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我們的禪七進入了第四個夜晚,在唐宋時期,打七的第四天正是禪家冷靜功夫用到極致,此夜要徹夜曉天坐禪,剋期取證。今天我們的禪堂,為適應四眾弟子共同和合修行用功,課程的設置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想當年在唐宋時期,祖師禪風接引的都是高等英才,所謂「茶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唐末五代有一位著名的禪師叫貫休,進入禪門修行以前,是一位文人,是一位畫家,自然他會擺文弄墨。有兩句流傳千古的很著名的詩,是他與錢鏐的對話。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一般江南的文人墨客、高官都與吳越王錢鏐有非常深的交情,有一次錢鏐過生日的時候,貫休禪師遞上兩句詩「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從詩的字面上看,已經夠有文人和修行人的氣魄,留下了霸王的那種雄渾之氣。作為一個修行者,他的氣是靜的,是平和的,是融入到天地自然之間,猶如四季潛移默化,交替環宇之間,所謂「無為,無不為,無知,無所不知」,這就是般若的極致。此時的貫休禪師並未達到如此境界,這從他的第二個遭遇當中可以看出來。

他遞上這首詩給錢鏐的時候,錢鏐說:能不能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呢?貫休禪師就說:您老的福報和目前的福德智慧已經擁有十四州就不錯了,四十州的氣象,統領整個中國的氣象還沒達到。作為當時是一代藩王節度使,錢鏐很不服氣:我今天在富庶的江南佔有一席之地,要奪取中國那是易如反掌,是未來眼前不久的大局,你這個貫休太不給面子。兩個人因此呢,一言不和,分道揚鑣,貫休禪師因此離開浙江進入到四川。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到了四川,去拜見四川當時非常著名的禪師,遞上一句話,「禪客相逢為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在座的諸位,我們每個人都是貫休,我們每個人在修行,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這顆心嗎?「此心」,是什麼心?去參!

相逢滿人間,知心有幾人?貫休在四川某禪師處遞去了一句話就是「此心能有幾人知」。作為禪者的敏銳,單刀直入,面對貫休遞出這兩句話的時候,禪師將禪床一拍,一頓足:「貫休!此心是什麼心?」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在座的諸位,我們平素時間,遇事的時候,是不是不夠冷靜?能不能用佛法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的智慧,瞭然與每個當下,安住與每個當下,穩定於每個當下,沉潛深層於每個當下去做修行的功夫?

今天我們在禪堂里打坐修行,看每個人的神情、動作、舉止,哪一些人真正在道上用功,哪一些人還漂浮在妄想和不安的心靈里到處逃竄,一目了然。

過去祖德自己在修行的時候,自己臨座廣單睡覺的地方,周圍是誰都不知道,他的用心只有一個,就是守住一法正念相續,這才是法中甘露。專註照顧當下,當念脫離生死,痛切流浪的過患,只有正念精進,無我,無人。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你看我們這「念佛」兩個字,一個是今字,念字上面是個今,一個是心,「今心」,當下的心性的起現。 「佛」字,單人旁,一個是弗,弗人,當下一念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坐也禪,行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猶如永嘉禪師,任坐自在,閑靜無為,要從這上面去透徹。

我們常常流落在分別、妄想之中,忘卻了自家珍寶。禪宗祖師參禪給我們提示,叫我們去參,參的不僅僅是一句話頭啊,參的是什麼呢?「未曾生我,我是誰?生我之時,誰是我?未曾生我,我是誰?生我之時,誰是我?」你們在座上「未曾生我,我是誰?生我之時,誰是我?」叫大家回答這個問題,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是不是直接了當?不拖泥帶水,要從這種習氣的圈套之中、牢籠之中、概念之中、分別之中,直下解脫出來。這叫萬法歸一呀!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萬法歸一

萬是來自於馬大師的話,

法請問諸位: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啊?

好好認真參究,

參究!參究!參究!

參!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文:選自丁酉年玉泉禪寺冬季禪七道偉大和尚開示

圖:當陽玉泉禪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