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螺螄殼裡做道場,肚臍眼中出文章

螺螄殼裡做道場,肚臍眼中出文章

前兩天在求醫問葯網上看到一個問題,「肚臍有什麼用?經常有異味,能不能摳?」

有不少醫生做了回答,有人說肚臍的確沒什麼用,是進化不好殘留的產物;有人說肚臍是內臟氧氣的通道,如果用膠布貼上就會便秘;還有人說是皮膚排泄的通道,如果堵上皮膚就可能有濕疹、過敏……

雖然對作用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有共識的,那就是要保持衛生清潔,但絕對不能用力摳,肚臍眼也是非常脆弱,要注意防風、保暖、防止外來傷害,用力摳會破壞皮膚筋膜的保護層,可能引起感染。

肚臍在中醫治療與養生中用得非常多,小小一個肚臍,就有很多中醫流派與療法在此處做文章,也可以治療許多疾病。

臍診

肚臍在時尚圈是性感迷人的象徵,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自己的肚臍,不同的形狀、大小、深淺、顏色、溫度都可以反應不同的問題。

形狀:

1、向上形:肚臍眼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這種肚臍的人,應多留意胃、膽囊胰髒的健康狀況。

2、向下形:應注意預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

3、圓形:女性肚臍若為正圓形,表示身體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則表示精力充沛、血壓正常,五臟六腑都很健康。

4、海蛇形:為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徵兆,要小心注意。

5、滿月形:看起來結實豐盈,下腹有彈性,對於女性來說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徵。

6、肚臍偏左:應預防腸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腸黏膜病變。

7、肚臍偏右:應注意肝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8、肚臍凸出: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肚臍就會向外突出。

9、肚臍凹陷:肥胖或腹部發炎時,如粘連性結核性腹膜炎,肚臍會向內凹陷。

10、肚臍淺小:表示身體較為虛弱,體內激素分泌不正常,渾身無力,精神狀況不佳。

顏色:

1、肚臍顏色發白,沒有光澤,原因是氣血兩虛,需要補充溫性的補品。

2、肚臍顏色發紅,表示心火重,體內藏有熱毒,需要排毒性寒的食物來調和。

3、肚臍顏色發黃,還會有油性分泌物滲出,發痒痒,則是胃部或肝臟內鬱積著濕熱的徵兆。

4、肚臍顏色發青或青藍,是因為體內有積寒。

5、肚臍顏色發紫,色澤黯淡,是因為體內有淤積。

溫度

而肚臍的溫度變化,則是預知內臟寒溫最好的溫度表:

1、肚臍溫度過高是因為大腸或小腸內有積熱。

2、肚臍溫度過低,則是脾腎陽虛。

總結一下,

肚臍可以反應先天稟賦強弱,深而圓是先天腎氣強盛,後天脾胃功能良好;反之肚臍就會淺而不規則;因為內臟疾病會通過筋膜牽拉到肚臍,因而肚臍的不同形狀可反應不同臟器的問題;肚臍的顏色與溫度是與整體氣血盛衰、寒熱多少直接對應的。

臍療

這裡講的臍療主要就是在肚臍外用藥物的方法,高樹中教授對此做了總結,有專註《中醫臍療大全》,蔣希林也著有《中華臍療大全》。

中醫認為,中藥可以內服,同樣可以外用,一樣可以起到作用。請注意,這裡就是中西醫最大的區別之一,中醫的藥物是通過性味歸經來起作用的,並非是什麼內涵成分,是葯之性、葯之氣發揮治療糾偏作用,而非成分,這就是為什麼不同的水中醫卻有不同的功效,這也是「萬物皆可入葯」的原理。所以,外用雖然不能直接吸收,但依然可以對人體起到作用,中藥泡手可以治病,泡腳一樣可以(不想喝葯的可以嘗試拿來泡腳哦)。清代吳師機所著《理瀹駢文》就是中藥外治集大成者。

而肚臍在中醫看來是命門之所、元氣之根,是通向先天的通道,並且此處脾薄凹陷直通內臟,比其他部位外用藥物更有優勢,特別在小兒疾病之中,更值得廣泛運用,丁桂兒臍貼正是商業化成功的臍療產品。

高樹中教授在書中總結了臍療的7個機理:經絡學說、現代醫學理論、氣功理論、《周易》太極及中醫氣化理論、數學理論(黃金律)、系統論、全息生物學。此處就不展開了。

往肚臍外用什麼藥物呢?一般的中藥與方劑都可以,就拿身邊最常見的幾樣調味品為例。新鮮生薑切末敷在肚臍上,就可以直接起到散寒除濕的作用,對受涼引起的腹瀉、腹痛、感冒都有效;大蒜搗爛外敷肚臍可以清熱解毒,對發熱、痢疾、咽喉腫痛都有效;用鹽填滿肚臍,外用熱敷對拉肚子、水腫也有效……

下面摘自高樹中《中醫臍療大全》:

臍針

在歷代針灸學典籍中,肚臍也即神闕穴多是禁針的,但「獨處藏奸、隱處藏邪」,肚臍這麼重要的一個地方,現代針灸學者早就做了許多臨床運用,也取得了非一般的效果。

1、腹針。這是以肚臍為中心的全息體系,在腹部進行針刺,穴位分布依照薄氏腹針靈龜圖(也有其他流派)。

2、臍針。以肚臍為中心點,臍周向外輻射針刺,穴位分布依據後天八卦定位。不同流派又各有不同,有齊永老師的臍針、有大六合針法等。

3、神闕深刺。這是從左長波老師那裡學來的,用3寸細毫針直刺神闕穴(肚臍正中央),緩慢深刺至3寸,留針,對腸胃疾病、腹部臟器疾病乃至全身性疾病多有調整作用,可激發元氣,促進身體的自我調整。注意,針要細,刺要慢。

灸療

肚臍薄弱,容易受寒邪侵襲,但也非常適合溫養。溫養肚臍,可鼓舞一身之陽氣。神闕穴鄰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通過對神闕的溫養,還可以治療腹痛、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結腸炎、脫肛等病症。

方法可分三種:一是用艾條溫和懸灸;二是使用灸器,隨身灸、溫灸盒、火龍罐等;三是隔物灸,這是最好的方式,簡單的可使用生薑、鹽填滿肚臍及周圍,上面點燃艾絨即可,複雜一點的可根據上面臍療書籍中方劑來配置不同體質不同疾病的中藥,然後再鋪上艾絨,這樣就有艾灸、中藥、穴位的三重作用了。

拔罐

選大號火罐一個,應用閃火法,將火罐拔在肚臍上,15-20分鐘取罐。肚臍拔罐可治療哮喘、痢疾、久瀉、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

肚臍配血海、膈俞,是治療蕁麻疹及其他過敏的重要方法;肚臍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鐘,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食慾,消除疲勞。

正骨

肚臍跟正骨有什麼關係?通過檢查肚臍可以作為正骨的診斷依據。凡是骨盆的位置改變一般都可在肚臍處發現端倪。

若骨盆前傾,肚臍的縱徑會略加大,微外突,上下皮膚張力增加;若骨盆後傾,肚臍會變得鬆弛,凹陷加深;若骨盆出現旋轉移位,肚臍會被拉向靠前的一側;若骨盆側傾,肚臍會出現斜角……

提博氣

剛才說的正骨是從力學角度來看肚臍位置的,馬源澤老師傳承的回族民族療法「提博氣」也是調整肚臍位置的。

當人體平躺時,你用手掌少用力按壓在肚臍眼上,就可以感覺到向上不停的,均衡有力的跳動感—即博動。因它是一直不停而博動的元氣,就取得「博氣」之名;又因為博氣受其它因素的影響而偏移原位所產生的各種疾病,均稱「博氣」倒了或「肚根倒了」,治療就是要提正博氣,即「提博氣」。

博氣偏位地主要因素是虛虧和陰寒。一般情況下,飢餓過度仍勞動者會產生急性偏移位;熱人,泛人(疲勞)飲食冷水或涼食,熱人入陰冷的房內受陰濕寒氣侵害,或受邪風侵入傷害,或夢中遺精身體虛虧,造成慢性的博氣偏移位。

博氣突然倒向上腹部,產生腹脹和絞痛,陣陣鑽心絞痛;倒向下腹小肚部位,小肚脹酸難受,小便不利,有尿意,但尿幾點又沒了,幾分鐘又有;倒向側下位,造成坐骨神經痛;倒向後下位,造成腰疼不能伸直和彎曲,走路象鴨子一樣,並且後急下墜,想大便但無大便,又不能轉身或彎腰……這些,會提博氣的人幾下扶正就好了。

提博氣治療方法主要以手法為主,捋,揉,拉,提,按壓,拿捏和采踏法等。此處不詳述。還有一種在腹部類似操作的民間療法——「捉悸痞」。

按摩

按摩的方法就太多了,有揉臍法、摩臍法,有推腹法、振腹法,有仙人揉腹法、落九宮,還有各成體系的臟腑點穴、腹部按摩流派……

綜合各種按摩的方法,無非兩種:一是以穴位為中心,按照相應主治或一定套路進行操作,以調整臟腑功能;二是以痛點、結塊為中心,使用手法散淤消結,以疏通經絡,流暢氣血。

聚氣

在密宗、道家和氣功修行者眼中,肚臍有者及其重要的地位,是臍輪、是黃庭、是丹田,在修鍊中不可或缺,中醫也有典籍說在肚臍與腰椎之間就是命門,而肚臍就是唯一通向命門的門戶。下面簡單介紹一種聚氣於肚臍的方法。

站、坐、卧均可,全身放鬆,雙手掌重疊覆蓋於肚臍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氣時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質,進入肚臍,聚集在此處;口呼氣時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質向全身擴散。一呼一吸為一次,習練24次。長期堅持習練,可溫陽補虛,還陽和中,消食導滯,對陰陽兩虛,體弱無力,氣短神衰有效。

總結:古人說「螺螄殼裡做道場」,是指在狹窄簡陋處做成複雜的場面和事情。在人體,肚臍絕對就是這個唯一的螺螄殼,小小的一個肚臍也可以做出大文章。是在是治療與養生中不可不知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凡正骨針灸 的精彩文章:

TAG:一凡正骨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