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面對境界時如何保持「慈悲心」?

網友:如果一味以慈悲為善,那麼對惡行的縱容是否助長了惡,而遠離了善呢?如果我們都這樣默默無聞,寬容諒解,那他會不會更肆無忌憚?我覺得這樣不僅有損公德,對他個人修行亦是無益,怎麼理解慈悲與縱容?

學誠法師:首先要有利益眾生的悲憫心,進一步才會思考如何去利益眾生。慈悲,是自己的心態,外在的行為是方法、手段。慈悲的外在行相可能有很多種,但心是一樣的。對弱小憐憫照顧、無私幫助是慈悲,對錯誤批評斥責、懲前毖後也是慈悲,最重要的是觀照自己的心:是冷漠的、排斥的、嗔恨的、輕蔑的,還是希望利益對方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矛盾,主要是煩惱習性的碰撞,必須先調伏自己的煩惱,才談得上幫助他人,否則只是自他俱損。

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網友:如果自己被別人傷害、凌辱到忍無可忍的地步,是否還要以慈悲待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樣的人?

學誠法師:慈悲,慈是希望眾生得到快樂;悲是希望去除眾生的一切痛苦。眾生也包括自己,自他的一切痛苦都是慈悲的理由。真正的關鍵,不是要不要慈悲,是自己有沒有慈悲的心和能力,所以重點要放在成長自己、強大自己上。明晰了宗旨,就不會隨外境而轉。

一直把傷害記在心裡,就是一直在傷害自己;放下對他人的怨恨,也就是放下了刺向自心的利刃。其實歸根到底,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行善可以抵消惡業嗎?

網友:師父,善與惡兩條道,所造的惡是否能以行善相抵消?

學誠法師:一般人認為,造惡能以行善抵消,僅僅是在行善或造惡的行為上去考慮,認為自己只要做了一些善事,就有「資本」繼續造惡業,庸俗地以世俗的債務關係來理解:只要我有錢,欠多少債都能還。這樣想本身就是邪見,是不懂得佛法。寓言中有「刻舟求劍」的愚人,在一個地方犯了錯誤,卻想在其他地方來彌補。認為「行善可以抵消惡業」的人,就與這個愚人一樣,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佛法講,造業的核心在心,在動機,只有改變心,才能改變業。造了惡業,只有從心底里真正認識到這樣做是錯誤的,產生痛悔之心,洗心革面,決不再造,才能真正「消業」。

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見人之過,諸惡之根。見己之過,萬善之門」

網友:如何理解「見人之過,諸惡之根。見己之過,萬善之門」?這句話是佛陀所言嗎?出於哪部經典呢?六祖說過:「修行路上不見他人過」嗎?

學誠法師:原話出自《格言聯璧》,為世間善書,但內涵與佛法相通。六祖曾在《壇經》中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的意思是策勵我們應返觀自照、勤修自心,而不是一味看外在的過失。如果一個人總是看到他人的錯誤而不懂得反省自己,只會增長內心的驕慢、嗔恨等惡業,難以進步。

惡人就能躲過因果嗎?

網友:師父好!人世間的因果真是絲毫不爽嗎?天地間真的有一部善惡公平的法則嗎?面對傷害,人可以反抗報復嗎?您說的忍辱消業是不是弱者的自我安慰?面對惡人,您為什麼總教育我們忍受,是不是太讓做惡的人得逞了?大家都在忍讓惡人,他的報應從何而來?是不是因為大家的寬容,惡人就能躲過因果了?

學誠法師:佛法教我們斷惡修善,正是因為明了因果的絲毫不爽。忍辱絕非與惡妥協,恰恰相反,是戰勝我們內心之惡的強大力量。如果懂得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遇到境界時就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以惡治惡,只會陷入更黑暗的深淵

網友:師父您好!作為保安,因地位差異常常受居民、業主歧視。憤世心態如何平衡?社會上這種風氣如何化解?底層人群生活環境能好轉嗎?

學誠法師:對於個人而言,首先要自尊自強,人的高貴與否不是看外在的身份、職業,而是由自己的行為決定的。自尊不是從外求得的,而是篤定自己行為的意義,堅持人格的標準,不放任自流,才是真正尊重自己。

對整體風氣而言,憤怒、仇視、敵對並不能造成任何改善,以惡治惡只會把自己與群體一起拖入更黑暗的深淵。多造善業,用正面、光明的力量,才能扭轉負面、黑暗的業力。從自己出發,並結合更多善友的力量,一起努力讓這個社會更美好。

文:節選自學誠法師《好好說話》

圖:龍泉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道偉法師: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