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銷量第一、盈利是華米上市的底氣 但還要講出新故事

銷量第一、盈利是華米上市的底氣 但還要講出新故事

近日,小米生態鏈公司華米科技周六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招股書。

三年前,如果提到華米這家公司,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但是自從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企業後,華米的知名度驟增,尤其是在成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廠商之後,華米也成為了國內為數不多的可穿戴設備獨角獸。

小米生態鏈數百家企業,為何華米能率先上市?華米又為何能長期霸榜可穿戴設備領域?上市後,華米面臨著哪些挑戰?本文帶你逐一揭秘。


銷量、盈利兩不耽誤,華米的財務數據的確很漂亮

2015年底,華米CEO黃汪在內部信中透露:「我們很幸運是一家現金流健康的公司,我們每個季度都有千萬量級的純利潤。我們手裡握有的現金變得更多了。」

現金流健康、千萬級利潤,這對於一家硬體公司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要知道,很多手機公司至今仍無法實現盈利。

2年多後再來看,黃汪並沒有在「吹牛」。招股書透露出的信息顯示:2016年全年,華米營收同比增長73.6%,達到 15.565億元,凈利潤2390萬元;2017年前三個季度,華米營收同比增長37.4%,達到 12.962億元,凈利潤為9510萬元; 2017年第四季度的前兩個月,營收為4.767億元, 凈利潤為5220萬元。

反觀全球知名的可穿戴設備廠商Fitbit,第三季度營收為3.93億美元,同比下滑22%,凈虧損為1.13億美元。

對標矽谷企業後我們發現,華米營收一直在正向增長,並且能實現盈利,這是其遞交赴美IPO招股書的底氣所在。

手機廠商看重銷量,智能設備廠商也同樣看重。在這一方面,華米也有足夠的理由驕傲。

圖註:近幾個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廠商排名情況

從IDC公布的信息來看,小米已經連續多個季度成為全球可穿戴設備廠商的領頭羊,並且從未跌出過前兩名。要知道,在智能手機領域,國產手機老大華為能做的也只是「坐三望二」。

常年穩居行業龍頭地位,也無疑為華米上市提供了可以背書的資本。

兩條腿走路:利用小米手環衝量,用自有中高端品牌盈利

在華米的招股書中,我們能看到這樣一句話:除了小米可穿戴產品之外,我們還利用小米已建立的分銷網路,推廣自主品牌Amazfit的智能手環和手錶。

也就是說,華米的業務大致分為兩個體系: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為小米生產小米手環、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產品,主打銷量;另一方面剝離和小米的關係,推出自有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並謀求盈利。

早在2016年年中,華米新名片上最大的改變就是加上了新購買的域名huami.com,並去掉了 「小米生態鏈企業」幾個字。也就是說,華米有意識劃分和小米的界線。

從最終的效果來看,華米兩條腿走路的戰略是成功的。

華米招股書透露,自2014年7月推出小米手環系列產品以來,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手環的銷量達到4000萬個。利用小米的品牌知名度以及渠道優勢,華米比其他可穿戴設備的起點就要高出許多。

從定價策略來看,第一代小米手環售價79元,這幾乎給同行業對手帶來了致命打擊,二代手環價格略有提升,但仍是僅有149元,低於主要競爭對手。

圖註:小米手環和國際知名品牌售價對比

從上圖可以看出,華米產品的售價與國際知名品牌對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圖註:華為部分手環售價(數據來源:京東)

而和華為進行對比,小米手環仍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

此外,從產品來看,儘管售價低廉,但小米手環仍支持運動計步、睡眠監測、久坐提醒、心率監測(可實時監測)、來電提醒、屏幕解鎖(Android系統)、振動鬧鐘和免密支付等功能,並搭載屏幕,可以顯示時間、步數、心率、卡路里等數值。

也就是說,小米手環具備大多數手環產品的剛需功能,沿襲了小米高配低價的產品策略。這也就不難理解小米手環為何在銷量方面成為龍頭企業。

剝去了小米的光環,華米還推出了自有品牌Amazfit的智能手環和手錶,進軍中高端,謀求盈利。

招股書中有一組數據非常有趣:

2015年全年,凈虧損3790萬元;

2016年去年,凈利潤2390萬元;

2017年前三個季度,凈利潤為9510萬元,上年同期為凈虧損1900萬元;

也就是說,2015年全年、2016年前三個季度,華米的實際狀態是虧損,到2016年第四個季度才開始盈利。那麼,這個季度發生了什麼?

2016年8月30日,華米Amazfit運動手錶正式亮相,售價799元。從那個時候起,華米就正式開始推出了自有品牌。2017年4月、9月,華米又先後發布了兩款Amazfit手環,售價分別為699元和299元,均遠超小米手環的售價。

自有品牌意味著有自主定價的權利,不必再遵循著小米主打「性價比」的原則,而高售價自然也帶來了利潤方面的提升。


華米的隱憂: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長到頭了?

銷量領先、能盈利、10億美元估值、可穿戴設備獨角獸,即使剝去了小米的光環,華米依舊有很多的背景可以加持。

但在上市前,華米必須要警惕自身面臨的危險。

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前9個月,小米可穿戴產品占華米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7.1%、92.1%和82.4%。也就是說,華米的出貨量依舊是靠小米在支撐。

圖註:近幾個季度小米可穿戴設備出貨量走勢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小米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有所起伏,但整體還是呈現下滑趨勢,尤其是2017年,已經出現了兩個季度的負增長,這對於華米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圖註:近幾個季度小米、蘋果、全球可穿戴設備增速對比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小米可穿戴設備增速不僅大大落後於蘋果,而且已經落後於全球平均增速。

去年12月底,研究公司eMarketer發布最新報告。報告稱,儘管2017年出現了很多款讓人印象深刻的智能手錶、智能珠寶和健身追蹤器等產品,但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增長率仍在繼續下降。

「除了早期的用戶,新的消費者還沒有找到足夠的理由來說服自己購買智能手錶,但有些智能手錶的價格已經和智能手機處於同一水平。」eMarketer預測分析師Cindy Liu在報告中表示。「相反,在這個購物假期,很多人選擇了智能音箱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因為它們的價格更便宜。」

如何能在需求逐漸下滑的可穿戴設備市場講出新故事,這應該是華米的當務之急。

更多熱門閱讀:

聯通手機營業廳上線銷戶功能:足不出戶就能將手機號碼註銷

天天吹5G馬上就要來了 但你要用上5G手機還得等很久

最高6GB內存 Moto G6系列手機配置曝光:2100元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科技 的精彩文章:

雷蛇手機2代將於9月發布:這次能直接變身遊戲本?

TAG:雷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