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銀行資產負債配置的四點預判

2018年銀行資產負債配置的四點預判

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小幅放緩但仍平穩運行,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金融去槓桿持續推進,市場利率仍居高不下,受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新規的影響,表外資產轉表內、非標轉標繼續並很可能進一步加快,表內信貸佔比進一步上升,銀行配置企業類債券的意願仍不強。同時負債端壓力繼續,存款增長壓力依然較大。在新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的要求和引導下,銀行更加註重拓展核心負債,負債期限有拉長的趨勢。

一、非標回表仍將繼續,表內融資需求進一步上升

2017年以來,受監管去通道、限錯配的影響,理財投資非標債權餘額已經開始下降。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債權餘額為4.58萬億元,較上年末下降了5000億元,預計今年底將進一步下降到4萬億左右,即全年減少約1萬億。這些存量非標資產以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為主,建設周期都比較長,到期後一般都有後續再融資的需求。在債市低迷、發債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現有存量非標的絕大部分將主要轉化為對銀行表內中長期信貸的需求。2017年前11個月,銀行對企業的中長期貸款累計大幅增加了6.17萬億元,同比多增達2.7萬億,增幅創近年新高,接近2019年4萬億時期的增幅。這一高增幅僅用經濟回暖、企業融資需求回升難以完全解釋,非標債權回表應是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金融強監管繼續,即將正式實施的資管新規在限制期限錯配、禁止資金池等方面對理財非標投資進行了分嚴格的限制,近期出台的有關委託貸款、銀信合作等新規進一步壓縮非標融資,預計銀行理財的非標債權餘額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這些融資需求中的大部分將依靠表內信貸來對接,預計信貸資產在其他存款性公司總資產中的佔比可能進一步上升2-3個百分點,貸款利率也很可能延續今年以來的上行趨勢。

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預計明顯回落

受棚改貨幣化的影響,此輪房地產繁榮周期超出以往,並帶動個人購房貸款規模擴大。2018年,在樓市調控從嚴的大環境下,隨著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銷售的沖高回落,整體商品房銷售同比增速大概率負增長,個人住房貸款需求明顯下降。目前商品房銷售和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增速都已經從高點開始回落,參照以往經驗,預計這兩者都將在2018年達到底部。簡單假設這一輪房地產周期的底部值和上一輪差不多,則預計2018年底商品房銷售額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降至-10%和15%左右,照此估算2018年新增個人住房貸款約3.3萬億,較今年大約減少8000-10000億元。

2017年以來,個人短期消費貸款增加較多,前11個月累計共增加了1.8萬億,同比多增1倍多。短期消費貸款大增既有部分貸款用於購房的因素,也反映了個人非住房消費金融需求上升、銀行資產配置多元化的影響。2018年,個人購房貸款需求顯著回落將導致部分短期消費貸款增速趨緩,但在負債成本壓力依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為提高資產收益將逐步加大對信用卡、消費金融等領域的投放力度,預計真正的個人短期消費貸款有望逐步加快發展。受政府引導和要求金融機構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如定向降准、小微企業專項債等)的推動,以及銀行自身尋求差異化經營,預計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也將有所加大。

三、信用債配置預計難有明顯增加

2018年,一方面是表外轉表內、非標轉標的需求進一步上升,銀行需要對這部分融資需求留出一定規模,另一方面預計債券市場整體仍較為低迷,難有明顯起色,債券市場利率居高難下,在此情況下,銀行配置債券的動力不強。2018年地方債置換的壓力依然不小,預計置換規模在3.5萬億左右,而如果新增地方債保持今年的規模,則2018年地方債的供給可能在5萬億左右。考慮到地方債的免稅因素,以及央行將其納入了質押債券範圍,銀行投資地方債的吸引力上升,這將進一步擠壓銀行投資信用債的空間。而部分信用債違約事件的發生,將會進一步降低銀行配置企業類債券的意願。綜合以上因素,預計2018年其他存款性公司總資產中企業類債券佔比下降0.5-1個百分點左右。金融強監管持續高壓條件下同業理財、委外等業務仍將嚴格受限,銀行同業資產規模難以擴大。在非標轉標繼續的情況下,考慮到表內信貸規模有限,部分現有表內非標佔比不高的銀行有可能適度擴大以表內非標為主的應收賬款投資。

四、負債壓力依然不減,期限趨於拉長

2018年,繼續受總體流動性可能偏緊、金融去槓桿繼續、存款分流壓力不減等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存款增速依然乏力,但考慮到政策不會進一步收緊、2017年存款基數已經較低,加之新的流動性管理辦法引導銀行發展穩定負債,2018年存款增速也不會繼續顯著放緩,預計其他存款性公司總負債中的對非金融機構及住戶負債餘額同比增速保持在7-8%左右的較低水平。銀行將持續強化非存款負債的拓展。2018年去通道、限制資金空轉的強監管繼續,新的流動性管理辦法從指標上繼續對同業負債施加約束,因此同業負債仍將承壓。隨著央行公開市場政策工具不斷豐富,商業銀行從央行借款將成為常態,對央行負債佔比繼續小幅上升。受新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的影響,同業負債中穩定的結算類存款將成為各家銀行競相發展的重點業務,短期限同業負債回歸本源,成為調節短期流動性的主要手段。在此次修訂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中,在流動性匹配率的加權資金來源折算率上,同業存單的折算率視同一般債券,高於同業存款。因此,標準化程度高且不能提前支取的同業存單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日益成為銀行重要的負債工具。但此次辦法修訂明確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因而其未來增長也不會過快。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國家鼓勵和支持綠色金融發展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在金融監管趨嚴、負債成本壓力上升的情況下,綠色金融債券有望成為銀行負債來源的亮點。事實上,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到創紀錄高點,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綠色新債發行國。長期來看,在強監管成為常態、限制期限錯配、強調防範流動性風險的推動下,特別是新流動性管理辦法引導銀行加大對長期穩定負債的配置,預計商業銀行負債久期有逐漸拉長的趨。不論是一般存款負債,還是從央行借款、發行金融債券、綠色金融債券、同業存單等非存款負債,銀行都更為注重長期限穩定負債的獲取。儘管這將加大負債成本壓力、銀行期限利差縮小,但長期看有利於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有利於倒逼和推動商業銀行提升風險經營能力,通過經營風險來獲取風險利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網 的精彩文章:

達沃斯出席元首數創新高 劉鶴領銜中國團

TAG: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