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期末考,複習成了災難現場!與其輔導作業到崩潰,不如這樣陪讀……

孩子期末考,複習成了災難現場!與其輔導作業到崩潰,不如這樣陪讀……

最近一成都小學生的媽媽曬出孩子的語文試卷,上面竟然是用一連串聊天常用的emoji表情符號編寫的成語題,圍觀網友紛紛表示懷疑人生:這麼奇葩的題目,是給小學生做的嗎?

家長輔導不好孩子的功課,不僅在於作業數量多、難度大,還有孩子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比如多數家長都會吐槽的現象:孩子寫作業不主動、催也催不動;東張西望不專心,磨磨蹭蹭耗時間;不會獨立思考,遇到問題就停滯不前;湊合應付,作業完成就萬事大吉;最基礎的問題也不會,家長陪讀很心累……

又到期末季,家長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面對這樣那樣的問題,家長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很容易走向兩個相反的極端,無論哪種方式都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1

河東獅吼型

孩子年紀小,專註力比較弱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家長喜歡一直坐在旁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稍有風吹草動就火冒三丈,嘰里呱啦嘮叨個沒完。好好的寫作業變成打仗,孩子和家長雙雙陷入「精神分裂」狀態。

真是夠笨的,人家都會,為什麼就你不會?

又錯,想好再寫知不知道?

現在都幾點了!你想拖到什麼時候?

沒得商量,我們說了算,趕緊給我學!

家長這樣做會給孩子一種被監視的感覺,心理壓力太大,反而更加厭倦學習,而且孩子聽到的永遠只有埋怨而沒有鼓勵,容易對學習喪失信心。

2

嬌生慣養型

相反的,家長有時候也很容易溺愛孩子,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不停端茶倒水遞毛巾,活脫脫把自己當成服務員全心全意伺候自家少爺小姐。孩子只要喊苦喊累就立馬心疼得不得了,恨不得親自幫孩子把作業做完。

口渴了吧?先喝杯水!

乖,你最愛吃的櫻桃,吃完再寫也不遲!

鉛筆是不是禿了?媽媽幫你削削!

好好好,寶貝,我們不學了!

家長這樣做看似給孩子提供了優秀的後勤服務,保證孩子擁有充足的腦力和體力應對作業中的難題,但是過度的關心其實對孩子來說是負擔,干擾了他們的注意力。

聰明的父母是這樣輔導作業的?

做作業之前

和孩子一起設計作業日程表。讓孩子預估完成每門課作業需要的時間,根據時間安排設計一個可長期執行的作業日程表,包括娛樂和休息時間,通過長期規劃養成做作業的好習慣。

制定目標和獎懲規則。目標的制定從短期目標開始,如認真完成作業、不磨蹭等;也可從中期目標開始,如期中考試成績、一個月內做作業的認真度。當孩子進步時家長不要吝嗇鼓勵,沒有完成目標時也決不姑息責任。

確定好做作業的順序。家庭作業很多,有不同學科的,在程度上有容易的也有難度大的。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提出建議,一般原則是從孩子喜歡的學科開始,先完成比較容易的作業,有助於循序漸進。

做作業途中

規定時間沒有完成立即停止。讓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先上鬧鐘,給孩子確定一個作業完成的最後時間,培養「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以後孩子就會抓緊時間寫作業了。

把作業當成考試。要求孩子把作業當成考試來看待,「考試」結束後給孩子「判卷子」,這樣孩子寫作業不僅速度快很多,準確率也有所提升。

注意勞逸結合。根據孩子課業負擔情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讓孩子在不同學科中轉換思維。如果孩子覺得乏味了就適當調整休息,如果做好幾個小時的作業都沒有效果,建議停止作業,分析原因,尋求好的解決方案。

做作業之後

檢查和總結。等孩子完成一門功課的作業後,給他一定時間自己檢查,如果孩子確定自己完成無誤,家長再仔細檢查。家長全部檢查完後,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及時表揚;如果出現錯誤,一定要耐心地分析錯題原因。

不要先關注答案是否正確。很多父母喜歡追求「零錯誤率」,孩子某道題做錯了,就顯得非常生氣。這裡建議家長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把關注點放在孩子是怎麼解決問題的,激發孩子去挑戰更大困難的積極性。

陪伴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我們陪伴孩子做功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孩子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所以有時候孩子遇到難題,甚至是我們家長都不會的奇葩題,不要太在意結果,引導孩子多動腦子,享受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本身的樂趣,這種困難面前不言棄、肯鑽研的精神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在整個陪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耐心!千萬不要以打罵的方式教孩子功課,這樣只會讓孩子的腦子越來越糊塗。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就是電視劇《虎媽貓爸》中趙薇飾演的母親畢勝男,逼女兒茜茜寫作業、打電話抽查孩子功課、隨意布置數學題導致孩子作弊等等,最終對茜茜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

不管是輔導孩子做作業,還是教育孩子的其他方方面面,我們不需要急躁、功利心和控制欲,我們需要的是耐心、尊重和愛!

期末季,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加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袋鼠親子服務 的精彩文章:

TAG:袋鼠親子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