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5-59歲是健康低谷期 做好它可平安度過!

45-59歲是健康低谷期 做好它可平安度過!

一般認為,45歲-59歲是人生的黃金期,也是生命的高危期、健康的低谷期。年齡增長導致人體基礎代謝率下降。

年齡的增長會引起骨骼肌的丟失,從而導致基礎代謝率逐漸下降,20歲以後每10年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下降2-3%,50歲左右每10年下降4%,相當於每天少消耗約150千卡熱量。加上現在很多中年人活動強度低、持續時間短以及營養水平過高,致能量蓄積,發生肥胖。

在45歲-59歲這一階段,人體的各部分機能開始退化,這為疾病的侵襲提供了機會。其實,做到「三防」和「三戒」就可以平安度過這個危險期。

45—59歲需做到這「三防」

防發胖

大腹便便是這一階段的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中年發福也一直一來被認為是有福氣的象徵。其實,肥胖不僅不利於健康,還與多種疾病的關係密切。常見的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都和肥胖有密切的關係。在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的這一階段,肥胖無疑是加劇了患病的風險。

約50%的2型糖尿病、30%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及10%-40%的癌症是由肥胖或超重引起的,肥胖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因此,「三防」之一就是防發胖。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

BMI指數沒超標也可能腹型肥胖。

關於肥胖的通用標準,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國際上常用的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它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

BMI指數越高,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相關疾病發病的危險性越高。不過,BMI指數低於18.5,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相關疾病發病的危險性雖會降低,但其他疾病的危險性又會增加。

當然,單憑一個人的BMI指數也不能完全判斷其是否肥胖,比如腹型肥胖者,體重可能並沒有超標。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腹型肥胖呢?按照中國人的腰圍標準,男性≤85cm、女性≤80cm為正常腰圍。果超過這個範圍,即算腹型肥胖。

男性肥胖發生率更高,對脂肪耐受度卻更低。

我國成年男性的肥胖有一個典型特徵,即幾乎都是肚子大、四肢瘦,屬於「中心性肥胖」,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蘋果型肥胖」,也稱腹型肥胖。這種腹型肥胖,過多的脂肪不僅堆積在皮下,更多的是堆積在內臟當中,危害極大。

按照男女的不同生理特點,正常男性比女性的體脂肪含量要更低。許多研究也表明,男性對脂肪的耐受度更低。因此,男性稍微一胖,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來。

中年發福容易引發多種慢性病。

從青年至中年,5公斤的體重增長恐怕在很多人眼裡完全是「正常」現象,近日一項研究表明,中青年時期體重增加與嚴重慢性疾病風險升高相關。

該研究表明,哪怕是小小的「發福」對健康也是不利的,都會與嚴重慢性疾病的複合指標顯著升高有關,這些嚴重慢性疾病由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和非創傷性死亡組成。體重增幅越大,相關的嚴重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越大,老年時的健康可能性越小。

該研究負責人Dietz教授表示,由於年輕人很快就會生兒育女,因此在這一時期加強幹預措施,不但能幫助他們控制體重,也有助於避免他們的孩子發生肥胖。

供圖/視覺中國

防血壓升高

2017年初,一項研究顯示全球近9億人患高血壓。高血壓被稱為「沉默殺手」。全世界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個人患有高血壓。它是由遺傳與飲食、體重、飲酒和鍛煉等生活方式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所導致的。高血壓是中風、心肌梗塞(心梗)、心衰竭、動脈瘤(如主動脈瘤)及外周動脈疾病等重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也是慢性腎病的起因之一。即使輕度的動脈血壓升高也能縮短預期壽命。

這一階段的人們由於應酬繁多和工作壓力大的影響,容易出現暴飲暴食和失眠等現象,血壓升高也實屬正常。血壓升高的話,很多慢性疾病也會隨之而來。因此,「三防」之二是防血壓升高。

血壓有收縮壓和舒張壓兩種,收縮壓90-140毫米汞柱、舒張壓60-90毫米汞柱為正常範圍。近年研究發現,收縮壓達到110-115毫米汞柱時就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和腎病的風險,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將收縮壓達到這一臨界點但沒有達到140毫米汞柱的人群定義為「血壓升高」,將收縮壓在140毫米汞柱以上定義為高血壓。

供圖/視覺中圖

防慢性病加劇

由於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不少中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慢性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慢性病所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如果在生命高危期前,這一年齡段的人群已患有慢性病,則需注意控制病情。因此,防慢性病加劇便是第三防。

在40歲以上男性中,有近40%的人受到勃起功能障礙(ED)的困擾。有數據表明,50%ED患者在確診後的5-10年內還可引發糖尿病、血脂異常、心壓升高以及自卑、抑鬱、焦慮等生理、心理病症等。

男性遇到ED問題時,如果不能儘快得到正確的處理方法,將導致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嚴重受挫,繼而喪失生活激情,甚至造成抑鬱等心理痼疾,而這些心理問題加劇也會導致ED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供圖/視覺中國

45—59歲需做到這「三戒」

戒煙。

在生命這一高危期,本來身體機能就有所退化,新陳代謝沒那麼快速,如不戒煙,這隻會給身體健康帶來更大的損害。

吸煙是肺癌最大的致病因素,它與肺癌有明確的量效關係,也就是說吸煙越多,得肺癌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調查發現,採取有效地控煙措施可明顯遏制肺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的上升,吸煙者即使中年戒煙,也會減少患肺癌的風險。

解放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所長何耀教授帶領團隊進行了一項流行病學研究,探討戒煙能否給中老年吸煙者帶來健康收益。研究結果表明,吸煙可明顯增加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病、腫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死亡風險,即使50歲以後開始戒煙,也可以降低吸煙者38%的煙草相關疾病死亡風險。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14年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

建議大家在這一時期,儘可能戒掉抽煙。對吸煙者而言,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越早越好。

戒酒。

45—59歲即是黃金期,那麼應酬必然在所難免。在應酬中,香煙和美酒更是不能缺席。不少人常常是不碰香煙,卻嗜酒如命,特別是在中國這個酒桌文化大國,勸酒極為常見。

大家可能覺得喝點酒沒什麼,但其實這一時期,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肝臟的代謝能力減弱,如果喝酒太多會嚴重損害肝臟。因此,建議大家應酬時以小酌為宜,切不可喝到爛醉。

供圖/視覺中國

戒怒。

發怒對身體健康尤為不利。而來到生命的這一高危期,中年人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情緒容易波動,發怒更是很難避免的事情。

有研究表明,人在發怒時,血壓會升高,易誘發高血壓等疾病。血壓升高,體內血液循環急需重新調配,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擾,容易誘發男人胃潰瘍、高血壓、冠心病等。因此,建議大家遇事一定要先冷靜,儘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供圖/視覺中國

本文綜合:家庭醫生在線、大洋網-廣州日報、生物谷、三亞日報(女報)、揚子晚報、信息時報、新華網、三九養生堂等網路綜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聚點 的精彩文章:

不可不知的10種中年人養生食物

TAG:星聚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