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翻開歷史看真相:曹家將的貢獻遠超楊家將,為何聲名不顯被遺忘?

翻開歷史看真相:曹家將的貢獻遠超楊家將,為何聲名不顯被遺忘?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輕易就得了天下的,但是,他當時所得的只是後周的那片江山,其統治區域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趙匡胤登基之時,與北宋共存的還有後蜀、南唐、吳越、南漢,北邊還有戰鬥力很強的契丹,要想完成統一大業,就只得南征北伐。趙宋手下的著名將領,現在最為人熟悉的,當數以楊業為首的楊家將了。

楊業,原名重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原為北漢軍官,北漢主劉崇賜其姓劉,名繼業。北宋滅北漢後,楊業隨舊主降宋。楊業降宋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不白不明地掛了,北宋的新當家是宋太宗趙光義。楊業降宋後,趙光義才命他複姓楊名業。因他"老於邊事",趙光義仍任他為代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長駐代州(今山西代縣)抵抗遼兵。

太平興國五年三月,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隨軍北伐,結果中了敵人的埋伏。楊業在無援兵的困境中,率帳親兵力戰,不久,他的親兵全部戰死,他本人也受到數十處創傷。單槍匹馬的楊業面無懼色,手刃數十百人,後因馬匹重傷不能前進,苦戰力竭而死。

楊業有七個兒子,除楊延玉與他一同中伏犧牲外,最著名的要數楊延朗。楊延朗後來改名楊延昭,他鎮守邊關二十多年,曾多次打敗遼軍的侵擾。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也是一個將軍,曾在西北和河北一帶鎮守邊境。楊家將祖孫三代英勇抗遼的故事,被後世文人演繹成了著名的《楊家將》傳奇故事。

然而,在與楊家將同期的將領中,有一個家族的戰績和貢獻不比楊家將差,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功勞地位都超過了楊家將。由於他們的征戰故事沒被人編寫故事,所以,後世之人對他們的事迹知之甚少。這個家庭,就是北宋初期的曹家將。說曹家將的貢獻與地位比楊家將高,並不是信口開河,我們只要看看曹家將的事迹就能很好地做出判斷。

曹家將的第一代代表人物,便是在楊家將故事中不起眼的配角曹彬。說起曹彬,可不是簡單人物,曹彬是後周太祖郭威妃子張氏的外甥,後周時代,就與趙匡胤是要好的朋友兼同事。陳橋兵變後,由於曹彬嚴於治軍,尤重軍紀,受到宋太祖趙匡胤信任,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乾德二年(964年)參與攻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974年)率水陸軍十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曹彬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師,不久又加兼侍中之職,並以全軍統帥的身份指揮了征討北漢的戰役,並成功滅亡了北漢王朝。隨後,曹彬又奉命率部北伐,多次在戰場上擊敗遼軍,為北宋王朝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後人稱為北宋第一良將。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逝世,年六十九。宋真宗趙恆親自痛哭致祭,對大臣們說到曹彬時,必定流涕哭泣。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賜謚號為「武惠」,並且贈其妻高氏為韓國夫人;任命他的親族、門客、親校十多人為官。 後來,曹彬經歷多次封贈至太師、尚書令,累封冀王、魯王。

也許是巧合,曹彬也有七個兒子,個個帶兵為將的功臣。長子曹璨官至殿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曹璨常年鎮守西北,與遼國、西夏等國交戰數十載,戰績輝煌。

四子曹瑋為將四十年,未曾失利。他治軍嚴整,史稱其「平居甚閑暇,及師出,多奇計,出入神速不可測」。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入侵,曹瑋於三都谷大破其軍,斬獲頗多。此後累遷至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曹瑋去世,年五十八。獲贈侍中,謚號「武穆」。「武穆」這個謚號可是與岳飛相同,可見他在當時真宗心目中的地位。寶慶二年(1226年),繪像昭勛崇德閣,曹瑋便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三代曹家將中,曹璨之子曹儀,官至耀州觀察使。曹彬第五子、吳王曹玘的柳子曹佾,官至諸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濟陽郡王,死後追封沂王。

曹彬的曾孫輩當中,沂王曹佾的幾個兒子也都是戰功卓著的良將:長子曹評官至指揮使、節度使;次子曹誘官至觀察使、節度使,謚號忠定。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許多在當時功勛卓著的英雄人物,由於傳播的力度不夠,而漸漸被人所遺忘,能流傳於世的,除了極少數的幸運兒被文學家們、戲劇家們所關注而被大眾記住外,還有就是各個時代的正統教科書,比如《三字經》里就收存了不少古代的先賢故事,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等,正是因此才得以家喻戶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聊不急 的精彩文章:

郭沫若一生四娶:兩姐妹為其自殺,兩人為其守活寡,被罵渣男冤不?

TAG:史聊不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