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剛田 評改古印

李剛田 評改古印

【高皇上帝之印】為道家印,此路內容的印不完全合於漢印之法,如印面加邊框,除西漢早期印章外,為絕大多數漢印所不用。戰國時期六國文字不統一,字形活潑而多變,其統一性、穩定性不如秦小篆,更無法與漢摹印篆相比。聰明的先民便在印文之外加邊框界格,使散亂的印面得以團聚,動勢的印文得以安靜。此時印面的邊框界格是必要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後來,隨著秦文字的統一,隨著入印篆書的方整隸化,邊框逐漸成為多餘,所以西漢以後的印章便很少有邊框界格,這是入印文字對印面形式的影響所致,是古人自然而然的在不同時期對印面形式的最佳選擇。

再看此印,印文篆法整齊穩定,再加邊框,分明是畫蛇添足之舉。故改刻印除去邊框,原印篆法過於均衡,故變化使「皇」「上」「印」三字中留出空地,互相呼應;而將「之」字屈曲填滿佔地,使之與「高」「帝」二字形成另一組呼應關係,印面刻板除矣。

【司戌之璽】為戰國官璽。戰國時由於諸國的割據狀態,文字不統一,從而造成了藝術的地域性封閉。正是這種封閉,成就和深化了地域性的藝術特色,造成了整個時代藝術風格、形式的豐富多樣。戰國古璽印的形式構成不像漢印那樣有明顯規律可循,其變化性、隨機性很大,一般是順乎篆文的自然來布置印面,白文印一般加邊框,印文依邊框周邊自然排列,依篆文的大小疏密自然留出中間空地。

此印最不協調之處在於「司」字:「司」字本小,使之放大;「司」字本正,使之傾斜,故成為全印中不協調的音符。今依古璽習慣布印法重新排列,字一任其大小,依邊而排,印面上、中部自然留出空處,是謂「印心」。另外,邊框也加以變化,但此非古法,而是新技,意在求得印面金石氣氛,「印味」更濃。

【春安君】印為古玉印中之名作,許多印譜都將它收入其中。今稍改「君」字:原「君」字作正形,有端莊意,無勢態美;有工藝美,無書法意。今改變其結構,增加書法的筆意,求諸字形的勢態之美。另外,字形稍變窄,增加了修長的縱勢,與「春安」二字的相對橫勢成為對比,印面中部留空更大一些,使印心從容寬展。

篆刻不同於工藝美術之處,就在於其中的書法意味。但篆刻不是書法,其中的書法美又要通過工藝手段來體現,此間權衡,非語言可以描述。印道中人,當如在水之魚,冷暖自知。

【蕭章印】一印,並無大病。改刻在於「章」字之一豎,原印直下逼近「印」字上端一橫,似有走投無路之感。現改為向左轉成一平橫,使此筆婉轉通暢,無掛無礙。同時也使印心留出一塊空間,成為印中之「眼」,印心虛靈,全印頓覺舒展。此外,將原印「蕭」字下部之瑣碎短畫變成兩直筆,此篆法也為漢印中所常見。改「蕭」字篆法以增加此字縱向挺拔感,與印面左半的排疊橫畫成對比之美。

篆刻藝術,應做到方寸之內,遊刃有餘;平直方正之中,變化微妙;舒展自如又揖讓有禮。即使相犯,也僅僅在於細節,有犯必有救,在犯與救之間,求得勢的平衡,變得有意味。如在勢態上失調,就會使視覺不舒服。

圖文刊發於《書法》2018年第1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誌 的精彩文章:

王鐸臨王羲之、王獻之帖

TAG:書法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