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育兒專家黃靜潔:我們應該考慮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育兒專家黃靜潔:我們應該考慮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很多父母都贊同,財商教育很重要。可是,該怎麼著手呢?沒有培訓班,沒有按部就班的教材,甚至,我們可能都沒有成熟的經驗。和很多父母一樣,我常常也會陷入這樣的焦慮。我試圖去尋找答案,在我們內部的課程研討會中,在彩虹豹財商電台的準備中,在翻閱了大量財商和教育類書籍後,我慢慢領悟到,財商教育很重要的是形成孩子的財富觀,這實際上也是價值觀的形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本周開始,我將速讀智慧父母的價值觀培養之道,與大家一起思考和討論。

本期智慧父母

黃靜潔(Jane),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先生的夫人,中西合璧育兒專家。獲取全國婦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評選的全國百名「傳承家風的好媽好爸」,近10年來,在各類報刊上開設Ask Jane育兒專欄,為上千萬父母答疑解惑。

來源:《父母的格局》、父母堂公眾號、網路整理

一位創始人朋友轉贈了我一本《父母的格局》,書作者是黃靜潔(Jane),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最開始,我懷著一個小小的私心,我家有一個琴童,譚盾先生的夫人Jane媽媽如何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愛好,如何對抗枯燥呢?

書中提到譚盾的大兒子譚沒有太多講到這個問題,而是在中美兩地養育的差異和思考中,不斷引導我們去思考,父母養育孩子,不僅僅是讓孩子健康不生病,更應該考慮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而這取決於父母的格局。什麼是格局,「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簡單地說,格局意味著你怎麼看待一件事,你的「看待」會牽引著你去做一系列認為對和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最終會帶來「人生的結果」。

比如,把知識看得最重的父母親,認為「學習好一切就好」,你的看待會牽引著你,給孩子報培訓班,超前學習知識,幼兒園學習小學的知識,小學學習初中的知識,永遠在趕路。最終的結果是「把孩子送進大學,送上工作崗位」。

比如,把能力看得最重的父母親,認為「能力培養比知識培養更重要」,你的看待會牽引著你,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驗類活動,嘗試自己去管理金錢,做決定,冒風險。

比如,把快樂看得最重的父母親,認為「快樂好一切就好」,你的看待會牽引著你,給孩子很多自我成長的空間,基本上不干涉他的發展。

這些看法沒有對錯,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就像很多父母糾結到底該把孩子送進公立學校、民辦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黃靜潔認為,「最重要的是我的教育觀、我的家庭觀、我的價值觀、孩子的快樂觀到底是什麼,這件事如果不講清楚,送進哪個學校你都糾結。公立學校你說太填鴨了,民辦學校太沒有保證了,國際學校怎麼就快樂地無邊無天了,什麼都達不到,最後一送出去還要陪讀。」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養育孩子時的視野、態度和方法。對孩子,適合他的才最好,不要看別人。

而且,父母們,尤其是媽媽們,得先把自己的人生打理好,讓自己堅強、充實、活躍起來,才有能力用快樂、成熟的眼光看待孩子,自己愉悅了,孩子才會陽光地成長。「父母自我的養護對一個家庭來講非常重要,因為對家庭來說你也是一份財產,為自己的健康保值就是為家庭保值。」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Jane認為,孩子的培養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階段,父母應該有不一樣的做法,而且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甩手」。

「0到3歲是我們疲於奔命和孩子捆綁在一起的年代,我們在學習做母親,孩子是我們的實驗品;3歲到10歲我們是做護航式的媽媽,我們做孩子的榜樣,我們教給他們習慣,教給他們美德,這都是我們一邊護航,一邊演示的結果。從10歲到16歲,我們要做啟發式的媽媽,也就是說,我們和孩子是朋友了;最有意思的就是16到19歲,若即若離的媽媽,這時候你得甩手了。19歲到20歲是我現在的心境——做董事長媽媽。你沒事不找我,有事找我聊聊天,你獨立了,可是這個獨立不是一開始就甩手的,不是一開始就沒有榜樣的,我們是花20年的時間做榜樣、自我成長、自我學習,最後和孩子成為永遠的生活的陪伴的伴侶,不僅先生是我的伴侶,孩子也是我生命中的伴侶,我給了他起點,他要送我到終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寶寶媽說育兒:寶媽們該如何區分孩子在秋咳時的癥狀與方法?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