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聆聽鳥的鳴叫,記錄大自然的饋贈

聆聽鳥的鳴叫,記錄大自然的饋贈

本文記錄的是2017年8月19-23日拍攝於武隆白馬山自然保護區的鳥類,由於少量鳥類拍攝不太清晰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目的在於記錄當地鳥類分布情況和學生對鳥類識別。

1.夜鷺學名:Nycticorax nycticorax別名:水窪子、灰窪子、星鴉、蒼鳽、星鳽、夜鶴、夜遊鶴分類:鸛形目、鷺科、夜鷺屬中型涉禽,體長46-60厘米。體較粗胖,頸較短;嘴尖細,微向下曲,黑色;脛裸出部分較少,腳和趾黃色;頭頂至背黑綠色而具金屬光澤;上體余部灰色;下體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長帶狀白色飾羽,下垂至背上,極為醒目。

2.松雀鷹學名:Accipiter virgatus別名:松子鷹、擺胸、雀賊、雀鷂分類:隼形目 、鷹科、鷹屬小型猛禽,體長28-38厘米。雄鳥上體黑灰色,喉白色,喉中央有一條寬闊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紋,其餘下體白色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紅色斑,尾具4道暗色橫斑。雌鳥個體較大,上體暗褐色,下體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橫斑。

3.灰胸竹雞學名:Bambusicola thoracica別名:普通竹雞、竹鷓雞分類:雞形目、雉科、竹雞屬灰胸竹雞喙黑色或近褐色,額與眉紋為灰色,頭頂與後頸呈嫩橄欖褐色,並有較小的白斑,胸部灰色,呈半環狀,下體前部為栗棕色,漸後轉為棕黃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黃褐色。上體黃橄欖褐色。眼淡褐色;嘴褐色。雄鳥腳上有距。

4.環頸雉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別名:野雞分類:鳥綱、雞形目、雉科中國雉科中分布最廣的鳥。雄雉體長近0.9米。羽毛華麗,尾羽較長、中央尾羽尖長,呈灰黃色,具有對稱黑色橫斑。喜棲於蔓生草莽的丘陵中。夏季繁殖期,可上遷高山坡處,冬季遷至山腳草原及田野間。喜食穀類,漿果、種子和昆蟲。善走而不能久飛。

5.珠頸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別名: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分類:鴿形目 鳩鴿科 斑鳩屬頭為鴿灰色,上體大都褐色,下體粉紅色,後頸有寬闊的黑色,其上滿布以白色細小斑點形成的領斑,在淡粉紅色的頸部極為醒目。外側尾羽黑色,具寬闊的白色端斑。主要以植物種子為食,特別是農作物種子,如稻穀、玉米、小麥、豌豆 。喜在村落及農田附近活動

6.山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orientalis別名:金背斑鳩、麒麟鳩 、雉鳩、麒麟斑、花翼分類:鴿形目 鳩鴿科 斑鳩屬上體的深色扇貝斑紋體羽羽緣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淺灰。頭頂後部至後頸轉為沾栗的棕灰色,頸基兩側各有一塊羽緣為藍灰色的黑羽,形成顯著黑灰色頸斑,腳洋紅色。鳴聲低沉。主要吃各種植物的果實、種子、草子等,也吃農作物,如稻穀、玉米、高粱等,有時也吃鱗翅目幼蟲、甲蟲等昆蟲。

7.淡色崖沙燕學名:Riparia riparia別名:水燕子、土燕、灰沙燕分類:雀形目、燕科、沙燕屬體長約13厘米。翅狹長而尖,腳短而細弱,趾三前一後。尾略分叉,是一種褐色燕。下體白色並具一道特徵性的褐色胸帶。世界性分布。主要棲息於河川、湖沼的泥沙灘上或其附近的岩石間以及常停棲在沼澤地、稻田、村鎮道路旁的電線上。

8.白鶺鴒學名:Motacilla alba別名:白面鳥、白頰鶺鴒、點水雀、張飛鳥分類:雀形目、鶺鴒科、鶺鴒屬最常見的鳥類,身體小,頭頂黑色,前額純白色,嘴細長,尾和翅膀都 很長,黑色,有白斑,腹部白色。體長約20厘米。體羽上體灰色,下體白,兩翼及尾黑白相間。最典型的特徵是飛行時呈波浪式前進。

9.灰鶺鴒學名:Motacilla cinerea別名:灰鴒分類:雀形目、鶺鴒科、鶺鴒屬小型鳴禽,體長約19厘米。與黃鶺鴒的區別在上背灰色,飛行時白色翼斑和黃色的腰顯現,且尾較長。體型較纖細。喙較細長,先端具缺刻;翅尖長,內側飛羽極長,幾與翅尖平齊;尾細長,外側尾羽具白,常做有規律的上、下擺動;腿細長後趾具長爪,適於在地面行走。

10.領雀嘴鵯學名:Spizixos semitorques別名:羊頭公、中國圓嘴布魯布魯、綠鸚嘴鵯、青冠雀分類:雀形目、鵯科、雀嘴鵯屬小型鳥類,體長17-21cm。嘴短而粗厚、黃色,額和頭頂前部黑色(台灣亞種為灰色)。上體暗橄欖綠色,下體橄欖黃色,尾黃綠色具暗褐色或黑褐色端斑。額基近鼻孔處有一白斑,喉黑色,前頸有一白色頸環。

11.黃臀鵯學名:Pycnonotus xanthorrhous別名:黃臀分類:雀形目、鵯科、鵯屬體長17-21cm。額至頭頂黑色,無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基部兩側各有一小紅斑,耳羽灰褐或棕褐色,上體土褐色或褐色。頦、喉白色,其餘下體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橫帶,尾下覆羽鮮黃色。

12.綠翅短腳鵯學名:Hypsipetes mcclellandii分類:雀形目、鵯科、短腳鵯中型鳥類,體長20-26cm。頭頂羽毛形尖、栗褐色具白色羽軸紋,在暗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上體灰褐綴橄欖綠色,兩翅和尾亮橄欖綠色。耳和頸側紅棕色,頦、喉灰色,胸灰棕褐色具白色縱紋,尾下覆羽淺黃色。

13.棕背伯勞學名:Lanius schach別名:大紅背伯勞、桂來姆分類:雀形目,伯勞科,伯勞屬中型鳴禽,體長23-28厘米。喙粗壯而側扁,先端具利鉤和齒突,嘴鬚髮達;翅短圓;尾長,黑色。額、頭頂至後頸黑色或灰色、具黑色貫眼紋。頦、喉白色,背棕紅色。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少量植物種子。在樹上築碗狀巢,產卵4~9枚,由雌鳥孵化約15天,雛期約15~18天,雙親哺育,留鳥。多單獨活動,常見在林旁、農田、果園、河谷、喬木樹上與灌叢中活動。

14.灰林鵖學名:Saxicola ferrea別名:灰林鳥、灰林分類:雀形目、鶲科、石鵖屬小型鳥類。雄鳥上體暗灰色具黑褐色縱紋,白色眉紋長而顯著,兩翅黑褐色具白色斑紋,下體白色,胸和兩脅煙灰色。雌鳥上體紅褐色微具黑色縱紋,下體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棕白色。灰林鵖是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一般營巢於低矮灌叢和草叢間,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繁殖期為5-7月,通常每窩產卵4-5枚,主要棲息于海拔500-3000m的林緣疏林、草坡、灌叢以及溝谷、農田和路邊灌叢草地。

15.北紅尾鴝學名:Phoenicurus auroreus別名:灰頂茶鴝、紅尾溜、火燕分類:雀形目、鶇科、紅尾鴝屬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雄鳥頭頂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兩翅黑色具明顯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對尾羽和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黑色。前額基部、頭側、頸側、頦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其餘下體橙棕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兩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體暗黃褐色。 相似種紅腹紅尾鴝頭頂至枕羽色較淡,多為灰白色,尾全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側一對尾羽外翈不為黑色 。

16紅尾水鴝學名:Rhyacornis fuliginosus別名:藍石青兒、溪紅尾鴝、石燕、鉛色水、溪紅色鴝、鉛色紅尾鴝分類:雀形目、鶇科、水鴝屬小型鳥類,雄鳥通體大都暗灰藍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紅色。雌鳥上體灰褐色;翅褐色,具兩道白色點狀斑;尾羽白色、端部及羽緣褐色;尾的上、下覆羽純白;下體灰色,雜以不規則的白色細斑。活動于山泉溪澗中或山區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邊的岩石間、溪流附近的建築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間。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和種子。

17.栗腹磯鶇學名:Monticola rufiventris別名:栗色胸石鶇、栗胸磯鶇分類:雀形目、鶇科、磯鶇屬體藍,尾、喉及下體余部鮮艷栗色。與紅腹的藍磯鶇亞種的區別在具黑色臉罩及額部為亮麗藍色而帶光澤。體色似某些仙鶲,但頭形似鶇且頸及肩部少閃光藍色。雌鳥褐色,上體具近黑色的扇貝形斑紋,下體滿布深褐及皮黃色扇貝形斑紋。與其他雌性磯鶇的區別在深色耳羽後具偏白的皮黃色月牙形斑,皮黃色的眼圈較寬。

18.黑喉石?學名:Saxicola torquata別名:黑喉石即、谷尾鳥、石棲鳥、野翁、野鴝、黑喉鴝分類:雀形目、鶇科、石鵖屬為鶲科石?屬的鳥類,俗名石子石棲鳥、野?、石棲鳥、谷尾鳥、黑喉鴝。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大葛摩島、馬達加斯加島、留尼汪島,包括中國大陸的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河北、陝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湖南等地,主要棲息于海拔800-6500米間,出沒於林區外圍、村寨和農田附近及山坡和河谷的灌叢中,常棲於灌叢、矮小樹及農作物的梢端、地面岩石上或電線上。

19銅藍鶲學名:Eumyias thalassinus分類:雀形目、鶲科、鶲屬小型鳥類,體長13~16厘米。雄鳥通體為鮮艷的銅藍色,眼先黑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不如雄鳥羽色鮮艷,下體灰藍色,頦近灰白色。亞成鳥灰褐沾綠,具皮黃及近黑色的鱗狀紋及點斑。繁殖於西藏南部、華中、華南及西南。部分鳥在中國東南部越冬。

20.紅嘴相思鳥學名:Hirundo daurica。別名:別相思鳥、紅嘴玉、五彩相思鳥、紅嘴鳥分類:雀形目,畫眉科,相思鳥屬。小型鳥類,體長13-16cm。嘴赤紅色,額、頭頂、枕和上背橄欖綠色沾黃,眼先、眼周淡黃色,耳羽淺灰色或橄欖灰色。兩翅具黃色和紅色翅斑,尾叉狀、黑色,頦、喉黃色,胸橙黃色。除繁殖期間成對或單獨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善鳴叫,留鳥。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等偶爾也吃少量玉米等農作物。

21.棕頸鉤嘴鶥學名:Pomatorhinus ruficollis別名:小鉤嘴嘈鶥、小鉤嘴嘈雜鳥、小鉤嘴鶥、小眉、小偃月嘴嘈雜鳥分類:雀形目、畫眉科鉤、嘴鶥屬小型鳥類,體長16~19厘米。嘴細長而向下彎曲,具顯著的白色眉紋和黑色貫眼紋。上體橄欖褐色或棕褐色或栗棕色,後頸栗紅色。頦、喉白色,胸白色具栗色或黑色縱紋,也有的無縱紋和斑點,其餘下體橄欖褐色。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與種子。該鳥由於體態優美,鳴聲悅耳動聽,常被大量捕捉飼養,作為籠養鳥供觀賞。

22.矛紋草鶥學名:Babax lanceolatus別名:中華草鶥分類:雀形目鶲科草鶥屬中型鳥類,體長25-29cm。頭頂和上體暗栗褐色具灰色或棕白色羽緣,形成栗褐色或灰色縱紋。下體棕白色或淡黃色,胸和兩脅具暗色縱紋,髭紋黑色。尾褐色具黑色橫斑。相似種大草鶥個體較大,體色較灰,上下體幾全為灰色具黑褐色縱紋。

23.紅頭穗鶥學名:Stachyris ruficeps別名:紅頂嘈鶥 紅頂穗鶥 紅頭小鶥 山紅鼻頭分類:雀形目、鶲科、穗鶥屬小型鳥類,體長10-12cm。頭頂棕紅色,上體淡橄欖褐色沾綠色。下體頦、喉、胸淺灰黃色,頦、喉具細的黑色羽干紋,體側淡橄欖褐色。主要以昆蟲為食。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成小群或與棕頸鉤嘴鶥或其他鳥類混群活動,在林下或林緣灌林叢枝葉間飛來飛去或跳上跳下。

24.藍翅希鶥學名:Minla cyanouroptera分類:雀形目鶲科希鶥屬小型鳥類,體長約13-16cm,兩性相似,頭具羽冠;頭頂灰褐色,具黑色和淡藍色條紋;眉紋和眼周白色;上體及尾上覆羽赭褐色;尾羽上面暗灰色具藍色邊緣,外側尾羽邊緣黑色。頦至上胸灰色沾淡葡萄酒色;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尾羽下面白色,羽緣黑色。藍翅希鶥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主要以白臘蟲、甲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25.白領鳳鶥學名:Yuhina diademata分類:雀形目畫眉科鳳鶥屬體長15-18厘米。頭頂和羽冠土褐色,具白色眼圈,眼先黑色,枕白色,向兩側延伸至眼,向下延伸至後頸和頸側,在頸部形成白領極為醒目。上體土褐色,飛羽黑色,外側初級飛羽末端外緣白色,尾深褐色,羽軸白色。頦、喉、黑褐色,胸灰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26.黑頦鳳鶥學名:Yuhina nigrimenta分類:雀形目 畫眉科 鳳鶥屬體小(11厘米)的偏灰色鳳鶥。羽冠形短,頭灰,上體橄欖灰,下體偏白。特徵為額、眼先及頦上部黑色。

28.棕噪鶥學名:Garrulax poecilorhynchus別名:竹鳥、八音鳥分類:雀形目、畫眉科、噪鶥屬中型鳥類,體長25~28厘米。上體赭褐色,頭頂具黑色羽緣,尾上覆羽灰白色,尾羽棕栗色,外側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額、眼先、眼周、耳羽上部、臉前部和頦黑色,眼周裸皮藍色,極為醒目。喉和上胸與背同色,下胸至腹藍灰色。腹部及初級飛羽羽緣灰色,臀白。

29.山麻雀學名:Passer rutilans分類:雀形目、文鳥科、麻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雄鳥上體栗紅色,背中央具黑色縱紋,頭棕色或淡灰白色,頦、喉黑色,其餘下體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黃。雌鳥上體褐色具寬闊的皮黃白色眉紋,頦、喉無黑色。屬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蟲為食。所吃動物性食物主要為昆蟲。

30.赤紅山椒鳥學名:Pericrocotus flammeus別名:紅十字鳥、朱紅山椒鳥分類:雀形目、山椒鳥科、山椒鳥屬體型略大(19厘米)而色彩濃艷的山椒鳥。雄鳥整個頭、頸、背、肩和翅上小覆羽輝黑色,腰和尾上覆羽以及整個下體硃紅色或橙紅色,有的僅腹和尾下覆羽或多或少綴有橙色。翅上大覆羽幾全為硃紅色。初級覆羽黑色,初級飛羽亦為黑色。

31.綠背山雀學名:Parus monticolus別名:青背山雀、丁丁拐、花臉雀分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屬一種體型略大(約13厘米)的山雀。在中國其分布僅與白腹的大山雀亞種有重疊。綠背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最為顯眼的是肩部綠色區域與頸部黑色區域交界處有一條細的亮黃色環帶。與大山雀一樣,綠背山雀亦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綠背山雀屬於稀有鳥種。

32.大山雀學名:Parus major別 名:白臉山雀分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屬中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整個頭黑色,頭兩側各具一大型白斑,是其典型特徵。棲息於低山和山麓地帶的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出入於人工林和針葉林。性較活潑而大膽,不甚畏人。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

33.暗綠綉眼鳥學名:Zosterops japonicus別名:日本綉眼鳥、綉眼兒、粉眼兒、白眼兒、白目眶、粉燕兒分類:雀形目、綉眼鳥科、綉眼鳥屬小型鳥類,體長9-11cm。上體綠色,眼周有一白色眼圈極為醒目。下體白色,頦、喉和尾下覆羽淡黃色。此鳥性活潑,在林間的樹枝間敏捷地穿飛跳躍。鳴叫聲似「滑兒,滑-兒,滑-兒」,婉轉動聽。非繁殖季節亦有集群之習性,冬季能達50-60隻。

34.紅嘴藍鵲學名:Urocissa erythroryncha別名:赤尾山鴉、長尾山鵲、長尾巴練、長山鵲、山鷓分類:雀形目、鴉科、藍鵲屬大型鴉類,體長54-65厘米。嘴、腳紅色,頭、頸、喉和胸黑色,頭頂至後頸有一塊白色至淡藍白色或紫灰色塊斑,其餘上體紫藍灰色或淡藍灰褐色。尾長呈凸狀具黑色亞端斑和白色端斑。下體白色。 黃嘴藍鵲外形和羽色和該種非常相似,但黃嘴藍鵲嘴為黃色,頭部僅枕有白色塊斑。

35.大嘴烏鴉學名:Corvus macrorhynchos別名:巨嘴鴉、老鴉、老鴰分類:雀形目、鴉科、鴉屬通身漆黑,除頭頂、後頸和頸側之外的其它部分羽毛,帶有一些顯藍色、紫色和綠色的金屬光澤。嘴粗大,嘴峰彎曲,峰嵴明顯,嘴基有長羽,伸至鼻孔處。額較陡突。尾長、呈楔狀。後頸羽毛柔軟鬆散如髮狀,羽干不明顯。大嘴烏鴉是雜食性鳥類,對生活環境不挑剔。

36.棕頭鴉雀學名:Paradoxornis webbianus分類:雀形目、鶲科、鴉雀屬一種全長約12厘米。頭頂至上背棕紅色,上體余部橄欖褐色,翅紅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紅色,下體余部淡黃褐色的鳥類。常棲息於中海拔的灌叢及林緣地帶,分布於自東北至西南一線向東的廣大地區,為較常見的留鳥。

37.金翅雀學名:Carduelis sinica別名:金翅、綠雀、蘆花黃雀、黃彈鳥、黃楠鳥、磧弱、谷雀分類: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屬體長12-14厘米。嘴細直而尖,基部粗厚,頭頂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紋,腰金黃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黃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無論站立還是飛翔時都醒目。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中。

38.白腰文鳥學名:Lonchura striata別名:白麗鳥、禾穀、十姊妹、算命鳥、銜珠鳥、觀音鳥分類:雀形目、文鳥科、文鳥屬小型鳥類,體長10-12厘米。上體紅褐色或暗沙褐色、具白色羽干紋,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額、嘴基、眼先、頦、喉黑褐色,頸側和上胸栗色具淺黃色羽干紋和羽緣,下胸和腹近白色,各羽具「U」形紋。相似種斑文鳥腰不為白色,羽色亦不同。

39.黃腰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別名:柳串兒、串樹鈴兒、綠豆雀、檸檬柳鶯、巴氏柳鶯、黃尾根柳鶯分類:雀形目、鶲科、柳鶯屬體形似黃眉柳鶯,但更小些。上體橄欖綠色;腰部有明顯的黃帶;翅上兩條深黃色翼斑明顯;腹面近白色。上體包括兩翼的內側覆羽概呈橄欖綠色,在頭較濃,向後漸淡;前額稍呈黃綠色;頭頂中央冠紋呈淡綠黃色;眉紋顯著,呈黃綠色,自嘴基直伸到頭的後部;自眼先有一條暗褐色貫眼紋,沿著眉紋下面,向後延伸至枕部。

40.棕臉鶲鶯學名:Seicercus albogularis分類:雀形目、鶲科、鶲鶯屬屬於體長10厘米、色彩亮麗而有特色的鶯。頭栗色,具黑色側冠紋。上體綠,腰黃色。下體白,頦及喉雜黑色點斑,上胸沾黃。虹膜褐色;上嘴色暗,下嘴色淺;腳粉褐。

41.強腳樹鶯學名:Horornis fortipes別名:山樹鶯、告春鳥分類:雀形目、鶲科、樹鶯屬體長約12厘米的暗褐色樹鶯。具形長的皮黃色眉紋,下體偏白而染褐黃。該物種分布在南亞地區,其模式產地在印度。

42.紅頭長尾山雀學名:Aegithalos concinnus分類:雀形目、山雀科、長尾山雀屬小型鳥類,體長9.5-11厘米。頭頂栗紅色,背藍灰色,尾長呈凸狀,外側尾羽具楔形白斑。頦、喉白色、喉中部具黑色塊斑,胸、腹白色或淡棕黃色,胸腹白色者具栗色胸帶和兩脅栗色。是一種山林留鳥,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和灌木林間。

43.黃喉鵐學名:Emberiza elegans分類:雀形目、鵐科、鵐屬屬小型鳴禽,體長約15厘米。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雄鳥有一短而豎直的黑色羽冠,眉紋自額至枕側長而寬闊,前段為黃白色、後段為鮮黃色。背栗紅色或暗栗色,頦黑色,上喉黃色,下喉白色,胸有一半月形黑斑,其餘下體白色或灰白色。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羽色較淡,頭部黑色轉為褐色,前胸黑色半月形斑不明顯或消失。一般主食植物種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後 記本文收錄了武隆縣白馬山自然保護區鳥類5目21科43種,對參與本次活動的辛勤付出的所有老師和同學,表示深深的感謝。

歡迎來到生物班主任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春季流行什麼樣的服飾與穿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