年紀輕輕就能囊括四州,主要依靠的是其四世三公「官四代」的家 庭背景。周瑜三十左右歲就能當上東吳大都督,主要得益於與孫家的姻親關 系——周瑜和孫策是連襟。魯肅比周瑜年長几歲,但同樣是少年得志,在東吳 軍界舉足輕重。這主要是因為魯肅前期有著巨額的投入,當年魯肅曾為周瑜提 供過軍資。在周瑜的保舉下,魯肅其順利地進入了東吳的高管層。

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姜維作為三國後期蜀漢政壇上的新星,27歲就被封為當陽亭侯,以後又 擔任蜀漢政權的大司馬、大將軍,從少年得志方面來講,其風頭絕對蓋過了當 年的袁紹、周瑜、魯肅。

大家都知道,姜維之所以能夠飛速提拔,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力挺,諸葛亮 在後主面前把姜維誇得天花亂墜,使得姜維平步青雲。

但事實上,姜維並沒什麼本領。

論資歷,姜維是一個半路出家的降將,對整個團隊的忠誠指數不高。論經 歷,姜維在曹魏時名不見經傳,僅僅是個中郎將。當上這個中郎將還不是靠姜 維自己的本事,而是由於姜維父親戰死沙場,當地政府出於照顧烈士子女的考 慮給了姜維一個待遇。《傅子》中記載:「父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 身衛郡將,沒於戰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

這裡面說得很清楚。大致意思是:當年姜維的父親姜冏在郡里多少負點責 任,當地少數民族叛亂時,姜冏為了保護大家,死於戰場。因為父親的緣故, 姜維當上了中郎將。

論能力,我真的沒有看出姜維有多大本領,才能在三國時期也就是中下等 水平!不要說比不上魏延、王平,就連張翼的水平也比姜維高出許多。「九伐 中原」敗多勝少,徒勞無功,後來姜維還想出一個「聚谷斂兵」的餿主意,最 終把蜀漢政權送上了不歸之路。

所以陳壽對姜維的評價是很中肯的。陳壽說「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 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三國志.蜀書.姜維傳》)

意思是說:姜維只是粗略地知道些文韜武略,連一知半解的水平可能都夠 不上,但姜維卻總想著立功名,因此窮兵黷武。姜維判斷是非的能力也不足, 最後終於死於非命。總而言之,姜維是個志大才疏的人。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提拔重用這樣一個菜鳥級的人物呢?

這裡面固然有蜀漢政府想千方百計拉攏西涼人,試圖利用西涼人達到制約 曹魏的目的,但姜維受重用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諸葛亮的自身利益使然。

我們前面說過,劉備時期,諸葛亮在軍隊中幾乎沒有自己的勢力。劉備一 死,諸葛亮便開始著手在軍中培養自己的人脈以制衡軍中像趙雲、魏延這樣的 元老級人物,達到自己控制軍隊的目的,當年諸葛亮大力培養馬傻就是一個典 型性的實例。

由於街亭失利,馬謖不僅不能在軍中掌握實權,反而把自己性命賠了進去。

馬謖雖然死了,但諸葛亮在軍中安插自己親信的基本思路並沒有改變,他 一直在伺機尋找馬謖的繼承者。姜維的投降,為諸葛亮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 機會。

首先,姜維社會關係簡單。

政客看人,並不是看重幹部的能力,而是看重對方的門派。諸葛亮們整天 想著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幹事業,而是拉山頭,搞派系。當然這些人在表面上一 定整天都在高喊幹事創業。作為一名降將,姜維的社會關係主要在天水附近, 並且姜維出身布衣,不僅與蜀漢各派政治勢力沒有任何瓜葛,就是和當時的曹 魏上層社會也沒有什麼聯繫。姜維「清白」的歷史,使諸葛亮可以較為放心地 拉攏和使用姜維。

其次,姜維的起點不高。

天水郡的中郎將只不過是武職的閑散人員而已,低微的起點是姜維的短板, 但諸葛亮會把姜維的短板看成長項。因為越是地位低下、提拔無望的人,一旦 他被提拔起來就會視領導為重生父母、再造爹娘,這個道理政客們都是瞭然於 胸的。

任用的幹部業務工作干好乾壞無所謂,重要的是要和自己一條心。現代社 會中,沒學歷的人容易受到重用,領導喜歡將司機、秘書一類出身不高的人提 拔到領導崗位也是基於這個道理。越是資力、能力都夠,眾望所歸的人,領導 越不提拔。因此,低微的官職反而成了姜維能夠受到重用的一大法寶。

第三,諸葛亮重用姜維和其一出祁山作戰失利密切相關。

孔明當年,率大軍出征時,又是上表,又是掉眼淚(「臨表涕零」),完 全符合一些人所標榜的「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信條。但沒想到秀做大了, 街亭一戰,進退無據,不得不退回漢中。一出祁山無功而返,諸葛亮顏面丟盡。

諸葛亮為了化解自己在朝野中的信任危機,因此搞了一個危機公關。這個 危機公關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將戰敗責任轉嫁到馬謖身上,以平民憤。諸 葛亮戰敗後,將責任全部推到馬謖身上,並嚴懲了所謂的責任人,把馬謖下獄, 最後整死馬謖。自己僅落了一個「授任無方」,用人不當的領導責任,最大限 度地保全了自己。二是自貶官階,求得同情。諸葛亮戰敗後以退為進,在明知 劉禪不可能違反先帝遺願拿掉自己的情況下,通過要求「自貶三級」來博得大 家同情。當然,劉禪只是將諸葛亮降為右將軍,還讓他代行丞相事。三是片面 誇大姜維投誠的重要性,企圖用姜維投降來彌補一出祁山的失利。諸葛亮在與 張裔、蔣碗的信中寫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 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 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 詣宮,覲見主上。」

諸葛亮把姜維誇得花一樣,說姜維政治覺悟高,心存漢室;業務能力強, 在軍事上有著獨到的見解,比李邵和馬良都強許多,完全是「千軍易得,一將 難求」的架勢。當我們把姜維後來的業績與諸葛亮的評價放到一起時,就會發

現兩者相去甚遠。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諸葛亮推薦姜維,不過是對一出祁山 後的不利形勢進行的危機公關的一部分。

當然了,姜維也在諸葛亮身上下了一定功夫。《傅子》上說:「維為人好 立功名,陰養死士,不脩布衣之業。」《傅子》上對姜維的記載很不客氣,說 姜維好立功名,暗地裡養著殺手,乾的都是正常老百姓不幹的事。

按照傅玄的說法,姜維八小時之內是天水郡的中郎將,但下了班就是當地 的黑社會老大。黑社會老大幹做久了,未免想玩大的。對黑老大來說,再大一 點的事就是將自己漂白,然後立功名。

有了黑道的社會經驗,姜維免不了對諸葛亮投其所好,鑽營運作D —個 伸手拉,一個往上貼,蜀漢後期諸姜的忘年同盟便結成了。《三國志?蜀 書?姜維傳》中記載:「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 二十七。」

當我們弄清諸葛亮重用姜維的故事,就會明白,人們經常所說的環境決定 命運也好,性格決定命運也罷,都不能詮釋人生的真諦。因為決定一個人命運 的既不是環境,也不是性格,當然更不是什麼所謂的能力了,最終決定命運的 不過是兩個字——機遇。趕上機遇了,買六合彩都能中大獎,趕不上機遇,中 了大獎,也能把彩票弄丟。

假使姜維降蜀,沒有遇到諸葛亮,或許要以中郎將的身份終其一生,或 許會像他的父親一樣殞命沙場。因為姜維遇到了諸葛亮,所以一切的歷史都 要改寫。

當我們明白了這些,面對世間的得失榮辱,就會多一份淡定,多一份從容, 更多了一份置成敗於度外而努力前行的勇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濛歷史堂 的精彩文章:

西施是吳越美女的頭籌,吳國滅亡後她去了哪裡呢?

TAG:迷濛歷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