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神秘家族建造了半個北京城,牛!
在故宮,不管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木製建築還是收藏在故宮內的國家寶藏,都令無數國人乃至外國人驚嘆。
但很少有人知道,故宮乃至圓明園、頤和園這些建築都和一個家族有關。
甚至在故宮收藏的國家寶藏中,有一件中國五分之一世界文化遺產都跟它有關的寶貝,這就是《樣式雷圖檔》。
這個家族就是「樣式雷」家族。
「樣式雷」家族有多牛呢?
這個神秘的家族他們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工藝,幾乎建造了幾乎半個北京城。
無論是歷史悠久的故宮,是依山而築、建造精緻的頤和園,是博大精深、千古遺恨的圓明園,
還是北海、中南海、天壇、清西陵......
▲圓明園一角
這些大家耳熟能詳、曾引發無數感嘆的構成半個北京城的古建築,都出自這個家族。
▲樣式雷定陵地形
▽▽▽
清代皇家建築設計機構叫「樣式房」。
所謂「樣式雷」,就是清代年間,雷氏家族有7代人擔任樣式房總設計師。
▲天壇祈年殿
他們設計修建了壇廟、園林、陵墓、府邸、宮殿等一系列皇家建築,這些建築深深烙上了「雷氏風格」,所以被稱為「樣式雷」。
▲樣式雷繪製的紫禁城宮殿設計圖
可以說,中國五人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是他家修建的。
在清代,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最牛建築設計品牌家族。
▲雷氏家族祖先像
▽▽▽
說來,這也是一個北漂家族。
在明朝的時候,「樣式雷」的祖先就已經從事木工行當,所以這是一個木工建築世家。
到了清初,雷家木工手藝已經傳承至雷發達,當時正恰逢清朝為修建皇家宮苑而向全國徵集能工巧匠。
▲雷發達雕刻像
雖然當時雷發達已經年過花甲,但是他還是從南京來到北京,以藝應募。
很快,雷發達就從眾多工匠中脫穎而出。一個傳奇建築世家的輝煌就此拉開序幕。
GIF
我們知道,榫卯結構是中國建築中的一支奇葩,不用一根釘子,不用一滴膠水就能讓木頭相互固定。
但也存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弊端,所以任何一個零件都可能造成整個建築的傾斜坍塌。
這不僅考驗一個人熟練的製造工藝也要求統籌規劃的能力。
GIF
而雷發達對於榫卯結構,可以說是掌握得爐火純青了。
能將建築成千上萬的零件有機的組合起來,讓建築能像樹木一樣從泥土裡生長出來。
▲頤和園萬壽山排雲殿
主持紫禁城重修設計時,他大膽創新,保留了中軸線上大殿建築的嚴格對稱,但軸線兩側建築物排布只求大致對稱,而在細節處尋求變化與不同。
這樣,既突出了中心,體現了「居中為尊」,又形成了統一而有主次的整體。
站在景山最高處,故宮就從眼前鋪展開來:金黃的宮殿、朱紅的城牆,漢白玉的階、琉璃瓦的頂,沿著一條中軸線對稱分布。
這一建築模式,在日後數百年,對中國建築美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樣式雷作品 建築和環境緊密結合,「天人合一」
「樣式雷」家族,不僅雷發達有著非凡的木匠工藝,他的兒子雷金玉更是拉開了「樣式雷」建築世家的帷幕。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
據悉,有一次紫禁城太和殿修繕,工程竣工之日節骨眼卻發生了意外,脊檁怎麼也合不上榫,工部官員嚇得滿頭大汗。
GIF
就在眾人都焦急萬分時,只見他爬到樑上拿斧子敲了幾下,大梁轟隆一聲,穩落到位,主梁的榫卯接頭馬上嚴絲合縫。
康熙大喜,因此封雷金玉為內務府總理欽工處掌案。
▲樣式雷參與的攝政王府、北京正陽門等工程
也就是工部樣式的頭兒,北京城裡還流傳過雷長班的歌謠「上有魯班,下有長班」。
在之後康熙也曾命他主持修建了很多建築,如暢春園。
▲「京師第一名園」暢春園
在暢春園修建中,雷金玉以高超技藝,在設計、計算、組裝等環節,以各種創新征服了眾多工匠,聲名鵲起。
就連康熙帝也被震動,在《暢春園記》中對雷金玉點贊。
▲頤和園佛香閣平、立樣圖(樣式雷史料)
此後,「樣式雷」更是包攬了清朝皇家所有重要建築的修建。
第一、二、三代「樣式雷」完成了紫禁城太和殿、暢春園、圓明園等設計工程;
▲圓明園鳥瞰圖
▲圓明三園(樣式雷史料)
第四代「樣式雷」則設計出了頤和園和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園庭工程,並擴建了著名的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
此後第六七代「樣式雷」同樣作品豐盛,創作出了中南海、天壇祈年殿以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
至此,北京城的建築大格局基本完成,「樣式雷」家族榮耀達到巔峰。
▲西苑 即現在的中海南
另外,「燙樣」也是歷代雷家人傳承的絕活,讓其名揚四海。
簡單點說,燙樣就是我們說的微縮建築模型。
▲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長春宮燙樣
「樣式雷」完成建築設計方案後,會按1/100或1/200比例製作模型小樣,然後進呈內廷,供皇帝審定。
「樣式雷」製作的燙樣有多牛呢?
所有燙樣均可層層拆卸,打開燙樣屋頂,便可看到內部梁架結構、彩畫式樣,上面還貼著一個個尺寸標籤。
想必如今連縮微模型製作大師見了也自嘆不如。
可惜的是,燙樣工藝後隨雷家的衰落而失傳。
▽▽▽
但幸運的是「樣式雷」留下的各種珍貴圖檔。
涵蓋了眾多類型,如正立面、側立面、旋轉圖、等高線圖等,工程每個細節,結構每個尺寸,全有記載。
▲樣式雷繪製的室內外裝修圖
當時在接踵而至的亂世中,雷家迅速衰敗,迫於生計,他們開始變賣「樣式雷」圖檔,致使部分圖檔流落海外。
▲西陵萬年吉地總樣——樣式雷家族繪製
1930年,雷家以4500塊銀圓的價格,將大部分圖檔賣給了北平圖書館。
據說當時圖檔足足裝了10卡車。
一個傳承了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就這樣隨著10卡車圖檔如風飄去。
▲正陽門設計圖
長久以來,由於史料的缺乏,沒人能說清中國古代建築究竟是怎麼一步步完成的。
以至於很多國外專家一直認為,中國古代建築完全是靠工匠經驗修建的,不需要設計圖,更不需要施工圖。
▲樣式雷繪製的施工平樣
「樣式雷」圖檔的留存於世,徹底推翻了這種說法。
在繪圖以平面為標準的時代里,雷家就創造性地繪製建築物透視圖,證明了中國古代建築水平遠遠超越了同時代。
因此在2007年,「樣式雷」建築圖檔經過評選,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成為我國第五個世界記憶遺產項目。
▲「樣式雷」製作的圓明園萬方安和的燙樣
▽▽▽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樣式雷」堪稱達到了中國古代的建築巔峰。
這些能工巧匠,靠他們的雙手創造了藝術的奇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千秋萬載、永垂不朽的作品。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進程中,他們兢兢業業,為祖國鋪磚添瓦,不求直上青雲,只在乎做好手中方寸事,他們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中國工匠。
▼喜歡你就點個贊!


TAG:收藏馬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