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活失傳數年的盤金宮毯 感受經緯線上的傳奇藝術

復活失傳數年的盤金宮毯 感受經緯線上的傳奇藝術

新浪文化傾情打造【大國匠人】項目

【大國匠人·手藝物語】圖片系列+【大國匠人·遇見非遺】短視頻系列

--技藝雕琢時光之影--還原匠人最初模樣--

--人與技藝日日相依--傳遞暖心匠人精神--

第十三期

宮毯

燕京八絕之一

王國英從16歲開始學習宮毯織造技藝

2005年成功復原失傳近百年的宮毯極品——盤金毯

她說宮毯織造枯燥又辛苦

必須要足夠熱愛還要能靜得下心

如今織造技藝早已爐火純青的她

仍在為普及宮毯多方奔走

只為這千年技藝能夠永久傳承

王國英,1967年出生,師從一級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宮毯織造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康玉生,是北京宮毯織造技藝第五代傳承人。

北京宮毯織造技藝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王國英現為該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北京手工地毯舊稱官坊毯,又稱宮毯,與新疆毯藏毯都是有名的地毯品種。

早在西漢,織毯技術從西域傳入,元代織毯業興盛,出現大規模的織毯作坊。明代官營織毯機構開始織造高質量的官坊毯,入清後北京官坊毯的圖案漸漸形成多民族色彩、紋樣相融合的風格。(圖為傳統圖案的北京宮毯)

盤金絲毯,是清朝官坊毯中最高檔的種類,專供皇宮使用。

即用金箔片切割成一毫米粗的線,然後和絲線纏繞在一起編織而成的毯子。因工藝複雜,用料昂貴和師傳保守,曾隨著清朝覆滅而失傳近百年。(圖為:盤金九龍毯)

1986年,王國英來到北京地毯五廠(現為北京華方地毯藝術有限公司)工作。

2003年在師傅康玉生的帶領下參加盤金絲毯的搶救性挖掘和複製工作。他們先後三次深入故宮觀察真品盤金絲毯,第三次在用顯微鏡觀察結構和再三鑽研努力下,於2005年成功復原出盤金毯,使盤金毯技藝得以傳承。

製作盤金絲毯使用的金箔線。

要製作盤金毯,需先要把一兩的黃金捶打成將近一畝地大小,然後切割成韭菜葉那麼寬的金箔,最後經手工纏到紗線或絲線上製成金箔線,這樣才能開始進行手工編織。王國英介紹,過去連皇上都不捨得踩繞著走,生怕磨損金線。

宮毯織造分為三個基本步驟:前期準備、中期織毯成型、後期美化整理。

王國英正在根據設計圖繪製圖樣。前期主要有設計、放大樣、原材料籌備、紡線、染色等步驟,而中期主要由組色和織造組成,織造的耗時無疑是最長的,動輒半年一年的工期,需要極大的耐心。

編織的過程是先經線,緯線和八字扣同時進行。

八字扣則是宮毯編織的核心技術,經緯線上的八字扣組成了宮毯結構。後期有平、 片、剪、洗、整修等多道工序,最後檢驗入庫。(圖為八字扣)

宮毯織造講究「涇渭分明」。

機器上密密麻麻,從上至下排列的是經線,宮毯師傅纏繞的是緯線。宮毯織造中至關重要的栓八字扣的要求是:平、順、准、齊、地、快。(圖為:王國英正在編織宮毯「八字扣」)

宮毯造型精美,蘊含豐富的的工藝智慧、設計之美乃至歷史信息。

《四臂觀音毯》的創作初衷是想表達對唐卡藝術的欽佩。唐卡藝術表面上絢麗繁華、至精至美,內里由精深的文化和科學的邏輯支撐。用栽絨語言表現唐卡之美,即宮毯藝術對於傳統藝術的致敬。(圖為:四臂觀音毯局部)

宮毯編織中常用的工具很簡單,包括砍刀、荒毛剪、鐵鈀、鑷子;量具也只有捲尺、木質尺子質子等。

宮毯對於色彩的精度要求很高,工作間里懸掛著不同的粉紅色毛線和不同的藍色毛線。

宮毯展示館裡陳列著王國英和同事們製作的傳統圖案的地毯。

宮毯的種類很多,包括地毯、掛毯、包柱毯、炕毯等多種。其中,掛毯相對更複雜,加入了更多工藝設計和層次。

一位宮毯織造師正在鐵質機樑上製作盤金宮毯。

機樑分為木質機樑和鐵質機樑。(左為:木質機樑;右為:鐵質機樑)

王國英拿著設計圖樣在對照半成品。

這樣一幅作品需要王國英和另外一個同事一起製作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最終完成。

王國英的師父康玉生運用地毯編織技術織造出了繪畫的效果的《仙壽圖》,其被視為宮毯藝術的巔峰之作。

這幅作品中康玉生用織作技法將桃子表現出了顏色的層次感,飛葉表現出了漂浮感,並分五色用毛線表現「壽」字的墨韻。

王國英和徒弟研究圖案,繪製圖樣是織造出一張精美宮毯的基礎。

2015年,王國英所在的北京華方地毯藝術有限公司正式招收零基礎的工人,用兩年時間培養人才,建立宮毯織造技藝的傳承體系,尤其是建立盤金毯的織造技藝傳承。

近些年,編織的盤金毯《帶子上朝》織做難度最大,上機織做歷時近一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珍品。(圖為:《帶子上朝》)

王國英正在展示宮毯成品。

為了將地毯織造這項非遺技藝傳承下去,一向不善言談的王國英,開始接受媒體的採訪,一遍又一遍向大眾普及宮毯的技藝,只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宮毯文化,希望有人能感興趣、愛上它,從事它。

剛過五十歲的王國英對於未來還有很多想法,還立志於通過推動宮毯織造這門技藝的發展讓中國的千年文化得以傳承。

1983年,年僅16歲的北京人王國英進入北京地毯技工學校學習。那時,手工地毯是中國出口創匯的重要手工藝項目,有不少與王國英同齡的年輕人走進地毯織造這門行當,但把它作為終身職業的卻屈指可數。

王國英1986年從技校畢業後進入北京地毯五廠工作。因為在校學習紮實,加上很喜歡宮毯織造技藝,所以進廠後分到了新產品試製車間,專門進行新品研發。相對於其他車間的重複勞動,在這裡王國英收穫了更多的成就感。也許正因如此王國英一路堅持下來,成為宮毯織造技藝第五代傳承人。

織毯技術西漢時由西域傳入我國,到唐代,中原地區的地毯織造已大致成熟。元代織毯業興盛,出現了大規模的織毯作坊。明代官營織毯機構開始織造高質量的官坊毯,入清以後,北京官坊毯的圖案漸漸形成多民族色彩、紋樣相融合的藝術風格。

宮毯織造原理並不複雜,主要分前期準備、中期織毯成型、後期美化整理三個大步驟。其中前期主要有設計、放大樣、原材料籌備、紡線、染色等步驟,中期主要由組色和織造組成。織造是耗時最長的,動輒半年一年的工期,需要極大的耐心。編織的過程是先經線,緯線和八字扣同時進行,而八字扣則是宮毯編織的核心技術,即經緯線上的八字扣組成了宮毯結構。後期則有平、片、剪三步,美化完畢後方可入庫。宮毯主要分地毯和掛毯兩大類,工藝技法上區別不大,只是掛毯相對更複雜,加入了更多工藝設計和層次。

王國英用三十多年的時間將這套技藝練習得如火純青,然而這一路走來也非一帆風順。王國英從進入這門行當到今天,經歷了宮毯由盛轉衰再重新發展的過程。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宮毯織造行業最鼎盛的時候,北京地毯五廠是北京幾家地毯廠中規模最小的,但也有幾百位工人,每年都會製作大量的地毯和掛毯產品出口海外。然而,進入九十年代後,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的發展,生產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傳統手工業逐漸進入出不適應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窘境,老工廠也逐漸凋敝。王國英所在的工廠生產和銷售都大幅縮水,技術人才也流失嚴重,新產品試製車間的工人人數從王國英剛進入時的將近二十人到只剩下兩個人。更嚴重的情況是沒有年輕人來學習宮毯織造這門手藝了,王國英和她鍾愛的事業走到了生死存亡之境。

進入新世紀,國家逐漸認識到傳統手工藝對於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在政府的推動下,王國英和一起堅持下來的同事們開始挖掘宮毯織造中一項已經失傳的技藝——盤金毯。「我的師傅只聽說過沒有見過,師傅的師傅也同樣如此。」王國英談起2003年的挖掘小組時,還記得開始完全找不到盤金毯樣品的困境。後來聽說故宮有盤金毯藏品,挖掘小組多方協調,終於在故宮的藏品庫里見到了一件真品。由於只能觀察不能觸碰,第一次試製宣告失敗。後來,王國英和挖掘小組再次拜訪故宮,獲准使用顯微鏡觀察結構。回去後,王國英和同事們潛心試製多次,最終在2005年成功製造出跟文物類似的盤金毯。「至今盤金毯織造的技藝也是機器不能替代的。」

又過了十年時間,王國英所在的地毯五廠迎來了新的機遇。經過調整,北京地毯五廠的技術人員收入到北京華方地毯藝術有限公司,在順義有了新的廠房。2015年,開始正式開工招收零基礎的工人,用兩年時間來培養人才,建立宮毯織造技藝的傳承體系,尤其主打建立盤金毯的織造技藝傳承。2017年,經過人才和產品積累,華方地毯公司才開始面向市場進行推廣和銷售。

「宮毯織造用老話說叫『好人不願干,孬人幹不了』,學習和製作的過程很辛苦,而且長時間的重複性勞動,十分枯燥,一件作品動輒需要製作半年以上的時間。」王國英認為要進入這個行當,必須十分熱愛這項事業,還要靜得下心,「我覺得傳統手工業者都是用心用腦地專註於做一件事,沒有這樣的素質,是干不好的。」

王國英說現在華方地毯公司里有七個學員都考上了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學習,「現在年輕人都有思想,有自己的理念,給機會讓他們繼續進修對傳承宮毯織造技藝是有好處的,同時這也會讓他們對我們企業更有感恩的心。」

「必須說,他們趕上了好時代,現在國家提工匠精神,我們手工藝者社會地位在上升,鼓勵了這一代匠人的發展,讓他們更加努力地融入社會,有更大的發展。」王國英笑稱,自己跟許多工藝大師和非遺傳承人相比還是「年輕人」。的確,剛過五十歲的王國英對於未來還有很多想法,還立志於通過推動宮毯織造這門技藝的發展讓中國的千年文化得以傳承。

【非遺知識】地毯織造技藝(北京宮毯織造技藝)北京手工地毯舊稱「官坊毯」,又稱「宮毯」。織毯技術西漢時由西域傳入我國,到唐代,中原地區的地毯織造已大致成熟。元代織毯業興盛,出現了大規模的織毯作坊。明代官營織毯機構開始織造高質量的官坊毯,入清以後,北京官坊毯的圖案漸漸形成多民族色彩、紋樣相融合的藝術風格。北京手工地毯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和北京宮廷藝術的特色,業內稱之為「京式地毯」,並在其基礎上向民間拓展,使之既存皇家氣派,又有民間韻味。

特約攝影 魏堯 編輯 婁詩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拾物 的精彩文章:

百年傳承的指尖技藝 竹海盛開的藝術之花

TAG:文化拾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