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冬藏」轉「春生」,飲食需要特別注意,千萬別亂吃了

由「冬藏」轉「春生」,飲食需要特別注意,千萬別亂吃了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大寒的意思為天氣寒冷到極點,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日後天氣漸暖。

大寒時刻

2018年1月20日 11:08:58

農曆丁酉雞年臘月初四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在今年 1 月 20 日。大寒時,太陽到達黃經 30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寒冷的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此時天氣寒冷到了極點,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大寒的養生在於「藏」,此時我們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還需要有適當的飲食進補。

中醫認為,寒氣容易損傷我們的陽氣,人體五臟中腎陽最強,冬日養腎正是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之勢,調節身體以抵抗寒冷,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

大寒為「冬三月之末」,此時正值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冬季,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又與立春相承接,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節里,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沉降到極點並準備生髮,大寒節氣雖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做好大寒時節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大寒三候

一候雞始乳

:大寒之日「雞始乳」,雞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氣,開始孵小雞了。

二候征鳥厲疾

:大寒後五日「征鳥厲疾」。征鳥是指鷹隼之類遠飛之鳥,厲疾是厲猛、捷速。

三候水澤腹堅

:再五日「水澤腹堅」,上下都凍透了,寒至極處,按物極必反原理,堅冰深處春水生,凍到極點,就要開始走向消融了。

大寒養生

大寒期間,天氣寒冷,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適宜多吃些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羊肉等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飲食不宜過咸,切忌寒冷食品。

大寒時節,保健以防「寒」為主。防頸寒,戴圍巾穿立領裝;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防肺寒,喝熱粥散寒;防腰寒,雙手搓腰;防足寒,熱水泡腳。

此節氣要預防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晾一些濕毛巾以保室內濕度。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冬季情緒容易低落,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改善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

大寒時節,雖然天氣會逐步回暖,但大家還是不要忘記了在大寒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養生要點。

注意護心

大寒這個時間段,將近年關,一些人會勞心操心。對於養生學來講,在大寒的時候,就需要特別注意養心。

養心的意思,就是要注意不要太操勞,心上不要放太多事,最好是放寬自己的心,該吃吃,該睡睡。尤其是老年人,不要操勞兒女之事。

注意暖腳

大寒的時候,天氣較冷,加上許多人會外出,因此,一定要注意,對腿部的保暖。我們都知道,腳部只要保暖工作做好了,全身都會暖和,因此,大寒外出暖腳是必須的。

適宜慢動

大寒時,天氣不好,這個時間段的養生指導,是讓你盡量選擇慢運動,例如,打太極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一天忙裡忙外多的話,運動可以自然省略,不必刻意去做。

減少進補

小寒時節我們推薦的是進補,但大寒時節卻不推薦進補了。而且這個時間段,一定要記得,適量開始減少你的進補量。這是因為春天將至,萬物復甦,我們要為春天的開眼做準備。

準備春發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一年終了,從此輪迴,

下一個節氣,就是立春了。

是不是覺得這一年去得太快,

而春天又來得太突然?

既然春天悄無聲息地來了,咱們就要做好迎接春的準備,所以,春發是必須的。春發的意思,就是做一些有利於散發的事,萬物生長,本身就是散發的過程。

所以,散散心,養精蓄銳,早晚少走動,是為春天發新芽而做的準備。

大寒養生方法

大寒節氣養生的方法有很多,今天為你介紹大寒節氣養生的14個方法,想要冬季過得好,這些方法一定要牢記哦!

1、增添衣物防寒防風

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在「大寒」時節要注意防風防寒。衣著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比如:在出門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添加外套,並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等。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2、晨起冷水搓鼻子

天冷後「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此時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3、寒冬適宜早睡晚起

大寒前後是一年間最冷的時節,從中醫觀點看,秋冬就得養陰收納陽氣,到了寒冬季,更得重視陽氣的收藏。中醫說到的「養陰」指的是陽氣收藏。就是說,從秋天起最好早睡早起,到了寒冬則應該早睡晚起。此外,還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順應自然界陽氣收藏的特點。

4、睡覺切勿蒙頭

在冬季,氣壓比較低,空氣中含氧量相對減少。室內為了保暖,門窗封閉較嚴,通風不良。這就使室內的氧氣進一步減少,常使人感到壓抑、胸悶。有很多人喜歡蒙頭睡覺,特別是冬季由於氣溫低,更是有人喜歡將頭、臉、口、鼻全都埋進被子。對此,養生保健專家忠告說,在室內空氣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這樣做會造成氧氣不足。

5、多吃根莖類蔬菜

大寒養生的基本原則應以「藏熱量」為主,植物的根莖是溫藏能量的倉庫,多吃根莖類的蔬菜,如芋頭、山藥、土豆、南瓜等,它們所具有的豐富的澱粉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可快速提升人體的抗寒能力。

6、最佳養生物當屬白蘿蔔

大寒節氣,因為跨著春節,因此太多的疲勞和應酬,讓人免疫力下降,脾胃也會變得脆弱。這個時候,擁有更多維生素和更多粗纖維,更能潤肺健脾的蘿蔔,就是最佳的養生食材。這裡說的蘿蔔,既包括白蘿蔔也包括紅蘿蔔。體熱的人可以生吃它們,但最推薦的還是熟食,比如用白蘿蔔燉牛肉或用白蘿蔔羊肉來熬粥等。

7、試試營養粥

大寒節氣降至,自己動手做碗養生粥,美味又健康。如想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要想皮膚好,米粥煮紅棗;氣短體虛弱,煮粥加山藥;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虛氣不足,桂圓煲米粥。

8、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

「大寒」節氣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適當多吃點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比如:在日常飲食中常用的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風寒輕度感冒時,還可選用「生薑加紅糖水」來治療,具有較好療效。

9、適量吃些餃子

大寒時吃餃子也是葷素搭配的好方法。因為餃子里既有肉餡,又有蔬菜,比較適合這個時節進食。平時吃點白蘿蔔和白菜也很不錯。生蘿蔔味辛性寒,熟蘿蔔味甘性微涼,有「小人蔘」之美稱。在菜肴比較豐盛的情況下,可以做一個白菜蘿蔔香菜湯,以消除體內過多的油脂。

10、入睡前熱水泡腳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熱水泡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質量,對保健養生都有積極的意義。特別是那些深夜還在上網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腳,緩解疲勞,預防寒冷的效果更明顯。

11、有節制地飲食

寒冷會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胃腸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引起功能失調,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胃脹等現象,尤其是冬天人們貪吃火鍋,以為這樣能祛除寒氣,卻不知這樣過多地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間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12、戶外運動先看「天」

民諺也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不過,專家提倡,要根據天氣情況和身體情況適當進行體育活動,鍛煉前要查看空氣質量是否適宜。室外活動要注意,不可起得太早,日出之前的空氣質量、氣溫都不適宜運動,最好等日出後再外出鍛煉。大寒時節的運動還應該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

13、多曬太陽防抑鬱

天氣寒冷,人體容易產生情緒抑鬱、懶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況,可以通過勤曬太陽抵抗抑鬱情緒,心情舒展。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間的陽光最好,每次可以曬20—30分鐘。堅持下去,可以有效緩解情緒上的負能量。

14、保持心情舒暢

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可使體內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尤其是老人,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

大寒「五形」調養法

1、木形人:芝麻補腎養陰

飲食調養:宜多吃補腎養陰的食物,如羊肝、枸杞、百合、芝麻、核桃等。

葯膳可選擇「山藥黑芝麻糊」:山藥 15 克,黑芝麻 150 克,粳米 60 克,鮮牛奶 200 克,冰糖 100 克,玫瑰糖 6 克。粳米用清水浸泡 1 小時,撈出濾干。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洗凈後晒乾,入鍋炒香,加鮮牛奶和清水拌勻,磨成漿,濾出漿汁。鍋中加適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將漿水倒入鍋內與冰糖攪勻,加入玫瑰糖,邊煮邊攪拌成糊,熟後即成。當點心,每日 2 次。有滋補肝腎的功效。

2、火形人:酸棗仁、蓮子補氣養血

飲食調養:可多吃一些具有益心氣、補肝腎功效的食物,如蓮子、百合、木耳等。

葯膳可選擇「遠志棗仁粥」:遠志肉 10 克,酸棗仁 10 克,粳米 50 克。將遠志、棗仁、粳米洗凈,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後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粥熟即成。晚間睡前服食。有滋陰養血安神的功效。

3、土形人:羊肉山藥溫中暖下

飲食調養:多吃益智仁、淮山、熟地、蘋果、核桃、枸杞等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的食物。

葯膳可選擇「山藥羊肉湯」:羊肉 500 克,淮山藥 50 克,蔥白 30 克,姜 15 克,胡椒粉 6 克,黃酒 220 克,精鹽 3 克。將羊肉剔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藥用清水潤透後,切成 2 厘米厚的片,和羊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清水用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放涼。將羊肉切成片,將羊肉倒入碗內即成。可補脾腎,溫中暖下。

4、金形人:枸杞五味子有益肝腎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養腎、肝、肺作用的枸杞、五味子、淮山、百合、雪耳等。

葯膳可選擇「枸杞雞肉湯」:雞半隻,枸杞子 15 克,淮山 30 克,生薑片 15 克精鹽適量。將雞肉洗凈切塊,倒入開水鍋中燙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後把雞塊放入砂鍋中,加入淮山藥、枸杞子、生薑片及適量開水,用小火煮至肉爛湯香,調入鹽,再煮一沸即成。當主餐,隨意食用。有補肝益腎,溫中益氣的功效。

5、水形人:薑汁暖胃散寒

飲食調養:多吃溫性食物,配合薑汁等以溫熱散寒。

葯膳可選擇「薑汁肉飯」:鮮豬肉 100 克,薑汁 5 克,粳米 500 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將鮮豬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後加薑汁,拌勻後加些醬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將干時,將肉倒入米飯,約蒸 15 分鐘,待豬肉熟即成。作主食,隨意食用。有益氣和胃,補虛消腫的功效。

大寒「固腎」四小方

對於愛上火的人,食補還是容易上火。下面給大家推薦幾個非食療固腎氣的小方子,可以馬上用起來!

1、提腳跟:補腎固本驅寒

很多人在冬季容易手腳冰涼,這是由於氣血不暢,簡單的提腳後跟即可緩解。

提腳跟的同時也需要踮起腳尖,這樣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這組經絡分布在大腿內側,分別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肝腎脾都主升,均有激發中氣的作用,從而達到補腎固本的效果,有助於人們在冬季抵禦嚴寒。

2、按壓神闕:一個返老孩童的穴位

激發元氣和元神,就要到它們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們,這個地方就是「神闕」。神闕是一個讓人返老還童的穴位。

具體方法:按壓時要平心靜氣,把意念集中在肚臍眼上,數自己的呼吸,數到 100 次,壓臍的時間就夠了,每天壓一次即可。只要用手指壓在肚臍眼上,不需要進行任何揉動,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調整一下按壓力度。

3、巧用吹風機通氣血:祛寒濕治感冒

如果你有腹痛、腹脹、痛經等問題,每天堅持用吹風機吹 15 分鐘,堅持半個月,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具體方法是:先吹肚臍兩分鐘,肚臍兩邊再吹三分鐘,整個肚子五分鐘,然後後背吹 5 分鐘,兩邊的腎吹 5 分鐘。另外,風寒感冒時,用它來吹一會兒大椎穴,也能起到治療的作用。

4、泡腳:將虛火引到腎上去

前面講過,冬天手腳冰冷或體質「上熱下寒」愛上火的人,身體有寒邪、濕邪的人都要泡起來,簡單有效無附作用。

雞年春節越來越近,剩下的日子可以扳著手指頭數了。把這大寒養生攻略告訴朋友們吧,暖暖的祝福里還有您送給朋友的一份健康~大寒恰逢也是小年,護好心血管,健康過新年!提前祝大家大寒快樂!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投稿郵箱:zyysapp@qq.com (歡迎您原創投稿)

養胃、氣血不足、高血壓、白髮、過敏、泡腳、脫髮、薏米、貧血(補血)、咽炎、養胃、脾虛、洗澡、口腔潰瘍、口臭、宮寒、薏仁粥的功效、調理脾胃、感冒、咳嗽、打嗝、失眠、怕冷、手腳冰冷、腰痛、喉嚨腫痛、祛濕、補腎、身高體重表、蔬菜搭配禁忌、裸睡、手指按摩、痘痘、頸椎病、心血管病、祛斑、補血、瘦腿、安全期、胸部自檢、體寒、痛經、減肥、兩性問題、內分泌問題、婦科問題、健康測試、體質測試、標準三圍測試(三圍)、身體質量指數自測、標準體重

診斷:手診、舌診、望診、腎陽虛、腎陰虛、

穴位:腎俞穴、睛明穴、人眼穴點陣圖、眼部穴位、足三里穴、雲門穴、解溪穴、天柱穴、太淵穴、關元穴、湧泉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生 的精彩文章:

「經絡操」視頻版終於來了,學會這幾招,疾病無處逃!

TAG: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