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怎麼搞垮大唐盛世的(四)

我是怎麼搞垮大唐盛世的(四)

上次說到玩壞府兵制這口鍋我不背,結果被太爺爺訓了。我回去反省了一下,確實,雖說募兵制給之後的藩鎮割據提供了便利,但並不是搞募兵制就一定會藩鎮割據。其實,為了防止割據,祖宗們還是有措施的,這主要體現在對邊疆統帥的任用上:

其一,皆用忠厚名臣,再由其統領下面的將領。忠厚名臣,會善待下屬和軍民,自然會得到軍民的愛戴。他們心繫國家也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會為了自己立功而妄生事端,以致一將功成萬骨枯。在處理與周邊國家和民族問題上,也能從國家大局出發,注重外交,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師出有名,不做有損大唐威信的事情,因此往往能緩和雙方關係;

其二,不久任,避免邊帥在一地經營太久,搞小王國;

其三,不遙領。所謂遙領,就是不去所在的部隊赴任,只是遠程遙控。這樣無法掌握前方的情況,難以約束手下的將領。如果邊關有事端,也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知曉並做出決策;

其四,不兼統,就是不同時統領幾處兵馬,避免一個統帥手上的兵馬過多,勢力過大,不容易制約;

其五,在邊疆干出名堂的,就有機會回中央擔任宰相。這個是很好的激勵機制,給邊帥提供了很好的上升空間,好好乾,下一步就可以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實現為官者的終極夢想。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沒得前途,士氣低落,甚至考慮自己出來創業了。

以上五條,每一條都好有道理,有木有。只要照這個來,邊疆統帥是會好好乾的,不會割據,也沒有能力割據。那到我這兒是咋回事呢?好嘛,我又一條一條都給玩壞了。

用忠厚名臣和干出名就回來當宰相這兩條,我開始真是好好執行了的。張嘉貞、張說、蕭嵩這三位都是幾朝老臣,其中張說還作過兩次宰相。他們先後去邊疆作統帥,都幹得不錯。張嘉貞為人寬厚,有人誣告他貪污受賄腐敗,他還勸我不要處理誣告他的人,免得堵塞言路;張說不僅能打,更會招撫,很能穩定人心;蕭嵩足智多謀,曾用空城計嚇退過吐蕃大軍,還成功用反間計讓吐蕃贊普(老大)殺了大將,消弱吐蕃國力。這三位當然都先後被我請回來作宰相啦。

後來,我讓邊疆統帥回來當宰相這件事幹上了癮(畢竟這是最好的激勵機制),也不管他們到底有沒有治國的經驗和能力。我想封下級軍官出身、數次打敗吐蕃的張守珪為宰相,被張九齡制止了;張九齡罷相後,我讓小吏出身的統帥牛仙客作了宰相。這個事情,李林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看到我的乾兒子,被我收養的烈士遺孤王忠嗣戰功卓著,怕我讓乾兒子回來當宰相分他的權,構陷我乾兒子與太子謀反。謀反可是我的大忌,雖然我也不相信這個事吧,但防患於未然,還是把乾兒子貶了。

會防患於未然的,不只我一個。李林甫曉得我好戰,跑來跟我說,「文臣領兵,膽小怕事,不如用出身貧寒的胡人。胡人英勇善戰,出身貧寒沒有自己的黨羽,如果陛下誠心誠意恩寵他,他必定能為了朝廷而死。」 想想當年張說勸我接受吐蕃求和,後來我選擇一戰還不是贏了;還有乾兒子,我想攻打石堡城,他卻推三阻四,漢人就是自己想法太多。我覺得李林甫說得真是太有道理了,於是便逐步讓這些胡人將領作了統帥。除了眾所周知的安祿山,還有高麗人高仙芝、突騎施(西突厥別部)人哥舒翰等。後來,我總算明白李林甫這麼說的原因——因為胡人不識字,沒有辦法當宰相......

安祿山可謂劣跡斑斑。為了靠邊功邀寵,不顧大唐與奚、契丹和親,屢次襲擊奚和契丹,最後逼得奚和契丹殺了公主反叛,他再討伐他們立功。後來,他又數次引誘奚、契丹赴宴,等對方喝醉了把人家殺了,每次殺幾千人,前後好幾次,然後把對方酋長的頭砍下來獻給我請功。結果天怒人怨,帥六萬大軍討伐契丹,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可他並不吸取教訓,第二年又逼反了之前歸降已經作了碩方節度使副使、還封了王的突厥阿布思。

高仙芝雖然有勇有謀,能征善戰,但是貪婪。用卑劣的手段滅掉一直對大唐很恭順的中亞小國石國,屠殺老弱,佔有財物;他還污衊同樣恭順的突騎施叛亂,攻打突騎施抓了人家首領。這些暴行令大唐在西域的形象大損,把西域諸國推向大食的懷抱。在隨後跟大食的戰役里,唐軍中的葛羅祿部突然反叛,與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幾萬人的隊伍,逃出來的沒幾個。

當然,也不是所有胡人都不靠譜。哥舒翰就是忠勇之士。當年他是我乾兒子王忠嗣的手下,為了營救我乾兒子犯險進言,聲淚俱下。安祿山造反以後,他帶病鎮守潼關,保長安不失。要不是我自己作(二聲)死,逼他出關跟叛軍一戰,我也就不用跑路去四川,歷史也會大不一樣。即便是缺點很多的高仙芝,對國家還是很忠誠的,在安祿山起兵之後,帶兵平叛,可惜我腦殼進水,聽信監軍太監邊令誠對他的陷害,把他殺了。

後世多指責我任用胡人,但我覺得這並不是真正問題所在。不管是胡人還是漢人,都有忠厚的,也有奸詐的,關鍵是要用對人。

王君毚就是漢人,他擔任河西節度使時,誣陷回紇部落陰謀反叛,致使回紇首領被流放,而他最後也死於回紇王子的伏擊。

張虔陀也是漢人,他擔任雲南太守的時候,侮辱我封的雲南王南詔首領閣羅鳳的老婆,又提了很多無理要求,閣羅鳳不答應,張虔陀讓人辱罵他,還秘密上奏誣陷閣羅鳳。閣羅鳳咽不下這口氣,起兵攻陷雲南,殺了張虔陀。

其實,用人有風險,誰也難保看走眼,但看走眼了要承認、要補救嘛。像我這樣,明明發現高仙芝在石國和突騎施問題上犯的錯誤,卻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卓著的武功睜隻眼閉隻眼,結果不僅西域人心盡失,也給了其它邊關將領錯誤的暗示。

這兩點說得有點兒長,下面我們快速說哈另外三點:

不久任這個事,我覺得應該一分為二的看。讓這些大都督、大總管、節度使門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是有搞獨立王國的風險,但呆得久肯定是有能力的啊,不然不是戰敗被敵人斬了,就是戰敗被我問罪了。在一個地方呆得久,在邊關肯定有威名,對對方是有震懾的;此外,因為了解當地情況,作決定的時候也會實事求是,不會太冒進。

隨便換帥,我是吃過虧的。我當太子監國的時候,薛仁貴的兒子薛訥鎮守幽州二十多年,軍民都很安定,沒有咋個領兵出塞打仗,周邊的敵人也不敢來犯。我讓孫銓去替他,結果孫銓立功心切,去了就不顧道險天熱,遠襲奚、契丹,結果大敗。

其實,我難道不知道過段時間調整哈崗位的好處,但到後來,確實也很難調整了。以前調崗,可以回中央當官,到這些胡人將領們就出問題了,不認字不能回中央,換倒其他胡人將領的地盤,還要考慮民族問題。比如,我曾經想用高仙芝換安思順(安祿山的堂兄)擔任河西節度使,結果當地的胡人哭著喊著要安思順留下來,不惜割掉耳朵劃傷臉......

GIF

那麼我能用什麼辦法來激勵這些胡人愛將呢?增加他們領兵的數量、控制的地盤,是個不錯的辦法,嗯,就是兼統嘛。

其實兼統不僅僅可以激勵將領,將臨近地區的軍民事務歸於統一的指揮下,也可以更好的協調配合,應對強敵。第一位兼統的將領是在西線聲威赫赫的蓋嘉運,我讓他兼河西和隴右節度使,以對付吐蕃;到我乾兒子王忠嗣,兼了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個節度使;所以後來讓胡人兼領節度使的時候,我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確實,這個真不是胡人不胡人的問題,是讓誰在邊疆手握大權擁兵幾十萬,都是不對的。

至於不遙領,我真沒覺得是個好大的事。開元四年,我就讓兩個兒子分別作了安北大都護和安西大都護,但卻沒讓他們去上任,只是讓給他們配的副手到駐地去就是了。我覺得這其實就是給他們個榮譽頭銜,彰顯我的寵信,沒啥了不起。後來遙領的就越來越多,連李林甫也遙領了朔方節度使、楊國忠遙領了劍南節度使。

我就這樣把這五條都玩壞了,為藩鎮割據創造了條件。當然,我作的還遠不止這些。這檢查越寫越心虛,你說祖宗們會不會開個會,然後把我從太廟裡面踢出去?算了,今天就寫到這兒,讓祖宗們緩緩,下回我們繼續聊我是如何為藩鎮做大添磚加瓦的。

蘋果手機專用打賞通道

更多歷史趣聞

關注刀刀來叨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刀來叨叨 的精彩文章:

TAG:刀刀來叨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