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技術排行榜的背後,隱藏的是對量產能力的敬畏

自動駕駛技術排行榜的背後,隱藏的是對量產能力的敬畏

這份報告傳達給我們了一個很明顯的信息:

傳統汽車廠商並沒有坐以待斃,相反他們的很多策略非常睿智與遠見。

近日,美國市場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發布了「自動駕駛技術排行榜」(Autonomous Driving Leaderboard)。我們對比去年這家公司的榜單發現,雖然僅僅相隔一年,但Navigant對各個公司自動駕駛技術的排名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探討排名之前,我們要首先解釋一下Navigant的評分標準。簡單來講,這家諮詢公司共從十個角度出發,分別為:產品規劃(vision)、市場發展策略(go-to market strategy)、合作夥伴(partner)、生產策略(production strategy)、技術(technology)、量產策略(product capability)、銷售(sales)、產品可靠性(product reliability)、產品組合(product portfolio)和可持續能力(staying power in making the assessment),通過觀察公司這在十方面的表現而進行評估,並且基於這十點將公司分為四類:領導者、競爭者、挑戰者和追隨者。圖表的橫軸「strategy」代表戰略或商業模式,縱軸「Execution」代表了執行能力或項目落地能力。

看起來非常客觀且全面是嗎?但由於Navigant並沒有透露這十個類別的在整個評分中的佔比,這就導致了企業任何一項低評分都會拉低其整體的排行,而實際情況是,在自動駕駛發展初期,很難有一家企業可以同時顧全這十個因素,全方位發展自動駕駛。

圖1:2016年Navigant自動駕駛技術排行,Source: Navigant Research,VehicleTrend, Jan., 2018

(可以看出此時谷歌的排名並不突出,但仍然是科技企業中的領頭羊)

圖2:2017年Navigant自動駕駛技術排行,Source: Navigant Research,VehicleTrend, Jan., 2018

(此時谷歌的排名已經屬於「Leader」範疇了)

儘管如此,根據觀察2016-2017年的排行,我們還是可以揣摩出Navigant今年的排名邏輯,那就是Navigant尤為看重「量產策略」與「技術落地」,並依次為評分的主要權重。

量產策略:

不難發現,位於「Leader」位置的多數為通用、福特、寶馬、大眾等傳統老牌車企,尤其是2016年,表現最好的Leader級別公司只有四家:福特、通用、雷諾日產及戴姆勒。清一色的老牌汽車廠商。可以看出,這些在汽車製造銷售領域經驗豐富,同時也在通過收購、投資和招攬關鍵人才大力布局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的傳統車企,非常被Navigant所看好。

在最新的排行中,通用超越福特位列第一。就通用在2017年激進的發展思路來看,取得第一是名副其實。在過去一年,通用首先是加大了資金的投入,例如十億美金收購Cruise Automation和激光雷達公司Strobe,有效拓寬了自身在自動駕駛的技術領域,並且通用為了加速生產,專門為自動駕駛版Bolt建造了一條生產線:

表1:2017年通用主要合作對象,Source: VehicleTrend, Jan., 2018

(投資Nauto使得通用具備了開發數據軟體成本的優勢,彌補其自動駕駛軟體技術層面的不足。)

而相比通用為量產所做的準備,特斯拉的量產能力似乎仍被Navigant所詬病。Model 3在2017年第四季度交付了1550輛,只完成了預期2917輛的一半。即便特斯拉目前擁有唯一實現量產的L2-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但像前文中提及的,任何一項低評分都會拉低其整體的排名,Model 3的難產,加上公司目前整體的財務狀況,使得特斯拉在本次排名中非常靠後。

技術落地:

我們再來看科技企業。谷歌Waymo的軟體技術被世界所公認,但在汽車營銷與分銷網路建設上的經驗完全為零,於是2016年只是排名第七。2017年,Waymo採取了大量行動試圖解決自己這個短板:與克萊斯勒合作將Pacifica加入車隊、與Lyft、Avis合作實現技術落地, 並在2017年11月路測了一輛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大幅提高了在這份榜單上的排名,在2017年躍居第二(儘管谷歌也許並不在乎這個排名)。

表2:2017年谷歌主要合作對象,Source: VehicleTrend, Jan., 2018

(投資Nauto使得通用具備了開發數據軟體成本的優勢,彌補其自動駕駛軟體技術層面的不足。)

同樣的,百度的排名也從去年「挑戰者」分類的末尾上升到競爭者這一類別。這和百度Apollo平台開源吸引大量車企進入百度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多場景、多車型、多緯度的應用落地,使得百度有效吸收了汽車製造商的各類車輛控制技術,並結合自身實力進一步完善了智能駕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去年夏天,百度CEO李彥宏親自在北京五環試乘自動車,雖然吃到了相關部門的罰單,但也許讓Navigant看到了百度的決心與技術落地的能力。

表3:2017年谷歌主要合作對象,Source: VehicleTrend, Jan., 2018

(百度Apollo部分合作對象,布局較為全面)

拆分後的德爾福所成立的Aptiv今年也榮獲「Leader」的位置,可見對nuTonomy公司的收購顯著提高公司現有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能力。

另外,相比去年排行,今年排行榜上首次出現了諸如戴姆勒-博世、寶馬-英特爾-FCA、法雷奧-奧托立夫這樣強強合作聯盟形式的公司,Navigant也表示這這些聯盟的加入也是福特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聯盟的出現,勢必會在2018年營造出的激烈的市場。並且已經不單單是傳統車企,Waymo、英特爾、博世和Aptiv的出現證明了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過程中,科技公司和傳統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總結:

不管第一名花落誰家,其實我們不必糾結於本次排名的權威性,更不要因此去否認很多真心想要發展自動駕駛的企業。我覺得Navigant的排行榜更像是一份年度回顧,因為在2015年時,Uber完全沒有上榜,而福特僅僅排名第六,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里,這個榜單也許還會很多出乎意料的變動,畢竟格局尚未形成,所有參與者都想在自動駕駛這一片藍海中佔據一席地位。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

說句題外話,去年排名出來以後,福特的CTO Raj Nair先生興緻勃勃的發表了一篇題為《什麼叫自動駕駛的領頭羊》的文章在自己的博客,並且稱讚Navigant的評估「非常全面」,對此感到「非常滿意」。我很期待他今年會怎麼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勢 的精彩文章:

自動駕駛「雙英戰」 淺談英偉達與英特爾的恩怨情仇

TAG:車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