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居易的離愁別緒: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的離愁別緒: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 白居易 《望月有感》

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後,懷念諸位兄弟姊妹。此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在這戰亂饑饉災難深重的年代裡,祖傳的家業蕩然一空,兄弟姊妹拋家失業,羈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後的故鄉田園,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園舍雖在,可是流離失散的同胞骨肉,卻各自奔波在異鄉的道路之中。

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接著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弔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麼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一向為人們所傳誦。詩人不僅以千里孤雁、九秋斷蓬作了形象貼切的比擬,而且以弔影分飛與辭根離散這樣傳神的描述,賦予它們孤苦凄惶的情態,深刻揭示了飽經戰亂的零落之苦。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

全詩以白描的手法,採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這首詩不用典故,不事藻繪,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據說毛主席看了他的詞都會落淚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