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羽的性格,讓他失了荊州,毀了劉備的大業?

關羽的性格,讓他失了荊州,毀了劉備的大業?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因其忠勇表現,而被常被世人稱為「武聖」,俗稱「關二爺」,可是在史學的這塊領域,史學家對於關羽卻是褒貶不一,尤其是在失去荊州這件事情上,不少人認為這是關羽自作自受,性格使然所造成的。

當然失去荊州,關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剛愎自大的性格,使其對於孫權的存在並沒有過多的警惕,而是將所有的兵力都調往了前線,這樣才給了呂蒙可乘之機,而且他對內不懂得團結手下,使得手下之人對他不滿,進而投降孫權,喪失了後方根基,而且當襄樊返回時,關羽已經失了分寸,不僅沒有對外封鎖消息,還多次與呂蒙通信,這樣使得軍心被輕易瓦解,兩萬多的士兵四散逃往,到後來只剩下了幾百人,活活讓自己失去了生機。

但這件事全賴關羽就打錯特錯了,關羽失敗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孫權撕毀同盟關係,從而偷襲荊州,這件事情發生雖然突然,但是在這之前,建安二十年,孫劉兩家已經要撕破臉了,只是由於曹操的介入,暫時保持了和平,但聯盟的危機絲毫沒有消除,只是沒有表露出來,劉備作為領軍人物,這些是他原本就要考慮周全的事情。

劉備的勢力逐漸強大,一旦攻克襄陽,那麼益州、荊州可以通過陸路相連。只要後方穩定,隨時可以出兵北伐,當年的戰略目標就能初步實現了。這對劉備是大好局面,但對孫權卻是大大的威脅,當初孫家要接回孫夫人,便已經是個很危險的信號了,所以劉備更應當保護好荊州,防患於未然,可是劉備卻並沒有這個警惕。而是忙著做他的帝王夢。

所以雖然關羽對於失去荊州,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劉備的大業,最終是毀在了自己手裡,關羽充其量不過是個導火線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遨翔 的精彩文章:

TAG:史海遨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