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人的大唐帝國
東漢滅亡後中國經歷了漫長而混亂的四分五裂的時期。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廝殺戰亂之中。東晉時實際中國經過漫長的戰亂的漢族已經消沉、疲憊、頹廢、迷惘。中國已經接近死亡了,在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已不是漢人(註:漢末三國混戰人口減員高達85%),而是被漢人稱之為蠻夷的民族。
因為漢人已沒有力氣在作戰了,強壯的青年大概大多戰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殘婦。沒有能力阻止異族的入侵。眼看著中原沃土被外人佔據。據《晉書》記載,塞外內附有三十萬人,入塞匈奴有數十萬人,羯族和其它進入中原大地的十九種種族有一百多萬人。而這些只是有記載的。南北朝時期,更是各種蠻族大批的進入中原,人數已經多於中原人。就是說北方少數民族已經佔據統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內遷的北方少數民族在中原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國號大成,史稱成漢。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盧稱王,建國號代,佔有蒙古地區。
公元319年,漢臣劉曜稱帝,定都陝西西安,改漢為趙,史稱前趙。前趙臣羯族人石勒稱王。
公元337年,東晉臣鮮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稱前燕。
公元351年,後趙臣氐族人符健稱王,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鮮卑人慕容泓稱王,建國號燕,史稱西燕,佔有陝西地區。前秦臣鮮卑人慕容垂稱王,建國號燕,史稱後燕,佔有河北地區。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萇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大秦,史稱後秦。前秦臣拓跋圭稱王,建國號魏,史稱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連勃勃稱大單于,建國號大夏……
五胡、十六國亂世。這時的中原人已不是漢時的中原人,漢朝的原有人口早已十去其八。 中國開始蠻夷化,比起漢朝完全是一種經濟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戰亂使中國的文化、建築遭到嚴重破壞,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為灰燼。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毀。戰國、秦漢時期的藝術基本是看不到了。外來的宗教文化逐漸統治中國,中原大地上到處興建大大小小的廟宇,供奉著外來的神。外來的佛教已遠遠的壓過漢人推崇的儒教。異族的音樂、舞蹈、佛教的雕塑、繪畫完全統治了中國。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可以說是「同一勢力」所建,這就是鮮卑背景深厚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鮮卑族 中國古代游牧民族。十六國時期鮮卑的慕容、乞伏、宇文、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權。特別是拓跋部於5世紀中建立北魏王朝,統治北部中國達140餘年。
北魏(386-534)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鮮卑拓跋氏建立。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稱王建國,至534年北魏孝武帝兵敗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歷經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
西魏(535年-556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地方性朝代,由原北魏分裂而成。532年北魏宗室元修被高歡立為帝即孝武帝。534年孝武帝與高歡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北魏孝武帝元修被迫入關中投靠關隴軍閥鮮卑人宇文泰(宇文泰,字黑獺,為鮮卑宇文部後裔,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實際統治者。)。十二月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殺,孝武帝死後,在535年正月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南陽王元寶炬為帝,改元大統,與高歡所擁立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政權實際上由宇文泰操控。
北周,北朝之一。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覺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五年(公元557年—公元581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長子宇文覺繼任大冢宰,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孝閔帝),國號周,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史稱北周。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楊堅,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隋朝開國皇帝,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隋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在西魏時期,楊堅的父親楊忠便和獨孤信(獨孤信是楊堅的岳父。本名獨孤如願,西魏、北周大將,宇文泰賜名為信。歷史上有三位獨孤皇后,北周明敬後,唐元貞後,隋文獻後,她們系同父所生,這在歷史上實屬罕見。這位三朝國丈就是西魏宰輔獨孤信。)一起投靠了權臣鮮卑人宇文泰,此後,楊忠因為屢建功勛,而且幫助宇文覺建立了北周政權,所以,官爵升至柱國,封隨國公(隨字後來才改成了隋)。
唐高祖李淵(566~635)。唐代開國皇帝。李天賜生李虎(李淵先人),西魏時,賜姓大野氏。李淵,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明敬皇后與他的母親和隋文帝文獻皇后分別是鮮卑貴族獨孤信的長女、四女和七女。唐高祖李淵的生母、皇后、一個兒媳均為鮮卑人。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后是鮮卑人,唐高宗李治的曾祖母、祖母和生母是鮮卑人,而李淵的生母就是大名鼎鼎隋朝獨孤皇后的從姐妹。幾代連續雜交混血,幾代鮮卑家族狼性格的持久影響和熏陶,使李唐家族血統里的漢血比例降到四分之一以下,因此在性格上取得非同尋常的雜交優勢。太宗李世民尤為突出,他的驍勇兇猛頑強的狼性性格堪稱中國帝王之最。甚至,李家也出過李世民的太子承乾那種學胡語,吃胡食,仰慕突厥狼頭軍旗、想解發回草原當突厥人的極端例子。後來太子承乾被唐太宗廢掉。這個極端例子也證明,李唐家族中的草原民族血統和及其影響極重極深。
漢唐這兩個歷史上齊名的大朝代,為什麼會出現「環肥燕瘦」截然相反的審美標準的呢?原因就在於唐朝皇族與歷代華夏朝代的民族血統不同。唐朝「以胖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朝鮮卑族的血統和印記。蒙古人以胖為美,被牧民公認為美人的蒙古女人絕大多數是豐滿女人。而鮮卑族和蒙古族是兩個有著親緣關係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鮮卑族一定是把狼圖騰和「以胖為美」的審美標準,一同傳給蒙古族了。唐朝「以胖為美」,恰恰又從民族意識的一個審美層面上證明唐朝之所以那麼強悍偉大的性格根源。漢人一直迴避唐朝的游牧精神和草原血統,實際上漢人很不情願把中國最偉大朝代的大半功績記在草原民族的功勞簿上。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