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玉泉一音 收回閒逛的心

玉泉一音 收回閒逛的心

收回閑逛的心,班迪達尊者如是說:

有些片刻閑逛的心生起,會開始打妄想,這個時候要監視心!覺知自己正在「想」,並在心中專註默念:「想、想」,以觀照這念頭,好讓自己清楚這狀況,然後回到腹部的起伏。

修行一段時間後,我們就開始打妄想:要不要休息一下?是不是該放鬆了?妄想很容易從思想空隙里鑽進來,致使修行不能一氣呵成。

這個「想」跑出來,怎麼辦呢?「想」包括很多方面,思考、想像、預測、計劃、擔心等等;這就是法念處,既然產生了,我們就不要擔心,要面對它,自自然然地解決它,英文稱為(face to face)就是面對面,用正念毫無保留地直截了當地覺照它。

關於這點,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有利於大家理解:我們經常會產生各種妄想,首先是去接受它,而不是一味地承許,妄想千萬不能承許,要清楚地知道它,覺知是在思考,一般人不知道自己是在「打妄想」還是在思考,他迷惑在自己的思維當中,沒有觀照的能力;禪修是要培養這種觀照能力,覺知自己「此時的此刻」在「想」,「起的是什麼念頭」,要觀照!

否則的話,你思考的時間久了,想的時間久了,會形成一種慣性,造成非常大的精神負擔,導致晚上睡眠質量下降,平常做事無法專心,而且會直接影響身心健康。當前這種失眠症的情況非常多,心理學、瑜伽、健身等,甚至包括催眠方式都解決不了,必須要回歸到佛陀的正念之道。

思想越豐富的人,比如,哲學家、思想家,這些高素質高文化的知識分子群體,問題就更為顯著。近代法國哲學家沙特,研究「笛卡爾思想」,笛卡爾曾說:「我的存在等同我的思考。」沙特對此提出疑問:「你都不知道自己在思考,你還知道你自己嗎?」沙特接觸過佛教,他懂得更深一層的觀照。但是只停留在觀照還不夠,那佛法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我們透過文字載體進行正確思維,這種有意識的思維活動,是停留在文字世界的本身,稱為「文字般若」;另一個是「觀照般若」,透過觀照,不斷持續地養成無意識的直覺反應,「能觀照的心和所觀照的物」漸漸明朗,趨於完善,成為智慧,才能夠成就「實相般若」。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佛法多麼高深!近代許多思想家、哲學家,他們遇到困惑,通過醫學、心理學都不能解決,最後,通過「禪修」這條途徑的修習而得以解決。

這意味著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要找回修行的主體,認識問題的所在:如何來對待自己的用功?我們可以延伸到因緣法則下的時空中,透過主體的修行,觀察心的「生起」,觀照自己身心世界每個當下的如實變化,以及也如實、客觀地觀照這個時代,這個世界!

正如有位老師所說:想過去是罣礙,想未來是妄念,想現在是執著,什麼都不想落空亡,想什麼?當然不是想,也不是不想,你到底要如何正念、覚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觀照、超脫即是。

文章 | 道偉大和尚

圖片 | 玉 泉 禪 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少年清閑,是不祥事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