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誇張,看這片我們能多活幾年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安利這部片,必須先劃一個重點——
千萬,千萬不要用手機看。
小熒幕看它,就是暴殄天物。
不誇張地說,這是一部續命片——
《我們的森林》
Unsere W?lder
提起紀錄片,你第一反應的出品方是誰?
十有八九會說,BBC。
《藍色星球》的恢弘;《看不見的世界》的微妙;《太陽系奇蹟》的磅礴;《荒野間諜》的諧趣。
BBC時不時就以一幅幅驚為天人的圖景,擊破我們的想像,警醒我們——
人啊人,你們對世界(生命)的認知,少得可憐。
當然,優秀紀錄片並非全出自BBC。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部。
相比英國的繁華、多元,《我們的森林》就帶有德國人的剋制與寧靜。
真·治癒系。
德國,恐怕是地球最迷戀森林的國家。
一則真實的歷史故事。
剛結束二戰的柏林,百廢待興,人人挨餓,連糧食也需要靠他國接濟。
當時,德國水陸的交通被蘇聯封鎖,英美聯盟要救,也只能開啟「空中橋樑」,用一架架飛機運。
就是如此稀缺的運輸渠道,德國人也要求運小樹苗。
是的,都快餓死了,德國人還惦記著他們的樹——他們發現,柏林市中心公園原有20萬棵樹,戰後,只剩700棵。
柏林人不想失去這片森林。
還能有哪個民族比德意志人民對森林更加痴狂嗎
當時的柏林市長也在種樹(字幕出自@FIX崑崙德語字幕組,下同)
這就是德意志近乎瘋癲的森林情結。
他們對森林的照顧,跟伺候「皇帝」一樣用心,細心——
會乘著起重機吊艙,給每一棵樹看病;會用超聲波感測器,記錄樹木的密語;會靠特製相機深入地層,給樹根拍照;會派神獸級樹木收割機,解決樹木稠密問題……
上圖為直升機施鈣肥,下圖為樹木收割機
為什麼德國人這麼愛護樹。
《我們的森林》回答,因為值得。
《一一》說過,沒有一棵樹是不美麗的。森林王國,更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寶庫。
樹,或高或矮,或直或曲地站著,乍看不動聲色,但每一棵樹,都是精靈。
簡稱,樹精。
樹的精,是精妙的精。
熒光閃閃的特效下,整座森林變身蟲師的光脈。
像這樣——
它們在幹嘛?
在聊天、在開party,你信嗎?
事實上,每一棵樹,每一株花,都自帶「聊天」系統,從根到頂,從日到夜,聊個不停。
這個家族微信群的成員有,高高在上的樹冠;位居中游的樹蔭、樹葉;以及扎住土裡,四面八方伸張的樹根……
一棵樹,從幾米到幾十、幾百米,隨時隨地保持通話狀態,是必須的。
比如,當樹根感到土壤乾燥,預感到乾旱,便會給樹冠發出即時信息:#太幹了#。
收到信號的老大樹冠,則會即刻命令樹葉:快(繃緊)點,hold住水分蒸發。
但你想,這麼多樹,樹根龐雜交織,有時候會不會誤傳消息?
像微信手滑,把A的信息,發送給B。
別眨眼,你看看樹根的社交網路——
發現沒,每棵樹的樹根,都不會交疊。
如果跟自己長得像,根尖也能分辨自家界線,調整生長方向,各自生長,互不擋道。
樹的精,也是精明的精。
不僅樹會內部溝通,樹與樹之間,也會「遠距離」聊天。
聊啥?
地盤分割,生長情況,自然氣候……
比如,逢乾旱年,樹和樹之間會互相傳話,第二年,每棵樹都會自動減少水分消耗,減緩生長;
比如,當被馬鹿啃咬,樹會反擊——分泌鞣酸,擾亂啃咬者的消化系統,讓馬鹿不敢再欺負同類。
不只考慮眼前,樹還目光深遠。
看,這棵大樹正在給小楓樹苗輸送水和營養,直到幼苗長出堅硬的樹皮,輸液行為才停止。
簡直就是動物的哺乳。
樹甚至會和其他種類達成交易。
比如社交名媛,蘑菇。
蘑菇是森林互聯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你也許聽過六度區隔。
說是一個人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至多只需要通過六個人。
而森林王國。
二度區隔。
一棵樹認識另一棵樹,再高再遠,也只需通過蘑菇。
可別小看矮矮的蘑菇。
它地下的根須,往往長達千米。
這些密密麻麻的網路,把所有菌類親戚都組成一個幫派,跟樹老大談判。
談判結果是——
蘑菇根須負責保護樹根、提供養料;而樹根則向蘑菇提供糖分,作為回報。
樹的「精」,也是兢兢業業的兢。
看這棵老橡樹,500歲高齡,單是樹冠,就長著60萬片葉子。
同往常一樣,它又任勞任怨工作了一天。
這一天,它製造了12公斤糖分,儲存於軀幹;吸收了2-3個家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釋放出10個柏林人1天所需的氧氣量。
它身上有多處傷痕,很明顯,那是動物和菌類在它身上安家,留下的洞和凹槽。
但它默默地承受著。
死去後,它的軀幹還是甲蟲、鳥兒、菌類、苔蘚等小租客的避風港。
毫不誇張地說,每一棵樹,都是一個可以循環利用的寶藏。
它一生挺立在同一片土地,不離不棄地滋養著這片土地的生物。
那些真正的精靈。
從猞猁、睡鼠,到人盡皆知的啄木鳥。
不得不重點介紹啄木鳥。
你知道啄木鳥啄木的速度嗎?
25km/h!
相當於人類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拿頭撞牆。
它的長喙自帶伸縮功能,所以撞再多次,也不會腦震蕩。
每一次撞擊,它都要像專業拳擊手那樣繃緊全身肌肉,所以撞擊的大部分能量,能被顱骨和肌肉系統分散吸收。
再留意下——
撞之前,啄木鳥是閉著眼的,這是防止飛濺的木屑射進眼睛。
撞擊的角度,是90度垂直,這是避免剪切力。
為了每日三餐(蟲子),一隻啄木鳥,一天要敲擊1萬次之多。
看到這,你是不是由衷地感謝手機里的外賣APP。
當然,樹為了生存,也是「絞盡樹汁」。
簡單一個播種。
輕盈型的,比如杉樹球果,靠風,就能去到遠方。
硬殼型的,比如栗子,風根本帶不動,怎麼辦?
一旦掉進母樹樹蔭底下,缺乏陽光、養分的滋養,就是一顆廢種子。
這時候,動物界吃貨達人——松鼠登場了。
松鼠最愛球果,而且出了名會未雨綢繆。
每隻松鼠,都是儲糧高手。
它們除了吃,還會採集一堆果子,藏起來。
但你知道,松鼠常忘記糧倉的位置。
這樣,那顆被松鼠遺忘的種子,就有望移民成功,成為森林王國的新民。
甚至,栗子樹還能根據松鼠的多寡,調整果實生長。
用豐收年和低產年,平衡食客松鼠數量。
再次印證「樹精」稱號。
《我們的森林》好就好在這——
它不是以人類為視角,大談森林效益;也沒有老調重彈,生硬、機械地大講環境保護。
它用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描摹出真實又浪漫的森林王國,以此帶出人與森林之間動態、共生的關係。
無需懷疑,保護森林,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曾經,幽深的森林是陰森、黑暗的恐怖之地。
森林裡有惡狼、女巫、怪獸……
格林童話的許多情節,《白雪公主》《小紅帽》《灰姑娘》,都是在黑森林拉開帷幕。
數百年來,人們害怕森林,沒人敢在森林生活。人們真的相信有女巫。除此之外,森林的陰森之氣被認為是不健康的。
——人類學家 阿布雷希特·雷曼
因為森林代表未知,因為未知而恐懼。
但隨著城市不斷擴張,森林不斷消退。
我們才發現森林的好處。
今天的森林,已經成為休養、玩樂的去處。
比如森林浴——漫步森林時,大腦會釋放愉悅型荷爾蒙,免疫系統也能得到加強,即便離開後,仍可持續七天之久。
黑森林(德國最大的森林山脈)更是旅遊勝地,甚至特產出黑森林蛋糕、布谷鳥掛鐘等標誌性產品。
黑森林蛋糕和布谷鳥掛鐘等
必須感謝幕後團隊:Terra X。他們,也是豆瓣高分紀錄片《俯瞰德國》製作者。
沒有他們那份赤誠的、痴狂的熱愛,拍不出《我們的森林》。
這份熱愛的底色,是謙遜。
正如《我們的森林》所說:森林的減少,是我們星球最徹底的變化之一。
表妹忘不了片中這句話:
我們種樹,意味著我們思考未來。
樹,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存活最久的有機生命體;由樹組成的森林,是地球上最風靡盛大的綠裝。
大約30億年前,地球上已出現了植物,地球上最古老的樹木,潘多樹就有8萬年曆史。
而人的出現,即使是最早的古人類,不過700萬年前。人類壽命,最長不過百餘年。
換言之——
不是樹需要我們。
是我們需要樹和森林。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日以繼夜的四百擊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