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道教者如何尋得「明師」
「尊師重道」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內涵,這四個字正好與道教「道經師」三寶相對應。雖然說我們可以奉道為先,雖然說我們可以深入經藏。但是,師父是唯一承載著道門上述二寶的直接法身,所以當我們說奉道至上,深入經藏的時候,首先要衡量的是自己有沒有和師父融合一處。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我們中國傳統的內涵里,「師父」與「師傅」是兩碼事,師傅僅僅是具有某項專業理解與實踐能力的人,而師父既然能作為「父」的程度,這個稱呼在道門裡面的份量是沉甸甸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父者,言傳身教。「師父」在道門中可以說包含了傳道與育德的重要價值。
玄門中的經典告訴我們,人之先天之氣,隨著成長逐步落入後天。當我們獲得肉體生命的時候,理應感恩道的運化,能夠在中土誕生成人。當我們由於因緣與際遇的時候有幸能進入玄門,獲得了入道窺探信仰的機會的時候,生命的重生就不再僅僅局限於肉體,而是各方面的境界超越。這所有的一切,沒有師父,是無法辦成的。幾千年來,道教與其他所有的宗教都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道門的火種依仗著一代代有明確傳承的老前輩薪火相傳。道教法門中有三寶「道經師」,我們奉道為上,遵守經法,但是要檢驗自身在信仰過程中是否各方面較為恰當,則需要「師」來進行引領與指點。
因此,在道門中重師恩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前人種樹,就沒有後人乘涼。我們很多人總是在抱怨樹的大小夠不夠自己涼快,但是很少人會感恩,今天的乘涼是由於前人的辛勞,我們才有資格乘涼,本身就是一份福報。所以,對於後來者,我們需要做的是秉承前人的那份精神,回想下種樹人的辛勞,自己也去盡最大的力氣去種樹,才會有更多的人有乘涼的機會。
對於奉道者而言,師父作為道門三寶之一,與道寶、經寶同等重要,道不是虛無縹緲,而是鮮活地表現在人生當中,師寶在玄門弟子學道的過程中是最直接的傳承,展現了有道之人的人格特點、歷練處事、內外兼修等重要的整體內涵。因此,當我們作為師父門下的弟子時,更多的應該是常懷恭敬之心,時常體會師父的用苦良心,順則進道、逆則修道。
求道路途艱辛,道不遠求,當我們在天氣轉涼的時候,給自己的師父多一聲問候,其實,這也是我們在問道。祈願天下道友,皆以長存恭敬之心,奉師尊為上,福壽康寧。
修道之人,常常尋師,迷時師渡,悟了自渡。尋師訪友自是修道者之常事。然自古修道者多,得道者寡,真道難悟,幾人能明?明師惜緣,擇善而授,豈能輕遇?明師難尋,非明人視亦不見。良機易得,非機緣求之不得。
明師難遇,貴在心眼。非明眼人遇亦如不遇。如何識得明師?
明師未必是名師,名師未必是明師。明師者,明道之師。明道者,明心見性,處處通融。為師者,品高義重,心存慈悲。明師者,未必在高山道院,道緣渡人,或在茶館,或在路上,或在牛背,或在夢中,或有指引,或是偶遇,高山道院未必人人皆明。
道體有高低,心明分深淺。是以,非大徹大悟之師,皆不是全明。明中有暗,暗中藏明。是以,不明之人見其人明則視為明師,或有時又見其師之暗處,又視師為不明之人。實不知明師亦有深淺之分。是故,師之所以明者,皆因汝處暗處。當汝澄明足以照耀師之暗處,則師將不復明。
當師之光芒可以照耀汝的黑暗,引領汝走出黑暗,是時為汝之明師,未必為天下人之明師。當汝見師之暗處,師亦可為明師。因全明之師自古少有,故亦難以遇見。若遇全明之師,必是大機緣,自古大機緣難得。
因汝不是有緣之人,或許一生也不得見全明之師。是以,尋師不必全明,足以照耀你前行即為明師。明師不必終始,一時修行一時師。大機緣者,專從一師足以修盡。機緣小者,時時尋師。
欲得明師,唯在機緣,故須自修以待緣。
遇得明師,唯在機緣。廣結善緣,心懷眾生,時到自有指引。沒師自修以待緣,有師精進以大悟。不必待到師來始修行。不修則不明,不明則師來亦不見。小修則小明,小明遇小師。大修則大明,大明方能遇大師。是以,須勤修以待師。邊修邊待。自修方能見師。不修永遠無師。遇得大師必定有大機緣,無緣空等自傷悲。堅心發願,必有感應。
天道平衡,損有餘而補不足。故若欲求得真道,需先尊師重道。
明師難得,真道亦不輕傳。汝欲得師道,汝心性如何?汝以何能何德何心何份能得真道?是金錢還是誠心?或許兩者都遠遠不夠。
凡得真傳者必定尊師重道。尊者,上位也。師在汝心中必須永遠處於上位。即使汝已越超了汝師,師仍然在你的頭上。不尊者,以師為利用對象。得師之道或師力相助時喜顏悅色,若師不助時則怒自心起。大道傳人,必考其心性,心不計名利得失,不拘生死情緣,大量大德之人方能得之。
天道平衡,損有餘而補不足。不失不得。大失大得。是以,汝以什麼換得師心?得道之人,惜道過命。汝不尊師重道,能得師心?汝壞其師道,師怎能認汝?學不盡心,技不超越,在世則壞了師門,自古為師者難容。如孔門弟子三千,得意賢生僅七十有二。是以,汝之德性努力不同,師之傳道亦各異。既遇得明師,亦不易得其真道。
尋師之人必須懂得愛師。全明之師難見,半明之師常遇。是以,半明之師雖然有一處之證見,仍不至圓滿,還須繼續前進。師一邊教你,還須同時進修。師門弟子日多,人心亦各異。師教之人愈多,師力愈易日益減少。是以,師之有心攜帶你前進,損自力以渡汝,可謂用心良苦。汝能不惜乎?汝要珍惜師之時間,求教於師者愈眾則浪費師之時間愈多。故非大事不要隨意麻煩,非難題不要輕易發問。尋師是為求道,非為榮耀自身。所以尋師決不能搞外門邪道。
二師之言必不一致,所教之學難以全同,便不知聽誰反誰,結果落個多師如無師。尋師是為求道,非為尋親問故,亦非以師名榮耀自身。故尋師必以求道為正,勿搞歪門邪道。尋師唯求自高,非為將來與師一決高低,故尋師不求稱師,超越自我就行了。
師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得道者,明月現於自心。一輩子跟師學理,而沒有下功夫真修實練,真是罪過。師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一輩子跟師學理,而沒有下功夫真修,東奔西跑,真是罪過。沒有真正的證見,就不能胡口說教。話從自心出方為真經,而不是複製老師的言論到處傳播。大道從心出,空理從口出。
明師難遇,得其真傳更難。或許汝一生與師無緣,註定自修,汝還要四處尋師嗎?或許註定汝要為人師,汝還不勤奮精進嗎?
道家研究院 https://weidian.com/s/312106080?ifr=shopdetail&wfr=c


TAG:中國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