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現在有人給袁世凱和李鴻章洗白?

為什麼現在有人給袁世凱和李鴻章洗白?

「洗白」是一個很白痴的辭彙,又是一個過時了的老掉牙的辭彙,恐怕也只有一知半解的人才會說「洗白」,能說出「洗白」一詞併當真的人,無不是對真的歷史毫無概念。

很多人都認為現在一些人在給李鴻章和袁世凱洗白,其實不然,我們做的只是想還原歷史,讓真相顯露出來,看看教科書里的背負罵名的李鴻章和竊國大盜袁世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人。

清王朝是不幸的,存在於封建社會的末期,面對完成工業革命原始資本積累的強盜國家是毫無招架之力,同時,清王朝是幸運的,有很多人才如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當然也少不了李鴻章。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肥東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從平定太平天國後,李鴻章的地位直線上升,成為晚清的保姆,那麼大年齡了,從北京到廣州,從舊金山到聖彼得堡,始終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儘管他被國外稱為清朝為最大的政治家,但也改變不了自己國家漢奸的悲慘命運,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那些不平等條約么?弱國無外交,在那樣的情況下,他保住了台灣,而出讓的權利主要在越南,一個自身難保的國家還有什麼必要去保留那些附庸國。

洋務運動在李鴻章的生命中是不能抹去的亮色。所推行的"官督商辦"體制也成為了腐敗的溫床,他本人即從中牟取了數千萬的財產,這無疑為他在道德上留下了一個令人詬罵的重大污點。李鴻章在歷史評價中的坐標,一路走上了下降的曲線,不過,如果我們聯繫到那位改變了中國歷史的偉人後來不願意承認自己曾說過"余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的話,這個問題也就變得不那麼難以理解的。

他向清王朝推薦了他的繼承者袁世凱。曾國藩選擇了李鴻章,而李鴻章選擇了袁世凱,三個人的忠誠與道德依次下降,但有一點卻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把中國推向現代化軌道。從某種意義上說,曾國藩為清王朝打下了棺材上的第一枚釘子,而袁世凱則成為了最後的掘墓人。因此可以說,李鴻章對袁世凱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他所需要的並非一個史可法、文天祥似的獨撐危局的忠臣。而正是一個代表現代的傳統反叛者。當北洋水師的"千帆勁旅"變成北洋六鎮的金戈鐵馬之後,李鴻章的背影告別了中國歷史,歷史迎來了下一位主角--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

如果說李鴻章在歷史上還算是個爭議人物,"名滿天下,謗亦隨之",那麼袁世凱就一點爭議也沒有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夫民賊"。袁世凱做過些什麼事?借武昌起義的炮火轟倒了清廷,又玩弄權術騙取了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後來利用強權當上了正式大總統,最後還貪得無厭地當上了中華帝國的皇帝。總之,沒幹過一件好事,從頭到腳壞的流膿。可是,如果中華民國的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和首任正式大總統就這麼個德行,我們這個泱泱大國是不是也很沒面子呢?

李鴻章死後,袁世凱和張之洞當仁不讓地成了洋務運動的領袖,到了辛亥革命時,孫中山很快把只坐了三個月的總統位置讓給袁世凱,僅僅是由於袁世凱玩弄權術嗎?事實上,袁世凱的勝利,不是他個人的勝利,而是以他為代表的治國思想的勝利。我們不能否認,一九一二年三月的袁世凱,正是"眾望所至,天命攸歸"。原因何在?首先,中國的改良與革命,其最主要的參照系和示範者就是近鄰日本,並且革命者也是以留學日本的學生為主,當時的日本是一個專制勢力依然強大,軍國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家,而中國又是一個有著漫長的專制統治的國家,因此在當時,強人政治的治國理想是中國的主流思想。較之袁世凱在國內宦海沉浮數十年塑造的實幹家形象,孫中山的海外奔走似乎僅僅是一個"孫大炮",因此,孫中山除了讓位之外別無選擇。可以說孫中山當時讓位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他向全國人民體現了他的大公無私,而袁世凱則應天順人成為了眾望所歸的民國總統。民國人民為一下子有了兩個共和偉人而歡呼。而如果此時孫中山拒絕讓位的話,內戰與民心的失敗者都將是他。也正是因為孫中山此時的無私,開始他在日後袁世凱稱帝之時能東山再起,最終成為民國國父。

袁世凱的問題不僅在於手段合法性與目的合法性的衝突,而是在很多時候,根本就不具備目的合法性。與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不同,袁世凱是"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面對不當總統去修鐵路的孫中山、不當總理去當縣長的唐紹儀,他實在是相形見絀。對私利的過分追求與對權術的過分玩弄,使袁世凱在短短三年之內,把曾經屬於他的民心丟得精光,當他稱孤道寡的時候,也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章太炎將袁世凱稱為"梟鷙",無疑是相當準確的判斷。如果說李鴻章道德上的污點還只能遮住他的部分光彩的話,袁世凱在道德上的缺陷則徹底毀掉了他的功業。

是非功過任評說

李鴻章和袁世凱,一個是晚清重臣,一個是近代史上數一數二的亂世梟雄,前面我講過,對待歷史人物,要有同情心,要以寬容之心對人對己,而不是帶著一味地成見貿然的下結論。

因為,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長久以來浸淫的歷史觀念不一定就是對的,井底之蛙的可悲即在於自大,又在於輕信,輕信自己看到的隻言片語,輕信聽到的碎言細語。

李鴻章剿發捻,辦洋務,這樣的歷史功績,僅對個人而言,這樣的功績不該被銘記嗎?再往大了說,晚清世事不靖,李鴻章被世事裹挾,做出了他在哪個位置上能做的一切,如果單純的糾結結果,那麼,李鴻章是罪人,但糾結他何以做到如此成就,不正是一部一部成功的個人奮鬥史嗎?

袁世凱

再說袁世凱,袁世凱是亂世梟雄,就中國歷史來看,配得上梟雄稱號的又有幾何,有人罵袁世凱稱帝,有人罵袁世凱賣國,只是想問大家一句,罵的時候真的了解那段歷史嗎?還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矢志卜漁 的精彩文章:

古代女子生孩子有多痛苦,接生婆為什麼總喊燒開水?

TAG:矢志卜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