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周年記:總統的憤怒

特朗普周年記:總統的憤怒

2017年4月30日,《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引起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注意。

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卡斯特已經告知自己的韓國同僚,部署在韓國的「薩德」反導系統將由美國買單。雖然特朗普曾揚言要韓國分攤,但這並非美國的國家政策,請韓國放心。

閱畢,特朗普勃然大怒,抓起電話一通咆哮。然而電話另一頭的麥克卡斯特相當平靜,因為這已不是第一次。

每天發發火,對於特朗普來說,就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01

離經叛道 四處「搞事情」

「特朗普的另類做法讓我們很多人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習慣了被特朗普咆哮的麥克馬斯特這樣評價道。

的確如此,過去一年,地球都因為特朗普,走出了「舒適區」。

麥克馬斯特(左)和特朗普

上任第一天,特朗普就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TPP,大罵這是「最糟糕的貿易協定」。

特朗普兌現承諾的效率之高始料未及,原本對TPP熱情擁戴的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一時兵荒馬亂。

之後不久,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通電話。特恩布爾試探性地提到了奧巴馬政府承諾的接收難民問題,電話里立刻雷聲轟鳴。剛剛因TPP問題受到傷害的特恩布爾,再次受到一萬點暴擊。

特朗普痛罵「這是最差勁的協議」、「最糟糕的電話」,接著憤怒地掛了機,原定一小時的通話,25分鐘就結束了。

一部分特朗普的支持者聲稱,他在國際舞台上刻意扮演難以取悅的瘋癲老年,但這不是他的真實性格,類似「掛電話門」的事件只是一種表演。

然而,根據多家美國媒體的報道,幾乎所有特朗普身邊的人在談論他時,都提到了「憤怒」一詞,甚至還有「火山噴發」、「脫軌」、「失控」等等。一些助手爆料,總統經常毫無徵兆地爆發,不分時間、場合,也全然不顧在場的旁人。

競選時怒噴歐洲難民政策的特朗普,在去年1月27日,簽署了「阻止外國恐怖分子進入美國的國家保護計劃」,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旅行禁令,禁止伊拉克、敘利亞、蘇丹、伊朗、索馬利亞、葉門和利比亞等七國公民入境美國。

雖然世人已經對特朗普的狂放不羈有所防備,但點名道姓地對部分國家加以區分和歧視,還是擊垮了大家的心理防線。全球多國領導人,以及谷歌、亞馬遜等美國巨頭企業都公開反對。

旅行禁令在美國各地遭到阻擊,一番法庭鏖戰之後,短暫夭折。然而最終贏得這場鏖戰還是這位固執的總統,他再三修改禁令,終於使其通過。

去年6月,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抨擊這是奧巴馬政府達成的「糟糕交易」。特朗普說,《巴黎氣候協定》會讓美國損失3萬億美元的GDP和650萬個工作崗位。

可見在特朗普的思維中,發展經濟意味著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競選時,特朗普承諾要幫助美國的石油和煤炭工業,力推製造業回歸。在他看來,環境保護局是美國創造就業的絆腳石,這跟世界潮流背道而馳。中國和歐洲在倡導全球化和節能減排,而特朗普在高喊「買美國貨,雇美國人」,對新能源產業很是輕視。

外界認為,特朗普在這一問題上的表態,充滿了孤立主義色彩,讓美國軟實力陡衰,世界領導權搖搖欲墜。

特朗普的支持者再次發聲護主,認為氣候變化問題本就難下定論,與其在不確定的議題上花錢費力,不如切實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然而英國給這一問題做出了完美解答:造福國民和實現減排,並不矛盾。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通過,在過去25年間,英國的國民財富增長45%,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3%,這兩項數據都冠絕發達國家,也宣告了特朗普決策的失敗。

如此漂亮的成績單如果甩在特朗普面前,想必又會讓他破口大罵,但英國沒這麼做。

02

撒手歐洲 老盟友「心累」

過去一年,英國對特朗普也很犯難。

近日,特朗普取消了訪英計劃,理由是不願出席美國駐英大使館新館的剪綵儀式,因為他對新館的選址不滿意。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不無諷刺地說,特朗普大概是感覺到了自己在倫敦不太受歡迎,所以知難而退。

眼看特朗普馬上就要「龍顏大怒」,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趕緊出面平衡局面,批評薩迪克·汗的說法會損害美英的特殊關係。

薩迪克·汗(左)和鮑里斯·約翰遜

過去,維繫這份特殊關係的,是兩個國家一致的利益和價值觀,但現在這一關係恐怕已經變質。面對特朗普,英國是順從,還是做自己?這是個問題。

不止英國,老歐洲和美國的關係都變質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物理學博士,充滿人道主義關懷的政客,面對商人出身的野路子總統,有些招架無力。

去年2月的華盛頓。面對遠道來訪的默克爾,特朗普毫不留情地批評「德國欠北約一大筆錢,德國必須支付更多費用」。隨後面對一眾記者的鏡頭,特朗普無視默克爾握手的請求,默克爾期待的眼神令人尷尬。

難怪默克爾後來感慨,今後歐洲只能靠自己了。見證過兩德統一、東歐劇變,這位東德大媽深深感到,相比那些,特朗普的出現才是真正重大的時代變故。

法國新總統馬克龍,和特朗普一樣,也是個政治素人,但這不代表兩人有任何共同語言。

國際舞台上,馬克龍站在主流立場一邊,積極活躍,渴望重建法國的大國影響力。

然而特朗普給了馬克龍當頭棒喝,不僅不談任何合作,反而擼起袖子往法國人口袋裡掏錢。

5月的北約峰會,大步走進北約總部的特朗普面色不佳,事後據身邊人透露,特朗普當時快氣炸了。就在這之前,他剛剛和馬克龍見了面。特朗普再就北約軍費問題發難,要求法國補齊「會費」。

另外,在握手這麼重要的事情上,特朗普一向以勢大力沉、未逢敵手,但這次輸給了馬克龍。事後馬克龍向媒體坦誠,兩人的握手較勁不是巧合,他想告訴特朗普,自己不會讓步。

相比英國用著美國的核導彈受制於人,德國境內有美國的歐洲駐軍總部,馬克龍似乎無所顧忌。原本就遊離於北約體系邊緣的法國,開始漸漸重拾戴高樂時期的「獨立法國」理念。

12月6號,特朗普將挑釁的炮口對準了中東:他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承諾將把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

反應最為激烈的,除了伊斯蘭世界,就數法國。馬克龍多次厲聲譴責,坐鎮愛麗舍宮先後接見以巴雙方領導人,儼然一副大國做派。

馬克龍兌現了自己不向特朗普讓步的承諾,但很可惜,沒起到什麼實際效果。特朗普依舊我行我素。

03

投機中東 對俄博弈棋輸一著

特朗普在中東放的火遠不止這麼一把。

在此之前,小布希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和奧巴馬的中東收縮戰略都起到了反面的作用。特朗普模糊的中東政策,同樣無所作為。

從行動來看,特朗普既想從中東抽身,又想保住美國在這裡的霸權。最後的結果,自然也是作繭自縛。

在海灣國家內部暗流涌動之時,美國從中挑唆、煽風點火,支持阿拉伯國家聯合起來,令卡達放棄對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支持,直接促成了「斷交風波」的發生。

之後,美國又置身事外,企圖亂中獲利。結果「斷交風波」愈演愈烈,大大偏離預期「腳本」,蒂勒森急赴中東滅火。

「在訪問中東時,我表示不允許資助極端主義意識形態的行為存在。看,中東領導人們指向了卡達。」

伊朗核協議作為奧巴馬政府的重要外交遺產,簡直是特朗普的眼中釘肉中刺。

好壞不談,奧巴馬辦成的,先砸了再說。不過,礙於國內外多重阻力,特朗普對伊核協議的憤怒還只停留在口頭上。

2018,特朗普恐怕也不會真的退出。

眼下,世界有「兩個美國」——特朗普的美國和建制派的美國。兩方拉鋸制衡,但分析認為,建制派正在漸漸佔得上風,逼得特朗普不得不「正常」。

在伊朗問題上,如果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無異於同伊朗撕破臉,最得益的恐怕是俄羅斯。

眼下,由於特朗普的中東政策持續模糊,讓俄羅斯主導了敘利亞的戰後重建議程,美國被剔除在外。而從伊朗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的什葉派之弧也時時隱現,這背後的領導者又是俄羅斯。

在中東棋局上,除了去年4月的59枚「戰斧」導彈,美國幾乎完敗。

說到俄羅斯,又觸到了特朗普的痛處。這是讓特朗普愛恨交織的國家。

2017年,美國國內政治的主旋律就是特朗普團隊的「通俄門」。為此,美國政府掀起一場場血雨腥風,大批特朗普親信離職,總統和媒體互相罵街。

雖然,「通俄門」的調查已經深入到了特朗普的核心圈,但特朗普似乎並不擔心。儘管受制於建制派的阻撓,特朗普沒能實現競選時承諾的與俄羅斯修復關係,但他對普京卻始終嘴下留情,似乎懷有深深的惋惜和不舍。

04

走訪亞太 收穫滿滿

中東政策混亂,但特朗普在亞太卻玩出些許新意。

11月的APEC峰會上,特朗普重提老概念——印太戰略,想把印度拉進自己的隊伍。要知道,印度以不結盟著稱,冷戰時更是把騎牆術玩得爐火純青,要一邊倒向美國,很難。

為了顯示誠意,2018年伊始,特朗普把炮口瞄準了印度的死敵、美國自家的盟友——巴基斯坦——指責其反恐不力,宣布斷絕援助。

然而,沒有了美國,巴基斯坦還可以尋求和中俄的合作,但美國要維持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巴基斯坦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特朗普就這樣給自己挖了個坑,今後能否填上還是個未知數,因為巴基斯坦已經出離憤怒,宣布「友盡」。

除了好壞未知的印太戰略之外,亞太仍然是特朗普在2017年收穫最大的地區。

此前,有媒體批評特朗普,稱他的自戀世人皆知,這種「順毛驢」太好對付,只要順著他就有糖吃。不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不是看到了這篇報道,特朗普到訪日本期間,安倍處處恭維,陪吃陪喝陪打高爾夫,為了追上絕塵而去的特朗普,還心急摔了個後空翻。

但結果如何?特朗普確實沒在日本打嘴炮,但也沒有在任何問題上鬆口。貿易規則照樣給日本施壓,最後,帶著安倍點頭購買美國武器的承諾,滿載而歸離開了。

在中國,特朗普見證了中美兩國2000多億美元大單的簽訂,中方還為其開放了故宮內一個長期關閉的劇院,奉上一場京劇盛宴。

應當說,特朗普拋棄過去以意識形態主導中美關係的做法,是他外交履歷中不多的亮點之一。

這向世界傳遞一個信息:美國不是自我孤立,只是要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和合作方式,這被麥克馬斯特稱之為「務實的現實主義」

05

沉迷推特 民怨沸騰

在特朗普的擁躉眼裡,他的務實還體現在與眾不同的「推特治國」上。因為,推特讓總統和民眾的距離更近,交流更直接。

不過,依然有七成的民眾希望特朗普「別再發推特」了。

有人諷刺說,特朗普最愛的是自己,第二愛的就是他的推特賬號。

2017年,特朗普一共用個人賬號發布了2100多條推文,但大部分都是情緒的宣洩,要從中理出頭緒十分困難。

比如,在宣布「耶路撒冷決定」的當天上午,特朗普莫名高喊了一句「讓美國再次偉大」。

又比如,11月25日,上午還心情不錯地發推,慶祝美國的「小企業星期六」活動,下午轉頭又對CNN破口大罵「假新聞」。

「假新聞」是去年特朗普在推特上提及最多的一個詞,一共有150多次。近日,特朗普還在推特上頒發了年度十大「假新聞」大獎,《紐約時報》摘得「桂冠」,CNN佔據四席。

特朗普痛恨所謂的「假新聞」,但他自己散播「假新聞」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在2016年勝選後,特朗普發推特說,「我不僅贏得了選舉人團投票,如果去除三百萬非法選民的票數,我還贏了普選」,事後證明這一數據的來源是右翼陰謀論網站「信息戰」(Infowars)。

去年2月,特朗普在集會上抨擊歐洲難民政策,在談到經常受到恐怖襲擊的國家時,他說,「看看瑞典昨晚都發生了什麼」。瑞典人民一頭霧水,因為前一晚瑞典什麼都沒發生。

如果說這些都無關痛癢的話,那麼特朗普在推特上轉發的一條散播反伊斯蘭仇恨假新聞,可能就無法洗白了。

11月29日特朗普在推特轉發英國一個極右政黨的推文,內容是三段反伊斯蘭教的煽動性短片。

此前,特朗普已經多次在推特上抨擊穆斯林移民威脅到美國和西方的安全。

民調顯示,特朗普目前的支持率不高,只有三成,但這部分選民相當鐵杆,他們大多是白人中下階層,擁護特朗普的移民改革。特朗普的「反穆」表態深得他們的心。

但正是在這樣的一次次煽動下,去年8月,弗吉尼亞發生騷亂,「白人至上主義」者和反特朗普的左派人士打得頭破血流。特朗普各打五十大板的曖昧表態,受到指責。

雖然在2018年初,特朗普亮出了漂亮的經濟數據,但他把意識形態的仇恨重新帶進美國社會,極有可能給未來種下禍根,這是短期的經濟紅利彌補不了的。

NBA冠軍教頭史蒂夫·科爾隔空向特朗普喊話,「你是總統,你代表我們所有人,請你不要再撕裂我們。」

06

「憤怒源自軟弱」

過去一年,人們太多次看到「世界炸開了鍋」這樣的說法。

世界已然成了一口炸開了的鍋,但特朗普依舊不太滿意。

他要「美國優先」,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但現在美國在世界上還不夠「優先」、不夠「偉大」么?「優先」和「偉大」到底應該如何定義?

二戰後美國人擁有世界上80%的電子產品,控制著世界2/3的生產能力,鋼產量佔世界六成以上,美國銷售的汽車幾乎百分百在美國生產。

也許這才是特朗普心中理想的超級大國?然而這般「優先」、「偉大」的美國必定無法重現,歷史的發展是不可逆的,打破規律最終還是會自食其果。

對於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現在還不到蓋棺定論的時候。但越來越多的人在想個問題:一個耿直但喜怒無常的段子手,和一個戴著面具但行事穩重的「專業」政客,到底哪個更適合當總統?

這個問題正變得越來越難回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個時時憤怒的總統不會帶來真正的偉大,因為「憤怒源自軟弱」。

@交叉點看:國際資訊短視頻

@交叉點評:專家學者銳點評

@交叉點讀:國際特稿講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叉點看 的精彩文章:

美國反恐 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TAG:交叉點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