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接近貝多芬

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接近貝多芬

古典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 1897),德國古典主義最後的作曲家,因癌症在維也納逝世。

勃拉姆斯大事記

Brahms : Symphony No.4 in E minor Op.98 : IV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Brahms Essentials

Christoph von Dohnanyi 

00:00/00:00

勃拉姆斯出身於漢堡的一個音樂家庭,早年曾從戈賽爾、馬克遜學鋼琴,一生交遊頗廣,尤其得到舒曼夫婦及約·阿希姆賞識與支持,是創作與演奏並重的作曲家。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極少採用標題,交響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然而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仍帶有自己特點。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與巴赫,貝多芬並稱德國音樂史上的「三B」。

勃拉姆斯是德國音樂史上最後一個有重大影響的古典作曲家,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復古」者。他是創作與演奏並重的作曲家。但他沒有進過音樂學校,靠他自己的勤奮好學、他的卓越才能和對自己所獻身的事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覺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證明了他掌握著登峰造極的藝術技巧和才華。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極少採用標題,交響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然而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仍帶有自己特點。

勃拉姆斯重視奧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餘首改編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內樂的地位。此外,他還作有二百餘首歌曲、四部交響曲、一批鋼琴小品與主題變奏曲、協奏曲,其中以《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小提琴、大提琴雙協奏曲》最為著名。

《搖籃曲》創作過程是這樣的,1864年,勃拉姆斯在漢堡遇見了一位維也納的青年女歌手貝爾塔,奧地利姑娘特有的溫柔和天真浪漫的風彩打動了他的心,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倆未能結合,貝爾塔與他人結了婚。

當他們第二個孩子出世時,勃拉姆斯寫了這首搖籃曲送給他們。這首搖籃曲與舒伯特的不同,伴奏部分沒有舒那首模仿搖籃的搖動,而是描繪一種夜色朦朧的景象。聽這首曲子好像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慈愛的母親在朦朧月色的夜晚,借著月光輕聲地在搖籃前吟唱。

如果說"貝多芬" 的音樂是鬥爭,"馬勒" 的音樂是宿命,"勃拉姆斯" 的音樂就是人生。每個人生都有痛苦和歡樂,每個人生都有和命運搏擊的過程,所以勃拉姆斯的音樂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親切感人的。勃拉姆斯的性格中沒有像貝多芬般的叛逆和熱情。

他的隱忍和堅毅,他的內斂和質樸,他的真誠和重情都在他洗鍊的音樂中體現無遺。

音樂大師勃拉姆斯的墓地 ,位於維也納「中央公墓」 貝多芬和舒伯特墓的對面。勃拉姆斯始終堅持古典主義形式創作音樂,與他同輩的音樂家中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接近貝多芬的理想, 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能夠重建真正的交響樂思維。

勃拉姆斯的偉大藝術造詣使他的作品具有古典主義式的均衡, 但人們會感覺到在這平靜的均衡的背後隱藏著某種東西,隱藏著一種悲劇性的哲學, 一種悲觀主義和捨身忍讓的成熟世界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之聲 的精彩文章:

「寒冬臘月 天寒地凍 文化聊吧 給你溫暖」

TAG:文藝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