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為何一直閉關鎖國?導致最終被西方列強入侵,原因在這裡

清朝為何一直閉關鎖國?導致最終被西方列強入侵,原因在這裡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享國268年,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標誌著清朝的滅亡。

早在順治和康熙時期,清朝就曾實行海禁。到了1757年,乾隆一聲令下,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西洋貿易,這就是「一口通商」政策。至此清朝實行全面閉關,這也是閉關鎖國的開始。

到了清朝末年,清朝受到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開啟了中華民族的屈辱史。清朝先後與列強簽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許多不平等條約。

這些都與清朝的閉關鎖國固步自封不無關係,那麼清朝為何要閉關鎖國呢?

一、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清軍在入主中原之後,雖取得了中原的統治權,但是地位並不穩固。當時還存在著南明政權,台灣的鄭氏集團,和一些想反清復明的勢力。而滿清畢竟是個少數民族,人口僅百萬,對統治整個中原沒有非常大的把握,怕南明政權和鄭氏集團或者其他外部勢力聯合把自己推翻。

於是他們想到了「海禁」。一來可以切斷鄭氏集團與中原的聯繫,二來防止其他沿海國家勢力的侵擾。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去滅掉鄭氏集團呢?當時剛入關的清軍根本就不習水戰,他們是北方的漁獵民族。而且清軍剛入關時並不信任漢人,所以也沒有讓漢人組建海軍。

二、控制漢人思想

上面說到,清軍入關時的人口僅百萬,而當時的漢人雖經戰亂,但還有幾千萬人口。而剛入關時的清軍面對文明程度比自己高,人口比自己多的漢族,其實是很難長期統治的。於是他們實行封閉政策控制漢人的思想。

清政府先後頒布「剃髮令」和「易服令」,讓其他民族特別是漢族的人穿上滿族人的衣服,違令者處死。而後又大興文字獄,燒毀無數的前朝書籍。對外實行海禁,斷絕漢人與外界的一切聯繫。最後由乾隆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徹底閉關,讓清朝斷了與外國的聯繫。

三、有利於清政府的統治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清朝也不例外,那麼重農抑商對清政府有何優點呢?先來說說發展工商業的特點。發展工商業就一定促進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並導致農業發展不穩定,可能引起饑荒導致社會動蕩。

這樣就不利於清政府的統治,而清政府為了更好的統治,必須得重農抑商,並切斷對外貿易的發展。

四、清政府的自大

大家肯定知道慈禧所說過的那句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確實,中國真的是地大物博,不僅有著廣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還有眾多的人口。因此清政府覺得根本就沒必要與他國進行貿易往來,過自己家的小日子就好。於是乾隆拒絕了洋人要求他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並實行「一口通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不有趣 的精彩文章:

八國聯軍走後在慈禧床榻留下一行字,沒人敢翻譯,內容羞於啟齒

TAG:歷史不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