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家創始人老子和他的「道」

道家創始人老子和他的「道」

老子,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關於他的生卒年代和他的身世,今已無法確考,只知道他曾經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官吏,與孔子同時代。據司馬遷說,孔子還曾經向老子請教過「禮」的問題,估計老子比孔子年齡大一些。後來,他眼看周朝衰敗,便心灰意冷地回到老家去當隱士了。著有《老子》一書。另外,還有一說認為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

老子的政治主張屬於沒落階級面臨衰亡時的無可奈何的頹廢思想,表現為在急劇動蕩的社會面前,他既對現實不滿,但又無能為力;既感到自己的沒落,但又實在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所以乾脆主張讓社會倒退回去。由於他已經知道自己所依賴的奴隸制社會是沒有希望和前途的,所以他不像孔子那樣要求回到西周奴隸制鼎盛時期,而是主張讓社會幹脆退回到「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來」的原始蒙昧時代。這是對社會喪失信心的極端反映。

出於這樣的思想基礎,在政治上,老子一方面對日漸衰敗的奴隸制典章制度失去信心,所以主張乾脆廢棄它們;另一方面對新興地主階級的制度和新興事物更是深惡痛絕。他嚴厲譴責新興地主階級的奢侈揮霍,指責他們徵收繁重的租稅和發動殘酷的戰爭,認為這是造成田地荒蕪、百姓餓死的主要原因。他主張應「絕聖去智」,既不要聖人也不要聰明者,摒棄賢才,排斥能者,使民不爭,一切循其自然,實行「無為而治」,強調「我無為而民白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他還堅決反對儒家所宣揚的仁、義、禮等思想,主張廢棄一切倫理規範。

老子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沒有什麼可取之處。他對新興地主階級的攻擊並不是為了民眾說話,而是下了台的舊階級對新上台的「暴發戶」的謾罵。但是,在哲學思想方面,老子對中國文化倒有兩大貢獻,他可以稱得上是先秦時期最具抽象思維的思想家。

老子對中國文化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創造了「道」這個概念,「道」是中國文化中第一個具備完全意義的抽象概念,在此之前雖然已經出現了「天」、「五行」等概念,但它們實際上都是在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質基礎上提煉抽象的,而老子的「道,,則完全是他憑自己的腦子想家出來的概念。「道」在《老子》中也稱為「無」、「大」和「一」。老子認為「道」不僅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而且也超越人們的認識。人們對「道」聽不見,看不到,摸不著,「道」無形無聲無物,它先天地宇宙而生,並生天地宇宙萬物。在天地宇宙萬物生成之後,「道」無時不在,無處不存。另外,「道」本身沒有目的、沒有意志,它實行自然無為,並不主宰由它產生的世界萬物。

老子對中國文化的另一貢獻是,他把複雜變動的世界萬物,抽象出長短高下、剛柔強弱、智愚巧拙、生死勝敗之類,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矛盾體。他認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老子》二章),矛盾著的雙方,一方要依賴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這種矛盾的統一觀,是人類認識史上一個重大的發展。不僅如此,老子還提出事物的發展能夠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所謂「反者道之動」(《老子》四十章)。這是老子對「運動」觀點的一個重要認識。老子這些樸素辯證法,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老子還有一個被人們所忽視的貢獻,即提出了中國最早的自然法思想,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最早產生於古希臘,後來被占羅馬法學家所沿用,從中最終產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十分可惜,在中國它沒有發展起來,被扼殺在封建專制制度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漫養生生活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瑜伽體式高手的身材看起來那麼順眼?

TAG:艾漫養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