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女博士5天被騙85萬:孩子,我寧願你少讀點書
文/爐叔編輯/琉琉
最近,《廣州日報》的一篇報道,將「女博士被騙85萬」事件推向了輿論中心。
今年29歲的饒源(化名),在廣東某高校做科研工作,是去年全國入選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三百人之一,光憑這一點,就看得出來,她很優秀。
但讓人惋惜的是,出身農村,一心想考科研改變自己命運,泡在實驗室十年,連微信朋友圈都不看的饒源,竟然在1月初短短5天時間內被騙了85萬。
甚至在被騙的過程中,饒源還數次表示「感謝公檢法工作人員,為人民的清白,晚上加班加點。」
是不是有點黑色幽默的意味。
饒源聊天記錄,圖片來自廣州日報
1
對方在電話中聲稱自己是經偵民警,說饒源12月29日在北京開了一張招商銀行的卡,涉嫌128萬元的非法洗錢。
而且對方還出示了兩份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的文件,讓饒源自己登陸所謂的「國家案件資料庫」查看,那兩份文件分別是「凍結管收執行命令」和「刑事拘留令」。
圖片來自廣州日報
眼看著自己突然就成了犯罪嫌疑人,被通緝,不知所措的饒源變得異常緊張,連忙解釋自己對所有事情毫不知情。
也就在這時,對方突然話鋒一轉,說饒源很幸運,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可靠信息,知道洗錢行為是銀行的一個內鬼做的,饒源只是替罪羊。
所以,他們會還饒源一個清白,只需要饒源通過其它渠道籌集128萬元交給他們,證明自己不是通過非法渠道洗錢。而且,接受她匯款的是「國家賬號」,非常安全,檢察院結案後就會把錢返還到她的賬戶。
饒源聊天記錄,圖片來自廣州日報
絕境求生的饒源,彷彿真的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於是在5天時間內,先後給對方匯了85萬元。為了湊齊這些錢,她不光搭上了自己這些年的全部積蓄,還把所有能借到錢的借貸平台全借了個遍。
就在1月11日,饒源給對方打過去最後一筆25萬元後,對方竟然失聯了,這時她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騙了。
2
是不是很像法制頻道的情景劇?現實中哪有人上當這種低級騙術,但事實就是——有!
以致於很多網友看了報道之後,紛紛留言:
「這就是應試教育下的『書獃子』,悲哀!」;
「這種人就是讀書讀傻了」
……
她傻么?的確傻。
如果是北京檢察院下達的文件,怎麼會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章?如果是真正的公檢法工作人員,怎麼會全程只靠手機通話和QQ聊天來辦案?如果真的要證明你的清白,怎麼會讓你來匯款自證清白?
詐騙分子的手段一點都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是漏洞百出,只要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可以識破,但饒源還是被騙了。
她傻,傻得可憐,卻不應該被嘲笑。
《稀缺》里講過一句話:當一個人過分集中在某一問題或者某一領域時,可能會為自己帶來「專註紅利」,但同樣也很容易讓自己陷入「管窺」狀態。
放在饒源身上就是,長期的專註學術讓她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有了很高的造詣,但同時只專註學術也讓她忽略了生活的其它方面,譬如如何防止詐騙。
人的精力永遠是有限的,什麼都想做好,註定你什麼都做不好。反過來也是一樣,過分專註一件事,對其它事不管不問,也是要出問題的。
3
去年2月份,國內某重點大學的大二在校學生吳某突然失聯,一直等到一個月後,有人才在長江天興洲打撈上來一具屍體,經過DNA比對,確認了死者就是失聯的吳某。
當時吳某的父母看著自己孩子的屍體,忍不住仰天大哭,因為吳某的屍體因為長期泡在水裡,已經嚴重變形。
吳某父母在他就讀的學校
後來在媒體的報道中,我才知道,吳某其實是個很有責任感的孩子,從小學習就很好,他一直夢想著靠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家庭條件。但事實未能如他的願,一次考試失利,便輕而易舉地擊垮了他對生活的全部希望。
這件事發生後,同樣有很多人罵他傻,「誰腦子進水了,會因為幾門成績不理想就自殺。」但就是有人這樣做了。
因為對有些孩子來講,貧窮造就了他們的困境,讀書在他們心中,就是改變生活的最優解,甚至是唯一解。
有些人選擇傾注全部心血去實現這個最優解,以致於忽略了生活的其它方面,如饒源;有些人則過分依賴這個最優解,以致於困難一來,他們便覺得自己改變人生的希望遙遙無期,如吳某。
其實,他們本不必如此的,生活在人生的某一階段,可能存在最優解,但當你把時間軸拉長到整個人生就會發現,生活從來沒有最優解,任何事情都是必須經歷的,每一項能力,甚至小到吃飯洗碗都是必備的優解。
4
還記得去年因為誤入傳銷集團而不幸離世的985大學畢業生李文星么?
出生在貧困農村家庭的李文星,和饒源、吳某一樣,從小就很懂事,而且讀書非常聰明,父母在他身上寄託了很多希望。
乃至於後來李文星想退學把讀書的機會讓給妹妹時,還被爸爸痛罵一頓,一定要他堅持學業。
就這樣,李文星按照父母的期望上了東北大學。只不過,畢業後的他考慮到自己所學的是資源勘探專業,如果做專業對口的工作,勢必要經常出遠門——父母年紀大了,他想離家近一點,這樣就可以照顧他們。
後來李文星和家裡商量過後,決定在北京學習JAVA,以後從事IT行業。
學完JAVA課程以後,非大學計算機專業出身,又沒有IT行業工作經驗的李文星,在找工作的時候屢屢受挫。發出去20多封求職簡歷,最後只收到了「北京科藍」人事部的薛婷婷發來的回復。
太渴望能立馬找到工作,改變家庭條件的李文星答應了對方的面試要求,儘管臨行前他還和朋友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剛剛一個公司通知我入職,不過要去天津,就只有電話面試了一下。我都不知道靠不靠譜。……我怕是傳銷的。」
李文星和朋友的聊天記錄
但最終他還是去了,僅僅為了一份5000塊月薪的工作。
5
有調查顯示,自2003年傳銷在大學生中蔓延以來,大學生傳銷問題的嚴重性恐怕已遠超許多人的想像:
2003年9月,廣西查獲一個傳銷窩點,涉案人員500多人,其中90%是大學生。;
2004年3月,來自湖北、陝西、雲南等10多個省份的2000多名大學生在重慶「歐曼麗」傳銷案件中受騙;
2010年8月,南京市查獲了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一起在校大學生傳銷案,案件涉及33所高校的834名在校大學生;
在民間的「反傳銷諮詢救助網」上,甚至專門有一個「大學生專題」,羅列全國各地大學生陷入傳銷的有關報道,每個月都有好幾起。
被騙入傳銷的學生,圖片來源網路
6
這些孩子全是曾經信仰「讀書改變命運」的好孩子,但最後竟然都是在自己剛邁出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折了。
你覺得他們傻么?
我覺得不。
他們只是太依賴讀書這件事了,以致於把讀書當成了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唯一解,但事實上,生活的錯綜複雜永遠超出了每一個人的想像。
它需要個人掌握的東西更多,而且,大多數時候,這些東西都是學校和教科書無法給你的。
書本會告訴你如何行善,但它不會告訴你如何提防人心;
書本會告訴你如何計算,但它不會告訴你如何小心別人的算計;
書本會告訴你如何生活,但它不會告訴你如何在夾縫中求生。
如果你真的花費了自己十幾年青春只做讀書一件事,那麼當你真正面對面接觸社會的時候,只會感到應接不暇,甚至是生不如死。
孩子,外面的世界雖然美好,但也很殘酷;讀書很重要,但人生需要你了解和掌握的東西還有更多。
真正能心無旁騖地學習並且成為某一領域大牛的人永遠是少數,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我們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巨人之前,先要讓自己成為生活的巨人。
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寫照。
-THE END-
主播:煦陽。用心吐字,用愛歸音!大家好,我是煦陽,用心靈感受生活,用聲音傳播力量,用感動溫暖角落。我在喜馬拉雅:煦陽愛分享,等你!


TAG:MBA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