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偏多致三江源地區湖泊面積普遍「擴容」
資料圖:青海湖。中新社記者 羅雲鵬 攝
中新社西寧1月17日電 (孫睿)據青海省氣象科研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重要淡水供給地——三江源大部分湖泊面積近年來普遍呈「擴容」態勢,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專家17日下午就此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將有利於三江源地區生態恢復。
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重要淡水供給地,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保護價值。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高級工程師劉寶康介紹,根據2006年-2017年衛星遙感監測,三江源地區(面積大於200平方公里)的大型湖泊有10個,與近5年(2006-2015年)平均值相比,湖泊面積普遍呈「擴容」態勢,其中位於黃河源頭的扎陵湖「擴容」最大,面積達564.56平方公里,達到15年來最大值。其餘湖泊面積擴大範圍在2.15-23.06平方公里。
「從監測數據來看,近年來,每到初秋夏末季節,三江源地區降水普遍增多,這是導致湖泊面積普遍『擴容』的主要因素。」劉寶康分析稱。
另據青海省氣候中心氣候資料分析,近年來,受高原暖濕化影響,三江源地區的降水量也持續偏多。2017年,受華西秋雨偏強的影響,導致三江源地區全年降水偏多近1成,其中果洛州久治縣降水異常偏多,降水量達到854.4毫米,列2006年以來最高值。
劉寶康說:「除了面積大於200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積普遍『擴容』外,其餘湖泊面積也都在逐年增大,位於三江源腹地的可可西里鹽湖面積也因降水偏多持續擴大,目前面積已增加至161平方公里,達42年來最大值。根據氣象條件分析,2017年5至10月以來,鹽湖周邊伍道梁氣象站降水除5至7月偏少外,8至10月降水偏多1倍至1.6倍。」
劉寶康表示,三江源地區湖泊面積普遍「擴容」,將有利於當地生態的恢復和植被恢復,同時對三江源地區2018年的牧草返青也極為有利。(完)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