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方日出西邊雨: 一場周天子與鄭武公共同演繹的大劇

東方日出西邊雨: 一場周天子與鄭武公共同演繹的大劇

原標題:東方日出西邊雨: 一場周天子與鄭武公共同演繹的大劇



春秋伊始的中原,鄭國地處四戰之地

春秋伊始的中原,鄭國地處四戰之地,四方皆無屏障,以鄭武公建立鄭國為開端,便在中原的土地上披荊斬棘,以強盛之兵力攻伐四方,持續拓展土地疆域,當時地處鄭國附近的東虢國,甚至也為鄭國所滅。這個虢國當年曾經是周王國中非常厲害的諸侯,甚至數年之間都掌握著周王國最強大的軍隊,以天子詔征伐戎狄。在周幽王的鎬京之亂中,虢國跟隨周天子東遷至河南山西一帶,尚且保存著相當實力,史載:「鄭滅東虢,國君虢叔死於制」,虢國之滅即是鄭國與周天子政治關係破裂的起源。


周平王遷都洛陽,曾經承諾晉秦等國以土地,這是周天子放棄龍興之地的昏招,但也是無可奈何的決策。周平王依託於晉秦等國,也才將戎狄部落驅逐出境,但散落在鎬京周邊的星星散散的諸侯國,大多已為戎狄所破,無法支撐周天子的政治管轄。周平王選擇洛陽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其土地肥沃,且發展較早,更多的原因還是此地地處傳統中原封國附近,而且都是那些最為強大的諸侯國,晉、衛、宋、魯、齊等國,皆可就近救援,與那非姬姓姻親的秦國相比,周天子選擇東方的洛陽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西方和北方畢竟本來就是戎狄部落的出沒地。這就是鄭國因此而崛起的政治前提。



周平王遷都洛陽

很顯然的是,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抓住了這樣的好機會,以臨近洛陽的地理優勢,挾天子以令諸侯。鄭武公與周平王有著共同的仇敵,兩人的父輩都是死在了犬戎的戰爭之中,而且雙方互為扶持,在河南之地漸漸穩固,周天子的命運更像是依託於諸侯國的附庸,這些區域當年都曾是分封給諸侯國們的土地,周平王遷徙此地,也就自然影響到這些諸侯們的直接利益,那麼如果依託鄭國為自己衝鋒陷陣,即在名義上和禮儀上都可贏得某種默契,因此周平王時代,鄭武公和鄭莊公開疆拓土,其實是周王室認可的。


這種政治土壤的滋生,直接孕育了鄭國的叛逆基因,更是孕育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戰亂。鄭國就是依靠這種大破大立的姿態,以近乎於外來者的身份,與中原各諸侯開戰,甚至到後期直接與周天子開戰,這裡最深層次的原因,其實都跟周平王有關。鄭國在攻滅鄶國,攻滅東虢,並藉此建立國家的過程中,鄭國從未因為這些諸侯曾經與自己同屬分封體系,而手下留情。面對這種中原格局,鄭國也自培養出更多反叛傳統的人物,與所有諸侯國的起源不同,鄭國剛剛建立的數十年內,幾代鄭國國君都不是遵從周王國禮樂體制的君主。鄭莊公、鄭厲公、鄭昭公皆非善茬,所謂有其君必有其臣,在這個階段里,這些鄭國君主的朝堂之中,也並不缺乏祭仲這樣的奸雄式權臣。



權臣祭仲

祭仲對周天子根本就沒有任何尊重之意,當年跟隨鄭莊公去洛陽面見周天子,天子賞賜稻穀十車,祭仲直接把穀子全部鋪滿戰車,鋪上綾羅綢緞,招搖過市,還到處散播謠言,說是周天子贈送十車綢緞,絕對屬於老奸巨猾性的。這種態度反映出鄭國君臣的態度,就是有鄭國無天子,後來祭仲發動鄭國軍隊偷偷跑到周天子的糧田中割麥子搶稻穀,就可見此時的社會思潮已經大大的不利於周天子。周平王如果不以懷柔政策應對各諸侯國,王室的生存空間就可能更為悲慘。當然祭仲對鄭國也非絕對之忠誠,在其任內就曾在其主持之下幾次為鄭國易主,鄭莊公死後,鄭國更是缺乏可以擎制其權力的人物,也就直接影響了鄭國的政治格局,幾乎為祭仲一人所獨持。齊桓公曾以「祭仲已死,鄭國無人」為由,發動對鄭國之戰爭,就可見鄭國到祭仲執政後期的亂局,唯祭仲可控,其餘諸臣,甚至鄭國君主,都無力改變。《公羊傳》載:「祭仲存則存矣,祭仲亡則亡矣」,這就是鄭國悲劇的直接證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鄭武公的野心: 乘其不備, 攻而取之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