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明宣德 霽藍釉暗花雲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館藏)

古人出於對世界的未知、敬畏和對生活的期盼,而祭祀天地日月等諸神。其中祭天是最高等級的祭祀。「天」,古人視為至高無上的神,稱昊天上帝。天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和維繫者,人人行事必須順應天意,西周以禮治國,而禮之設就是法天而來,形成了以「禮莫大於敬天儀莫大於郊祀」的一整套完備的祭祀禮儀,為後來的中國曆朝歷代帝王所謹記奉行,是中國古代最神聖莊嚴的禮制儀式。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明宣德 霽藍釉暗花雲龍紋盤底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清祭祀天地之所就是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因立四郊分祀制度,於嘉靖十三年(1534)改稱為天壇。祭祀天神以彰顯皇帝身份的正統地位,其權利是君權神授代天之理;也是天下人期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群體意志體現。明洪武帝就提出:「祀天地,實為天下蒼生」,將敬天和恤民結合起來。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明弘治 霽藍釉金彩牛紋雙系罐

(故宮博物院館藏)

在天壇建築的形式美感之下,是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體現。天壇建築群是依照被譽為群經之首的《周易》進行規劃和設計的,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來建造的,一磚一瓦都蘊含著《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輝,成功地把古人對「天」的認識、「天人關係」、「天人感應」以及對世間的美好祈願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文化。

天壇祭祀主殿,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計的,殿為圓形,象徵「天圓」;瓦為藍色,象徵藍天。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來的。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徵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檐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徵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童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徵三十六罡。寶頂下的雷公柱則象徵皇帝的「一統天下」。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明嘉靖 霽藍釉梅瓶

(故宮博物院館藏)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首定禮樂。《典故紀聞》記載「太祖嘗謂廷臣曰:古昔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禮制,以定貴賤,明等威......貴賤無等,僭禮敗度,此元之失政也」。明洪武帝起於布衣,了解民間疾苦,痛恨奢華腐敗,提倡節儉,提出存其精義,貴在心誠,並於洪武二年(1369)規定,祭器皆以陶瓷製成。

《大明會典》載:「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明嘉靖九年更定祀典,各壇所用的祭器也重新作了規定,登、簋、盞、豆等祭器皆以瓷盤代之,此制一直沿用至清乾隆年間。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清乾隆 茄皮紫爵

(湖北博物館館藏)

猶如藍天的顏色一般,將祭祀天壇的瓷器顏色選為藍色。明、清藍釉習稱「霽藍」或「祭藍」,其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因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凈,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這種祭藍釉肅穆寧靜,極適用於這種天人相接的祭祀場合,故專用於祭天,且燒造數量極為有限。

藍釉中摻入適量鈷料作著色劑,生坯施釉高溫燒制而成。元代景鎮窯始燒,明代藍釉又稱為「霽藍」、「霽青」、「祭藍」等,邵蟄民撰寫的《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有「清瓷至乾隆而極盛,器式之多亦莫與倫比」,瓷器大件器物增多,形體高大,不因胎體厚重而變形,器型端莊,顯示出高超的制瓷技藝。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清順治 茄皮紫釉暗花雲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館藏)

霽藍為高溫顏色釉品種之一,經高溫燒成失透深亮的藍釉,釉色均勻凝重不流淌。由於祭藍釉在燒制過程中不流不裂,色調均勻一致,濃深而透明,被視為上品,主要施釉於祭器和華貴的陳設、祭祀用瓷。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凈,呈色沉靜濃厚,符合霽藍釉的典型特徵,頗為珍貴。

明清燒制藍釉的技術,在承接前代遺留工藝上獲得了空前發展,燒制技藝純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推陳出新,創燒品種繁多,製作工藝精湛。色釉瓷不重彩飾,而以造型、釉色取勝,雋秀的造型和純凈的色釉完美的結合,相得益彰,展現出清麗秀雅的藝術風格。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明宣德 霽藍釉白花魚蓮紋盤

(故宮博物院館藏)

祭藍釉器,釉質肥腴,色澤深沉凝重,光亮細膩,釉面橘皮棕眼密布,尤如藍寶石般璀璨深耀, 燈光下的霽藍釉瓷器發出潔潤而又透亮的亮光,為整器都平添幾分寧謐之趣。祭祀用瓷的器形也隨時代的變更和帝王的規定變換更改,其中包括藍釉瓷簋,祭天時正位、配位、從位及祈谷正位擺放,內盛稻、粱、黍、稷;藍釉瓷豆,祭天、祈谷時陳設於正位、配位及從位供案上;藍釉瓷尊,擺放於天壇正位、配位、從位,用於盛放祭酒;藍釉瓷盤,專供大祀典禮舉行時「徹饌禮」使用,等等多種不同用途不同形態的器形。這些器形端莊典雅,線條柔美,收放自如,靈秀風韻,觀之確有增一分則拙、減一分則陋之感。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清雍正 霽藍釉小杯

(故宮博物院館藏)

「禮」包羅萬象,內容繁雜,祭祀天地禮儀這樣的在古代體現國家等級、以國家最高制度存在的禮制已成為歷史,但尊天敬祖的禮制思想並沒有消失,而是在發揚繼承。

從這些祭器中可以看到雖然經歷歷史變革,歷朝歷代禮制的變遷,但其根本存在的意義從未改變,核心脈絡一直延續,這些精美禮器使我們中華民族禮制文化的結晶,是追溯禮制文化源頭的證物,是表現我國所特有的禮制文化的實物,也反映出了民族大融合的特性,可以看到華夏文明中對天、對祖的敬畏與尊重,更可以從中感受到中華「禮」文化的深邃和博大。

來源:觀瓷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