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子雙雙跳樓,抑鬱症有那麼可怕嗎?

父子雙雙跳樓,抑鬱症有那麼可怕嗎?

IBF激活教育

1月7日,南昌某小區,一個15歲的男孩從頂樓跳下;1月14日,男孩的父親也選擇了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還有什麼比死亡更恐懼,還有什麼比倒下更有力?

在喪殯習俗里,頭七是死去的人的魂魄回家的日子,家人會給魂魄準備一頓飯,希望他好好上路,再世為人。

怕他孤單,怕他沒有人照顧,所以想陪著他一起走。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父親要在兒子頭七這一天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因為死亡對於他來說是一種解脫吧。

——「我曾給這個世界帶來不少歡笑,但我卻無法為自己帶來歡樂。」

這是男孩遺書上的一句話。

這是抑鬱症。

抑鬱症通常表現為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消沉,自卑,悲觀厭世,運動性激越,伴有焦慮,自殘自殺;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

所以抑鬱症是一個情緒行為表現和事件不相符合以和時間周期綜合的病症,切不可對號入座。

很多人都認為「抑鬱」是一個很常見的詞。

「我最近吃不下睡不好,感覺自己要抑鬱了。」

「做事沒有激情了,見什麼都是一樣的。」

「我失戀了活不下去了,太痛苦了。」

你是不是會經常聽到身邊人這樣抱怨吐槽,輕描淡寫地帶過「抑鬱症就是林黛玉式的自怨自艾」。對於抑鬱症來說,只要你不是,你就不能體會那種心理上不受控制的折磨。

真正的抑鬱症患者不會說自己抑鬱,就像精神病患者不會說自己有精神病。

「我活著像個正常人,內心卻被抑鬱吞噬。」

兩個月後,我又因為抑鬱發作住進了精神科。那天我記得非常清楚,我跟醫生說我知道自己是怎麼了,我就是變態心理學裡面說的心境惡劣,我上這門課我知道。於是每天輸液、做團體治療、吃4顆膠囊一顆紅色藥丸。

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我的人生還能怎麼樣,只覺得,日子過到窮途末路了。

後來在租的房子里,家裡的碗都被我摔到買了第三次,我躺在床上一直哭,那個時候,我感覺自己像和一隻怪獸在漆黑而漫長的隧道里對峙,不知道走多久才能走出隧道,也無法向回跑,只能在黑暗的隧道里不斷地碰壁、摔倒。

這段獨白來自我一個患抑鬱症學姐的描述,她知道這種情緒不該發生,但卻無法控制,內心荒涼想要尋找出口卻不知道誰可以拉自己一把……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資料顯示,全世界抑鬱症患者達3.5億人,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而我國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9000萬,發病率為4%-8%。

北大學者黃悅勤教授在其題為《中國抑鬱症流行病學和疾病負擔》的報告中指出:在覆蓋全國31個省份、超過30000人的調查中發現,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已經超過3%,抑鬱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的人會致殘,抑鬱症使人損失超過6個健康壽命年,在各類精神障礙中列首位。

抑鬱症儼然已成為了一種「社會病」。

2017年12月18日,韓國男星金鐘鉉因抑鬱症於江南清潭洞住宅中燒炭自殺,搶救無效去世,年僅27歲。他說「至今為止真的很辛苦,請說一聲辛苦了,做到這裡已經做得很好了。」

太宰治從20歲開始活到39歲,先後五次自殺,跳河而亡,他在《晚年》里寫道:「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正月里有人送了我一套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作為新年禮物。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那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支撐到現在,一定很辛苦吧。

那麼抑鬱症患者就沒有出口了嗎?

一種疾病的產生一定和生理及心理是相關的。抑鬱症的病因不僅和基因有關,同時也和社會環境如家庭婚姻、經濟水平、性別等相關聯。

而孩子的抑鬱發病及加重大多和教育相關。文章開頭提到的15歲男孩抑鬱症自殺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當孩子出現抑鬱苗頭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說父母不知道這種病症的嚴重性,從而導致了病情加重,孩子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和社會支持,心理防線崩塌,活著對他來說是一種煎熬,只有死亡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

如果父親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如果家人知道如何尋求有效的幫助,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悲劇了。

親近的人最容易關懷自己,也最容易忽視自己。

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於,不管你對待婚姻的態度,還是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都在影響著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關注他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及時避免意外的發生。

而中國早在12年就已經修訂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要求每所學校都必須配備專業的心理老師,很可惜,我們見到的心理輔導室大多數只是一個擺設,中國的心理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人實在太含蓄了,不論是病症還是家長,總喜歡把問題藏著掖著,而旁人又是一副評判的眼色。

生病了,對症下藥。就是這麼簡單。逃避永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醫生也不應該只是告訴患者是什麼病,還要說明病因和解決方式,就像媒體傳播的不應該只是事件,而是對事件的態度,否者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今天有因為抑鬱症死了一個人,這件事造成的心理恐懼該如何消化?媒體人應該給大眾一個獲取有效信息的平台,這才是新聞傳播的價值所在。

心理疾病不是「想多了」,而是真真切切地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家庭,學業的一種病症,作為父母,作為學校,作為社會,我們都有義務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專業的心理輔導和足夠的社會支持是我們作為關愛孩子的一份子應該給到他們的。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他們是我們的未來。

去哪家族活動

這裡有最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你找到問題的癥結

這裡有最完善的情商訓練課,幫助你提高解決問題的技巧

這裡有最普惠的心理公益講座,幫助你了解心理學知識

這裡有最血氣的少年警校活動,幫助你快速掌握安全小知識

這裡有最有趣的城市偵探團,幫助你開發腦力智力

這裡有最豐富的研學活動,幫助你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這裡有最創意的披薩DIY,幫助你發現手工的樂趣

……

更多,等你來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專家診治抑鬱症:買!買!買!抑鬱者的自我救贖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