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質動態運動的新視圖
【博科園-科學科普-留言評論有驚喜哦~( ^_^)】在細胞中,蛋白質緊緊包裹著DNA的長鏈,形成了像珍珠項鏈一樣的染色質。EPFL的科學家首次展示了染色質的運動,回答了長期以來關於其結構如何幫助調節基因表達的問題。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細胞內DNA的總長度在2-3米之間。為了適應細胞內的細胞,DNA被包裹在小的蛋白質紡錘體上,形成了被稱為核小體的分子串。然後,核小體就會捲起來形成纏繞的纖維。這種複合物被稱為染色質,它在細胞核內組織和壓縮DNA,但也使細胞機器很難進入DNA。
染色質(在左邊)向單個核小體開放的圖示(右)。圖片版權:Beat Fierz/EPFL
到目前為止,對染色質的結構研究只是讓我們對DNA在細胞中的組織方式有了一個靜態的認識。但是基因表達機制如何才能進入染色質內的DNA呢?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對遺傳物質有更動態的認識。在EPFL的Beat Fierz實驗室,與杜塞爾多夫大學的Claus Seidel合作,現在能夠觀察到實際的染色質運動,利用蛋白質和DNA化學的獨特組合,以及兩個互補的單分子熒光光譜方法。這一研究首次揭示了染色質的內部結構和運動,從而解決了染色質研究中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染色質纖維內的核小體形成了短的堆疊,並在幾毫秒內迅速分解和改變。這些短核包包含4個核小體和大約800個鹼基對DNA,從而形成染色質組織的基本單位。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負責基因沉默(異染色質蛋白質1α),可以鎖定核小體交互和染色質更加緊湊,從而防止DNA基因表達機制來訪問。
在染色質纖維中發現如此快速的動態模式,這一發現提供了新的認識:過程是如何進入DNA的(或被阻止的),例如轉錄因子,或轉錄、複製或DNA修復的機制。
知識:科學無國界,博科園-科學科普
參考:Nature Communications
內容:「博科園」判定符合今主流科學
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編譯:雙螺旋
審校:博科園
解答:本文知識疑問可於評論區留言
傳播:博科園


TAG:博科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