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如預期,2017印度經濟回望

不如預期,2017印度經濟回望

毛克疾盤古智庫研究員

2017 年是印度總理莫迪上任以來經濟面臨最嚴峻危機的一年。僅僅在一年以前,印度還曾被視為全球經濟暗淡背景下的一個亮點,於2016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然而,隨著經濟增速下滑和國內各種風險的積累,印度經濟2017年風光不再。

2017年印度經濟經歷了大幅度的增速滑落。從2016年的超過7%,驟降至2017財年第一季度的5.7%,觸底莫迪執政三年來的最低值。2017年,廢鈔令和商品與服務稅改革(GST稅改)對印度宏觀經濟產生了劇烈波動,雖然這兩項政策可能產生長遠收益,但是短期內卻為經濟運行帶來了嚴重挑戰。此外,這一年中,長期制約印度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如征地問題、勞工問題、行政許可問題等都也並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使印度經濟轉型乏力,依舊受困於「就業創造孱弱」、「通脹抵抗力差」、「不良資產」等長期存在的問題。失業率上升和佔總就業比例高達90%的非正式部門就業對印度經濟增長潛力構成巨大的制約。

但2017年對於印度來說並非只有壞消息,其在一些領域仍取得了重大成果。首先,印度在世界銀行「營商便利」指數排名中的排名提高了30位,躋身全球前100名。其次,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自2004年以來首次提升了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此外,印度股市也表現強勁,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之一。同時,針對積弊已久的國有銀行不良資產問題,印度聯邦政府出台了一項32億美元的救市計劃,配合新出台的破產清演算法案,這為印度解決不良資產問題帶來了希望。

2017年,印度的通脹經歷了一個非同尋常的V型的起伏。由於2017印度洋季風風調雨順,印度大豆、油料種子和其他經濟作物均獲大豐收,但卻引發了農產品價格崩潰。因此,通脹率從4月份的2.99%下滑至5 月份的2.18%,6月份觸底跌至1.54%,食品指數甚至緊縮了1.1%。然而,自此以後,因為蔬菜售價回升、全球石油價格回暖,印度通脹再度高企。同時,中央政府僱員HRA修正案及GST稅改通過等政策因素也最終對價格構成影響。因此,如果這一趨勢持續到2018年將威脅印度央行將通脹控制在4%的目標。

雖然經濟遠景保持樂觀,但對政府來說最大的挑戰仍然是就業問題。印度有約13.4億人口,幾乎是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並有可能在2024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青年人口,但是尚未將其龐大的人口紅利激發出來。作為世界上總人口和青年人口數量最多的經濟體之一,印度每年需要創造1200萬就業機會吸收年輕勞動力。但據經合組織(OECD) 分析,印度約有30% 的青年人口屬於「未就業、未受教育、未受培訓的」NEET人口。縱使政府十分重視增加農村就業並實施了《聖雄甘地全國農村就業保障法》,印度就業形勢仍不樂觀。農業、建築業及街頭零售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不僅在2016年11月頒布的廢鈔令下損失慘重,在2017年實行GST稅改初期也受到重創。許多企業紛紛倒閉,數百萬人口失業。這種現象在非正規就業部門尤其突出——例如主要依賴於現金交易的農民、商店主、小型經營者、小型實業公司等。

2017年,印度聯邦政府實施了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提升其「投資友好度」,並藉此擴大利用外資。2017 年5月,印度內閣批准淘汰外國投資促進委員會,因此FDI得以通過自動途徑進入印度。根據官方數據,2017 年4月至9月印度FDI總額為337.5 億美元。該時期數據同時表明,通訊行業接收到了最多的FDI凈流入,共計60.8億美元;計算機軟體及硬體行業位列第二與第三,分別接收到30.5 億美元與29.2億美元的FDI凈流入。由於市場規模龐大、發展基礎較好,2017年印度已經成為世界最火熱的創投市場之一。許多投資者蜂擁而至,將印度視為下一個增長奇蹟,但這也為印度新興經濟帶來了虛高、過熱的風險。

雖然莫迪已經把推進工業化、發展製造業作為印度經濟的轉型方向,但2017年印度工業生產指數(IIP)表明,工業發展仍呈緩慢增長態勢。2017年4月至10月,印度工業產值僅增長2.5%,低於去年同期的5.6%,9、10月份,印度工業產值增長率連續下降,10月增長率為2.2%。除了困擾印度工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以外,盧比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2017年,盧比相比美元和東亞國家的一些貨幣升值7%到10%,盧比的升值加劇了工業生產在供給側的生產方面和需求側的投資方面的下降趨勢。盧比價值波動的重要原因是全球通貨緊縮壓力和印度實際利率偏高,並造成盧比實際匯率的升值和隨之而來的競爭力下降。這不僅不利於出口,還不利於進行進口替代的國內工業。此外,GST稅改和廢鈔令帶來的供應鏈問題也使印度民眾更加依賴進口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印度在推進數字化進程方面成果顯著:推動政府電子採購的數字交易,將銀行賬戶、手機號碼、PAN與Aadhar相連接,並實施直接補貼轉移機制。2017年,印度的非貨幣化舉措促使數字交易急劇上升。紙幣佔GDP的比例從2016年10月的11.9%下降到2017年10月的10.4%。現金緊縮促使人們轉向移動和網上銀行、手機錢包、UPI 等數字支付方式。過去一年,借記卡和信用卡在銷售點(PoS)的使用量也經歷了顯著的增長。數字印度如果得以成功實施,將有助於激發其「後發優勢」,並在世界舞台上獲得一定的趕超優勢。(編輯 李靖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全民狂歡!2018年第一個風口:直播答題「撒幣」大戰如火如荼,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