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國家一直是中國的忠實巴鐵,因為中國曾經對它有「再造之恩」

這個國家一直是中國的忠實巴鐵,因為中國曾經對它有「再造之恩」

中國在古代歷史上一直都是亞洲甚至是世界上的強國,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晚晴結束,總有國家向中國進貢示好,為的就是能和中國沾親帶故,國家有難的時候能夠得到強大而有力的支持。

而中國長久以來都是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寬以待人」不僅是我們平日做事的準則,也是中國對待其他國家的一個準則。只要這些國家認可中國,把中國當成朋友,那麼當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中國都會鼎力相助,幫助他們順利的渡過難關。而且縱觀別的強國的歷史,有很多強國都妄想通過對小國的幫助而得到對小國的控制權,而中國卻並沒有這樣的行為,只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挺身而出,不會過多的干預別國的政事。

在清朝以前,中國都是秉持著兼容並包的態度,讓各國的使者都可以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而中國人也從別的國家身上學到了很多多元化的東西,這對促進中國和外國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而到了清朝年間,因為國家的統治者已經不是漢族人,而是滿族人。滿清初期的時候也很歡迎外國文化的湧入,但是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時候,因為擔心漢人會聯合外國人來推翻滿族人的統治,乾隆皇帝「因噎廢食」的下了一道聖旨,決定從此不歡迎外國的文化和科技,實行閉關鎖國。關起家門,沉浸在自己無限美好的幻想當中。

而從此也就沒有了歷史上一直存在的藩屬國這一名詞,坎巨提也成了最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藩屬國。可是在清朝統治者的眼中,這個小國一直都是一個不起眼的存在,那裡人煙稀少,物資匱乏,土地貧瘠,住在那裡的人們也沒有什麼多餘的金銀財寶,古董奇珍可以獻給中國,所以中國也沒有很關注這個藩屬國。

說起坎巨提和中國的聯繫就要追溯到乾隆年間,那是乾隆26年,坎巨提當時的首領,也就是當地的酋長為了能夠得到中國的庇護,特地派使者來到中國,向清朝進貢。而當這個國家的使者來到朝廷之時,滿朝文武都沒有對這個不起眼的國家有什麼期待,而使者也「不負眾望」的向清廷介紹了自己國家的情況:住在城市居民大約有2000餘人,住在鄉村莊園的人有5000餘人,國家中只有牛羊和馬,其餘糧食無,布匹無,珍寶無,簡直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三無國家」。

而清朝也十分人道地給了他們很低的進貢數額,大約每年只需要上交一兩五錢砂金就可以了,砂金是坎巨提當地特有的金屬,這一兩五錢砂金如果換算成糧食也就相當於八萬斤糧食,這對於一年只進貢一次的國家來說已經算很少很少的了。

中國雖然只收了一點貢品,但是卻給予了坎巨提很大的幫助。道光皇帝在位的時候,因為克什米爾王國侵犯了自己國家的領土,「敢怒不敢言」的小國坎巨提只能向老大哥中國尋求幫助。而中國也十分仗義的出兵相助,把克什米爾的士兵們打的丟盔棄甲,落荒而逃。而最後則是兩個小國握手言和,互不侵犯。

到了1947年,清朝早已經覆滅,而坎巨提也不復存在,它被併入了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如今和中國的關係有多好不用多說,可見它們對中國的恩情還是感念在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渠成談史 的精彩文章:

TAG:渠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