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為瑞獸的狐狸,為什麼會變成了某些女性的代稱

本為瑞獸的狐狸,為什麼會變成了某些女性的代稱

在中國古代,狐狸原本是一種瑞獸,經常與白兔、蟾蜍、青鳥出現在西王母相關的壁畫當中,但現在狐狸精基本上淪落為勾引有婦之夫的女性代稱。妥妥的變成了貶義詞,今天這裡就簡單的說下傳說中的瑞獸狐狸是如何淪落至此的。

在神話傳說中,大禹三十而未婚,曾在塗山偶遇九尾白狐,認為這是吉祥之照,於是就取了一個塗山的姑娘,後來就有了塗山氏。而當時更是盛行圖騰崇拜,而塗山氏族的圖騰正是九尾狐。由此可見,狐狸作為瑞獸是由來已久的,只是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被逐漸的扭曲。

而狐狸的正面形象可以說是從漢晉時期就開始向著負面轉變,在漢朝的《說文解字》中就記載著「狐,妖獸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翻譯過來的意思是「狐是一種妖獸,是鬼的坐騎,有三德,毛色中和,形體前小後大,死後會頭朝出生時的山丘。」從這裡看狐狸的形象還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只是被定性為妖獸,是鬼的坐騎。

而在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中說的可就更加直白了,在搜神記中講了一個狐妖阿紫的故事,其形象就是一個化為人形魅惑人類的妖。隨著《搜神記》的走紅,作為狐狸的阿紫也就跟著走紅了。而後來的《封神演義》中的妲己基本上也是在狐狸精阿紫的基礎上形成的。同樣是東晉時期的作品,郭璞所著《玄中記》中則說「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詩人迷惑失智。」從這兩部作品來看,狐狸的負面形象可以說在東晉時期基本上一本定型了,在加上一些後世文學作品的描繪,可以說把狐狸作為淫-婦的形象固化下來了,最後也就變成來歷現在大家日常中所使用的意思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梳留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會有文人相輕的現象

TAG:江梳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