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一個南方人,卻愛上了北方的面

我一個南方人,卻愛上了北方的面

南方的面很好吃沒錯,但想一口氣吃N種不重樣,去北方吧。

文/曹吉利

在南方地區,麵條也許只是夾在米飯、粽子、米粉等諸多飲食中間的一種調劑,但在北方的很多地兒,長久以來,麵條就是絕對的主食。北方人對麵條的熱愛,怎麼形容都不為過。

━━━━━

最古的面在西北,最聞名的面在蘭州

蘭州馬大鬍子的廚師製作拉麵。/中國石油報

北方人吃面有著先發優勢,從考古來看,最早的麵條製品出現在中國西北。青海出土過一碗麵條,當時突發地震,這碗剛出鍋的麵條不幸扣翻在地,因禍得福,在廢墟中隔絕空氣,歷經四千年重見天日,證明了北方人吃面之早。

位於青海附近的新疆、甘肅兩地,至今仍憑藉新疆拌面和蘭州拉麵享譽全國。儘管一個是拌面,一個是湯麵,但都帶有西北飲食特點。

GIF

新疆勞道拌面

一盤沒有金黃色澤和濃厚湯汁的新疆拉條子,簡直不好意思端上桌來。當然,在機場火車站匆匆吃下的那一碗冠名「蘭州」的拉麵,或許是出自青海化隆人之手。如果真有心,不如遠赴西北,在橫貫黃河的中山橋邊,嘗嘗真正的蘭州牛肉麵,仔細數一數碗里的「一清(湯)二白(白蘿蔔)三紅(辣椒油)四綠(香菜蔥花)五黃(麵條)」齊不齊全。

和各地快餐式的「蘭州拉麵」不同,走進蘭州一間正宗的牛肉麵店鋪,客人可以報上自己想要麵條的「型號」,拉麵師傅再根據客人的需求掌握分寸,調整麵條的粗細程度。

GIF

拉麵大致分為圓形和扁形兩種,前者有粗、二細、三細、細、毛細等幾種款式,後者則用大寬、寬、韭葉來區分粗細程度。偏好勁道的年輕人,牙口不好的老年人,都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選擇麵條。

一個西北大漢闖入店中,大喝一聲:「二細!」在外省人聽起來,簡直像是黑話。在機器面橫行的今天,西北手工拉麵之所以還受到推崇,就在於面案前的拉麵師傅雙臂一開一合之間,塑造麵糰的神乎其技和揮灑自如。

GIF

━━━━━

麵條王國,陝西還是山西?

GIF

舌尖上的白鹿原

儘管麵條發源於西北,但北方面條王國的稱號,還是得在陝西和山西中產生。

陝西最有名的幾種麵條,深深烙印著三秦的地域性格。在所謂的「陝西八大怪」中,與吃相關的就佔了三樣: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電視劇《白鹿原》里,白嘉軒和鹿子霖兩人蹲在地上吃飯,手裡各捧著一隻大碗,碗里寬寬的褲帶面蘸著紅紅的辣子,時不時還要啃一口厚厚的鍋盔,勾起不少觀眾的口水。

GIF

舌尖上的白鹿原

褲帶面是陝西人對嚼勁追求的極致體現,寬約一寸的麵條相比於風行南方的陽春麵、竹升面,幾乎是巨無霸級別的存在。麵條入口,狠狠地嚼上幾下,是關中鄉黨的快事。

GIF

舌尖上的白鹿原

牛羊肉泡饃並非麵條,但精華同樣在於泡饃的嚼勁。掰成小塊的饃不完全是發麵,還保留著厚實的質感,泡在碗底既浸透了羊湯的醇香,又不失筋道。如果覺得一碗肉夾饃下肚太過油膩,旁邊還準備著剛剛出鍋的肉夾饃,口感疏鬆,佐以糖蒜,足以解膩。

從油潑面、岐山臊子面、蘸水面到永遠也寫不出來的biangbiang面,陝西面吃進嘴裡,總像是在舌尖吼一台豪邁粗獷的秦腔。

Biángbiáng面

雖然只隔一條黃河,對岸山西人對面的理解又有不同,他們像是點偏了科技樹的三體人,上千年來孜孜不倦地探尋麵條的新玩法。山西人最重視的是麵條的外形,反倒澆頭湯底沒有多麼看重。

當外地人坐在一家山西麵館里,面對菜譜怯怯地詢問:「剔尖、手擀麵、刀削麵,味道區別大嗎?」山西人就會認真地點點頭:「當然不一樣。」他們篤信,即使是同樣的湯底和澆頭,面的形狀發生改變,味道也會天差地別。

GIF

山西刀削麵

從某種意義上說,流行於這裡的很多麵食,早已經超出麵條的範疇。撥魚兒呈梭形,口感爽利;抿蝌蚪三五厘米長,形似蝌蚪,軟糯易嚼;貓耳朵顧名思義,像貓耳一樣捲曲,可煮可炒;栲栳栳則有點像蜂巢的結構,蒸熟後一環一環扯下來蘸料吃;擦面則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形狀,非得親眼看看親口嘗嘗不可……名字看起來就眼花繚亂,做法更是五花八門。

栲栳栳

貓耳朵

除白面外,山西還多產雜糧,人們小心翼翼地把莜麵、玉米面、高粱面和白面按一定比例混合起來,造就更豐富的口感。回過頭看,倒是被外人視作山西的象徵、風行全國的火車站美食刀削麵,不過是眾多山西麵食中普通的一種。

━━━━━

北京天津,各有自家板斧

老北京炸醬麵/duitang

借著首都的優勢,北京炸醬麵名滿天下,但廣為流傳的大多是改良版,正宗的炸醬麵,很多外地人直呼吃不習慣。甚至有一種說法,北京炸醬麵從來沒有什麼正不正宗,作為一種家常飲食,最正宗的就是自家的味道。

在北京長大的作家梁實秋,曾描述過他心目中地道的炸醬麵:「面一定是抻的,從來不用切面……四色面碼,一樣也少不得,掐菜、黃瓜絲、蘿蔔纓、芹菜末……我們家裡曾得高人指點,醬炸到八成之後加茄子丁,或是最後加切成塊的攤雞蛋,其妙處在於盡量在面上澆醬而不虞太咸。這是饞人想出來的法子。」當然,這種奢華吃法,也只有這種雇得起私人廚師的殷實家庭能夠承受。

梁實秋自己就見過很多警察午間靠在街邊吃炸醬麵,一邊「呼嚕嚕」吃面,一邊「咔嚓咔嚓」啃大蒜。對於老北京的窮人來說,最簡單的炸醬麵不過是黃瓜絲、醬、白麵條拌在一起,類似於今天的泡麵、盒飯一樣的方便食品。

GIF

緊鄰北京的天津人,吃面另有自己的嗜好。上帝創造天津人的時候,一定是加入了一點芝麻醬的成分,以至於土生土長的天津人熱衷於將各種食物和芝麻醬結合。

在天津,芝麻醬簡稱麻醬,麻醬麵是街頭巷尾常見的飲食。芝麻醬本身有很強的提香作用,剛剛撈出鍋的麵條拌上麻醬,色澤誘人,滾燙醇香,講究點的人再撒些蔥花香菜花生碎,簡簡單單幾樣東西,天津人吃得倍兒美!

麻醬拌面/duitang

值得稱道的北方面條有許多種類。當年闖關東的移民們越過山海關,祖祖輩輩幾代人在白山黑水站穩腳跟,從朝鮮族同胞手裡學會做面的技術,又扛著「東北冷麵」的招牌轉身南下,風行全國。至於被小麥覆蓋的河南,也能靠河南燴面的牌子,在全國的吃面版圖上佔一席之地。

除了小麥是主要作物的原因之外,北方人選擇麵條也和天氣寒冷不無關係。大多數麵條採用水煮吃法,出鍋後熱氣騰騰,有湯有面,是冬季的驅寒神器。面對刺骨寒風,一碗熱騰騰的麵條給了北方人出門的勇氣。

GIF

熱氣騰騰的面是冬天的安慰

當然,優點放到夏天也就變成缺點,這也是為何北方夏季流行拌面、涼麵的緣由。《世說新語》里有個小故事:大臣何晏是著名帥哥,膚色極白,皇帝為了驗證他有沒有塗粉,故意大夏天請他吃熱湯麵,滿頭大汗的何晏忍不住用衣服擦臉,結果越擦越白,大家才相信他是素顏。

各位小姐姐一定要警惕了。如果有人在夏天請你吃面,千萬問清楚是湯麵還是拌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行 的精彩文章:

人間戲精千千萬萬,簽證官見過大半

TAG:九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