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融合壽命受雲限制

超融合壽命受雲限制

第326期

超融合壽命受雲限制

文 徐鵬 責任編輯 巫山

審核 張齊 策劃 劉克麗

對於傳統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部署來說,超融合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從2015年開始,以SDX為基礎演化而來的HCI將計算、存儲、網路整合成虛擬資源打包,通過一站式的控制和管理為客戶提供了開箱即用的解決方案。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對共有雲資源的使用需求持續加大,再加上一些替代方案的出現,使得超融合市場壽命受雲市場狂飈限制。

私有雲的演進

超融合是私有雲的融合和演進,其基於通用的硬體平台,以虛擬化為中心構建。超融合的各個組件由虛擬化引擎統一控制,如軟體定義存儲就是由虛機控制器CVM管理。相比傳統的本地解決方案,超融合的交付特性類似於分的分散式,能夠橫向擴展,部分企業也將其列為私有雲方案的替代選擇之一。

虛擬化是核心

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對應的英文單詞是「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其中的「Hyper」一詞起初指代的就是將計算存儲的融合架構應用於虛擬化環境,提供基於x86平台的解決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兩點,首先是超融合架構源於存儲,從SAN邁進到SDS,有著分散式的特性。其次,超融合是以虛擬化為核心的,因此OpenStack加上Ceph是否算超融合就值得商榷了。

軟體定義是趨勢

調研機構IDC預計,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超融合基礎設施的收入超過10億美元,同比增長68%,前四大廠商實現雙位數甚至是三位數的提升,不少初創企業也在積極投身這一市場。與傳統伺服器存儲模型相比,HCI的交付方式更適應軟體定義的趨勢,較傳統IT架構可節省70%的部署時間,運維成本也比傳統IT架構降低60%。投入使用後,HCI的資源池能通過增加數據中心節點來橫向擴展資源池,便於工作負載的上線和遷移。

SDDC必經路

作為構建下一代SDDC的重要基礎,超融合在替換傳統IT架構過程中的技術優勢和成本紅利無需再多言,但是這種解決方案也並非十全十美。事實上,即使像Nutanix這樣的超融合巨頭也不願意將自己局限在HCI領域,而是早早就切入到公有雲市場,並且和GCP達成了合作,Nutanix Calm也為AWS和Azure提供了支持。從工作模式來說,Calm能夠從底層架構調取應用環境,為不同工作負載推薦相對應的雲服務,以及在多個雲環境中遷移。

數據易成孤島

對於企業級客戶來說,一套超融合系統無法解決全部的IT問題,其只是對已有IT系統資源交付與部署的簡化。如果使用了超融合方案,意味著資源將以打包的形式提供,與外部存儲數據的兼容性並不完善,很容易造成新的信息孤島。而大規模數據中心在部署HCI架構時,也會針對不同業務屬性進行選擇,所以不同HCI之間的對接同樣存在問題,進而影響了統一管理效率。

共享資源難平衡

以往,數據在共享時需要分散式的文件系統或者是NAS,這並非超融合的強項。數據的存儲在數據中心算是核心資源,而超融合的理念是共享,這種特質會導致計算、網路、存儲要相互「平衡」資源配比,考慮到計算離不開存儲,使得蹺蹺板效應顯現出來,即一方資源佔用率上升壓制了另一方資源的發揮。

研發成本高

在企業級市場,一套易於用戶使用的系統往往有著複雜的後端研發流程,超融合也不例外。舉例來說,HCI需要CVM虛擬機控制器,連接物理主機和控制虛擬機,配置時並不簡單,畢竟計算節點和存儲節點對硬體平台的需求不同,融合後也會增加相互適配的難度。同時,超融合架構中的計算、存儲、冗餘也需要對應配置獨立虛擬網路,更不用說還要牽扯到物理資源共享的調配和隔離。當故障出現時,由於問題出現在盒子里,外部的分析診斷也會比較困難。

結語

超融合在簡化IT架構層面的紅利並未消失,但長期來看離不開生態的支持,否則難以衝擊Nutanix和VMware的防線。具體到HCI自身來說,就如同AWS靠EC2和S3起家,超融合也只是企業構建基礎設施的手段之一,上層還需要豐富功能,與公有雲、混合雲摩擦出更多的火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見英雄 的精彩文章:

5G提前到2018到來 美國此5G非我彼5G

TAG:意見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