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時期道教的沉浮往事

唐朝時期道教的沉浮往事

道教在唐朝,尤其是在唐朝初年得寵,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道教徒曾積极參与李氏集團滅隋建唐的政治活動。在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時,道士王知遠就預言李淵將來能做皇帝,得到信任。第二個原因是道教徒在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爭權時,站在李世民一邊。王知遠曾當面告訴李世民,他將做太平天子。而以法琳為首的佛教徒則支持李建成,所以當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弟弟齊王李元吉,最後當上皇帝以後,他明確宣佈道教在佛教之上。前述法琳遭流放而死,不能說不是李世民攜怨報復。第三個原因是李淵、李世民為了抬高李氏家族的地位,把自己的李姓與老子的李姓相掛鉤。李淵稱帝後,有人對他說在一座山上見到一騎馬的老者,自稱是唐朝天子的祖宗,說李家子孫將做1000年皇帝。李淵高興異常,認為這個老者就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李耳,不僅立即在那座山上立老君廟,而且第二年親往終南山拜謁老君廟,確定同李耳的親屬關係,也從而確立了道教在唐朝的特殊地位。公元625年,李淵到國子監正式宣布了三教的地位:道教第一,儒學第二,佛教第三。

唐太宗李世民時進一步尊道抑佛。公元637年,他宣布:李耳是我的祖宗,太上老君的名位應當在釋迦牟尼佛之上,道士、女冠的地位在僧、尼之上。這樣,在佛、道兩教的長期鬥爭中,第一次出現了道勝於佛的局面。

武則天時代,道教勢力一度衰落。公元691年,她改變唐太宗的規定,宣布: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女冠之前。佛、道兩教的地位來了一次顛倒。但是,到了唐睿宗和唐玄宗時,父子二人迷信道教,這樣道教的優勢又逐漸得到恢復,甚至還超過了唐太宗時期。公元710年,睿宗的兩個女兒出家人道,他下令為她們興建了兩座奢麗無比的道觀。次年,睿宗又下令,凡有集會,僧、尼和道士、女冠不分先後,並進並退,表示二教地位平等,實際上是要恢復道教失去的地位。玄宗對道教更是狂熱,他不僅給老子加上了「大聖祖玄元皇帝」、「大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大聖高上大道盡闋玄元皇帝」等尊號,而且還把自己與李林甫的石像侍立在玄元皇帝廟老子的雕像兩邊,以示天子、宰相為教主侍從,抬高老子。他還下令,在長安、洛陽設玄學博士和助教,各招學生一百人,專讀《道德經》、《華南經》等,定期考試。有一個道士張果,自稱已經活了幾千歲,做過唐堯的大官,玄宗信以為真,把他請人宮來,甚至還要把公主嫁給這個老頭子,荒唐之極。

唐肅宗、唐代宗崇佛,道教勢力再次衰退。到唐武宗時,朝廷廢禁佛教,獨尊道教,第三次呈現出道勝於佛的局面。唐朝後期,在皇族中追求道教長生術的風氣極盛,但胡亂服用長生不死葯的結果是,憲宗李純、穆宗李恆、敬宗李湛、武宗李炎、宣宗李忱等五位皇帝均死於非命,中毒而死。

道教在唐朝的沉浮,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道教具有佛教不可替代的作用。道教不僅宣揚清靜無為、與世無爭思想,而且也提倡佛教所說的因果報應,另外還講求儒學的忠孝,並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與佛教反對忠孝觀念和把希望寄托在來世完全不同,更加迎合統治者追求長命富貴的慾望,欺騙性也更強。

如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一樣,唐代的道教依然在客觀上促進了中藥學和化學的發展。唐代醫學家「藥王」孫思邈就是一位道教徒,在他的著作《丹經》中,記載了硫磺、硝末、木炭配製火藥的方法,這是世界上關於火藥的最早記載,另外《千金藥方》和《干金翼方》,更是久負盛名醫學名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