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解放軍士兵為何綁坦克上當外掛「人肉裝甲」?越南被這招打慘

解放軍士兵為何綁坦克上當外掛「人肉裝甲」?越南被這招打慘

原標題:解放軍士兵為何綁坦克上當外掛「人肉裝甲」?越南被這招打慘



記得菲菲以前曾聽過這樣一個段子。在二戰中,各國增加坦克防護的手段不一樣,美國人掛沙袋;德國人掛履帶;而蘇聯人掛步兵。好吧,雖然這只是個段子。但在很多軍事愛好者心目中,蘇聯在二戰時期,T34掛步兵的場景實在是印象深刻,甚至有人戲稱其為「步兵反應裝甲」。不過縱觀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坦克拉步兵可不僅僅是蘇聯一家的專利。美國的謝爾曼;德國的三號、四號。甚至是本子家的小豆丁們都曾經客串過戰場計程車的角色。


但能將坦克搭載步兵演化成為戰術的,還得說是毛熊。畢竟當年在東歐大平原上,「坦克騎士」的威名那也是讓德軍聞風喪膽過的。當時蘇聯一輛T34中型坦克的外部會乘坐大約8—10名手持波波沙衝鋒槍或者捷格佳廖夫輕機槍的紅軍步兵,這樣步兵既不會被落在坦克後面,也能利用手中自動火力進行射擊。而車外的步兵還可以幫助坦克警戒。消滅可能出現的敵軍士兵,並能為坦克指示目標方位。從這點上來說,坦克騎士戰術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蘇聯坦克兵的生存率。



以至後來T34坦克上大多都有金屬把手,甚至是坐墊。有時候,這傻大黑粗也可以粗中有細嘛。當然,最早,士兵扒坦克的初衷很簡單:不想走路。那個時候,裝甲輸送車還不普及。美國德國裝備的M3半履帶車和251半履帶車。當時德軍裝甲擲彈兵師只有三分之一士兵可以乘坐裝甲車。而美軍也只是裝甲師士兵可以有半履帶車坐。但當時裝甲車越野能力與防護都不足,不能滿足伴隨坦克作戰的任務。


而蘇聯更尷尬,戰時生產重心都放在了坦克、自行火炮上。整個二戰期間,蘇聯的坦克、自行火炮總計生產了十幾萬輛,然而相比之下裝甲汽車就顯得數量不足。雖然有英美援助,但對於龐大的紅軍而言,還是不夠的。因此,坦克騎士的出現就是一種必然。在戰後,美蘇等國都開始大力發展專用裝甲運輸載具。無論是美製M113裝甲車還是蘇聯BMP1步戰車,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陸軍裝甲機械化水平。不過雖然有了這些裝甲載具,卻依舊不能阻止士兵趴車頂的心。



其實主要原因在於,無論M113還是BMP1,它的裝甲防護能力還是很有限。特別是BMP1,低矮的避彈外形讓乘員艙很狹小,對於熊高馬大的蘇軍士兵完全就是折磨。而要命的是,BMP1後艙門實際上是兩個油箱,如果戰車是屁股中彈,那車裡的步兵很可能會被活活燒死。而M113也沒好到去,在越南,車裡像蒸桑拿。並且北越的RPG火箭筒收拾這傢伙綽綽有餘。因此,雖然有了裝甲運輸車輛,但士兵趴車頂這種事情卻還是屢見不鮮。


但這屢見不鮮的事情到了咱這就變味了。還記得那個廣為流傳的謠言不:對越作戰期間,我軍將士兵固定在坦克上快速穿插,結果遭遇伏擊時,士兵無法解開固定繩而傷亡慘重。這個謠言的真相是。對越作戰的戰場多為山地,崎嶇不平,坦克上的步兵根本無法保證平衡。因此配發了帶掛鉤的保險繩,讓步兵在車上穩定身體。而重武器則是捆紮在坦克上的。其實所謂的坦克上步兵傷亡慘重的謠言是源自43軍坦克2營在穿插途中被越軍伏擊的戰鬥。



當時面對敵人交叉火力射擊,很多步兵其實都及時下車戰鬥了,但重武器來不及解下展開,同時坦克沒有清晰的射界,也無法發揚火力,才使得我軍傷亡80多人。但之後,隨著重武器展開,越軍反坦克火力點被逐個拔出,戰鬥也就結束了。整個對越作戰期間也僅僅是這次戰鬥造成了損失。絕非傳言中所說是一直有大的傷亡。不過,戰場搭便車的確存在風險。特別是坐在車頂上的步兵,那絕對是對手最愛捏的軟柿子。



連一貫趴車頂的俄國人都在車臣戰爭之後學乖了。就算再難受,也要乖乖躲在裝甲車裡。而現今,為應對戰場上各種不科學的反裝甲手段。各國都開始考慮步戰車的重型化問題。不遺餘力地提升自家步戰車的防護水平。讓以步戰車為戰鬥核心的機械化步兵班組能得到更好的保護。美俄都在大力發展新一代重型步兵戰車。


而對我們來說,雖然04A戰車、09輪式車族的出現極大提升了我軍機械化的水平。但相對來說,我們的進度其實已經落後了。因此,將推動機械化和步戰裝備重型化結合發展才是我們要走的捷徑。此前蘿莉控就已經展示了以59為基礎改裝的重型步戰車。而據稱,為我軍量身定製的重型步兵戰車的樣車也已經開始測試。未來,或許坦克騎士會成為人們記憶中的談資。但這不正是真正的進步與發展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虎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兩萬億造天頂星發動機打臉美歐 日本:有錢是真的能為所欲為

TAG:迷彩虎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