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車載VR,是真車還是遊戲?

自動駕駛,車載VR,是真車還是遊戲?

不得不說,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一定往智能化、新能源方向發展,而今天要說的這台車就是將兩者結合起來的產物——2017法蘭克福車展亮相的純電動概念車雷諾Symbioz。

很榮幸受邀參加雷諾Symbioz demo(demo即示範車,下部分省略)原型車的試駕活動。

試駕當天我們就被雷諾的科技實力所折服,我們坐在車上,靜靜地被它的自動駕駛系統帶著在市區穿梭、在法國的高速上飛馳,除了雨打玻璃的聲音,整車安靜的可怕,因為它是一輛純電動車。

隨著車子越開越遠,我們從市區開到了郊區,天色也慢慢暗了下來,除了車燈照亮部分和前車尾燈外,周圍幾乎一片漆黑。

突然,我發現自己似乎已經駕車駛上了天空,與鳥兒比翼,在雲朵穿梭......

看到這裡,你可能認為我們的編輯試駕員睡著了或是出現了幻覺,其實都不是,上邊這段文字是因為我們在車裡體驗了一把虛擬現實,對,就是VR。

雖然愛用天馬行空的設計理念是雷諾一貫的傑作,但將VR搬到車上確實有夠不可思議,但同時你也能看出雷諾對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未來發展的藍圖。

根據雷諾「Drive the Future」計劃,截止2022年,雷諾將與日產、三菱聯合,共同研發8輛純電動車、12輛電動車(可能偏向於混合動力車型)以及15套自動化等級在2到4的自動駕駛系統。

既然談到自動駕駛系統,就不得不說一句,現階段的自動駕駛系統主要有兩個評判標準,一是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它將自動化標準分為0~4級;

另一個是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與NHTSA不同,它將汽車的自動化標準分為0~5級,以SAE評判標準為例,其中0級是無任何自動化,全由人類操控,而5級是完全自動化,今天這款雷諾Symbioz達到了SAE評判標準里的4級。

如果非說它的自動化是什麼級別,那麼我可以這樣說,在NHTSA評判標準下,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等級為2,而谷歌無人車的級別為3。

與今年早期在法蘭克福亮相的那款概念車不同,我們試駕的這款Symbioz Demo車型是雷諾為了展示他們將在2023年車型上要應用的技術,而車展亮相的那款車型是為了展現雷諾到2030年的電動車計劃以及自動駕駛計劃。

雷諾Symbioz Demo的項目經理Mathieu Lips先生說:「Demo(展示車)的目的不是採集自動化數據,而是把理想的概念車型與現實銜接起來。目前我們見到的這台展示車,是在一輛普通汽車基礎上加了大量感測器、啟動和試駕階段加了大量測試工具的產物,而你再去車展看一下概念車,跟展示車完全不是一個東西。我們的目的就是把設計師的想法和普通汽車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輛完全能夠自主駕駛的汽車。」

雷諾Symbioz Demo身上的許多設計元素和科技元素已經在一些原型車上做了測試,常見諸媒體的有三台,一台叫Road Runner;一台叫 Ghost Rider,還有一台車身布置著跟展示車一樣的感測器原件,稱 Mad Max。

但到目前為止,雷諾還沒有要量產該車的新聞。

動力方面,雷諾Symbioz Demo由安放在後傳動軸的兩個電機作為動力源,每個電機分別驅動一個車輪,該電機能爆發出的最大瞬時功率500 kw,峰值扭矩660 Nm。

如果想要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那麼就要把輸出功率收斂一下,官方給出的數據是最大功率360 kw,峰值扭矩550 Nm。

這樣的動力水平註定零百加速不會太差,官方數據顯示其零百加速約6秒內,但是官方並未公布其最大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雷諾在Symbioz Demo上安裝了其最新的4輪轉向系統,對於提升操控性有很大幫助。

車身結構方面,雷諾Symbioz Demo採用前雙叉臂獨立懸架、後多連桿的布置形式,懸架周圍還安裝了鋼質主動減震裝置,以適應運動時及扭矩瞬時爆發的情況。

這輛車有三種駕駛模式:標準、動態、和自動駕駛模式,每個模式對應不同的車內氛圍燈,以顯示其差異。

雷諾Symbioz Demo底盤下被安放了一塊72 kwh的電池組,實際上該區域設計了100 kwh電池的容積,可以說廠家留了一定餘量。充電方面,展示方聲稱該車最大支持150 kw的功率充電,並且不到半小時即可充80%的電量。

外觀方面,Symbioz Demo採用雷諾一貫的設計理念,大膽、科技。

充滿了現代化元素,同時車身的外觀設計嚴格遵循空氣動力學,取消了傳統的反光鏡,取而代之的是安放在車內的顯示屏,所以車主駕駛起來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

車身尺寸方面,雷諾將他們的Symbioz定位為D級轎車:長4092mm,寬1092mm,高1044mm,軸距2070mm,重約2.2噸。

空間方面,雷諾可謂是動盡了心思,首先是前文所說的電機位置和電池位置放在車底盤下,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為了節省空間,而為了進一步擴大車內空間,雷諾將大多數車的暖風系統從中控台搬到了前擋風玻璃處。

音響的位置也值得一提,雷諾與法國著名高科技音響製造商Devialet(帝瓦雷)合作研發了這款車載音響,雷諾把音響位置分別定在了前擋風玻璃處、後中控以及兩個B柱上。

另外,雷諾還把原先裝在車門上的側面碰撞保護裝置移到了座椅扶手上,為了給消費者營造車內空間感,雷諾還為Symbioz Demo配了一個超大的全景天窗。

雷諾一直在設想消費者不開車時會在車內做什麼,所以請LG為Symbioz Demo做了中控屏的製造商,LG為它設計了三塊12英寸的OLED大屏,三塊屏幕排成「L型」,兩個在中控台的中央,並且LG也為它做好了用戶交互界面,車主用手機APP即可操作,並不需要觸摸屏幕上的虛擬按鍵。

由於廠商對試駕總體安排的關係,我們對Symbioz Demo的實際試駕時間並不長,所以對它的動態駕駛感受並不能做詳盡的概述,但我確定這並不是一輛已經成型的原型車。

車輛起步有一些遲鈍,其原因是它高達2.2噸的車重「拖了後腿」,但是開起來以後轉向很輕而且回位感不重,由於前擋風玻璃和側面玻璃的面積很大,因此整體視野非常的好。

在標準模式下,油門響應迅速,無論是法國的鄉間想路還是平坦的高速,駕駛起來都十分平穩。

如果你想切換到動態模式,則需要按下方向盤中間的車標進行切換,同時儀錶盤也變得更加動感,方向盤的手感也會發生變化,是朝著更偏運動、更硬的方向變化,相對應的,車子的輸出功率也會提高,地板油踩下去的感覺跟標準模式完全不同,使得你在高速公路加速如魚得水。

關於消費者最感興趣的自動駕駛模式我們也做了最大程度的嘗試。

要想轉變成自動駕駛模式,你需要等OLED顯示屏顯示「自動駕駛可用」,然後用力按下方向盤上的兩個按鈕,此刻車輛才正式進入進入自動駕駛模式。

同時,駕駛員座椅變成「失重」狀態,你可以自由旋轉座椅,甚至可以往內側傾斜15°,以方便與乘客攀談。

前文已說,雷諾Symbioz Demo的自動駕駛系統達到了4級水平,這就意味著汽車可以在極少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駕駛,使得駕駛員騰出時間處理其他事情,但是由於安全原因,自動駕駛模式試駕期間一直有一名雷諾的工作人員在副駕駛位置陪同,為的是隨時收回車輛的控制權。

我們的自動駕駛試駕部分是在法國的一段又SANEF公司運營的高速公路上進行的,Symbioz利用該公司安裝在高速公路上的5個天線的數據來接收信息然後分析數據流,最後利用車內地圖信息系統來驗證數據,而現實中,Symbioz通過安裝在車上的許多攝像頭和感測器來確定與其他車的相對位置,從而完成變道超車等一些列複雜行為。

在切換駕駛模式的最初階段,可以感受到系統有一絲「抗拒」,但真正完成駕駛模式的切換,你會發現自動駕駛模式下車輛依然非常平穩,即便是大雨滂沱的情況下,它也能非常準確的識別道路以及其他車輛的位置。

儀錶盤的LG屏幕具有增加視覺效果的「疊加型」顯示模式,上面可以顯示車輛預設路徑、以及其他車輛的動向等等,它能使對自動駕駛系統表示懷疑的車主放下心來,甚至使用戶有一種玩兒電腦遊戲的感覺。

整個自動駕駛的試駕包含有一個出收費站的測試,其目的是為了測試車輛如何利用已有數據做出相應反應。

事實證明它的自動駕駛技術很是成熟,Symbioz事先通過SANEF公司的數據了解哪裡有收費站,從而提前減速到20km/h以下,選擇合適的車道,完成自動繳費。

當然,看自動駕駛模式下的Symbioz過收費站是一件很無聊的事兒,因此,雷諾委託Ubisoft(世界遊戲巨頭,總部位於法國,最近的巨作是《看門狗》系列)開發車載VR體驗。

帶上VR專屬眼鏡和耳機,你可以置身汽車之外,自己宛如這輛汽車,看到的周圍車輛也都是實時圖傳的,十分真實。

然而,由於VR技術有限,因此當車輛進入茂密的森林道路時,VR並不能顯示出路邊完整的樹木,而只能顯示點點綠意以及前方道路。

傍晚時分,測試結束,交還耳機和眼鏡,我們都在回味這一天令人震驚的駕駛體驗。

經過一天這樣的試駕以後,我可以想像未來有一天,人類也許會把駕駛權完全交給汽車而自己愜意的在行駛中的汽車上做其他事情了。

嚴格意義上說,Symbioz Demo只是一輛概念車,可能以後也不會量產。

但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雷諾會把這輛車上採用的最新技術、自動駕駛系統以及設計理念等應用在接下來發布的新車上。

實話實說,雷諾這套自動駕駛系統是我們目前見到過的最順暢、最自信的自動駕駛系統了,再搭配VR,「人車合一」指日可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yautotime 的精彩文章:

若孟雲開的是這輛車,或許就沒有前任這個故事了

TAG:Myauto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