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激素、農藥殘留的蔬菜你還敢買嗎?

激素、農藥殘留的蔬菜你還敢買嗎?

市場上,一年四季什麼菜都能買到,為什麼還要自己花錢搭時間累個臭死去種菜?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想知道答案呢,您得花上3分鐘時間,把下面這些看完。

No1

市場上的黃瓜永遠頂花帶刺,看著特新鮮是不是?我替您回答:是的。

如果您在農村待過,應該還記得黃瓜長成後是只帶刺不頂花的!

原因:使用了膨大素和催熟劑。自然生長的黃瓜,花兒在完成授粉的使命後,就蔫掉了,但未必會脫落。而用了膨大素和催熟劑的黃瓜,不是自然長成的,就好比是一個三五歲的娃娃,長了一副成人的面孔和身材。

還記得去年四川的一則新聞么?買來的黃瓜吃了幾口,剩下的放冰箱了,結果又長長了不少。為什麼?膨大素用多了!

No2

市場上的西紅柿為什麼又紅又軟卻沒有籽?有的還帶著個像桃子一樣的尖尖?

如果您在農村待過,應該還記得西紅柿是有籽的,肚子上沒有尖尖的,即便是紅一半青一半,吃起來也是酸甜可口的……

原因:同上。那個像桃子一樣的尖尖怎麼來的呢?膨大素抹到西紅柿上之後,會順著果面一點點往下流,慢慢積聚在最底部……濃度高了,就會有長出尖尖來啦。

No3

市場上的茄子,為什麼又黑又亮又大?有的大的跟個南瓜似的,切開看裡面沒有籽,有的時候還有小塊兒的空隙。這又是為什麼?

如果您在農村待過,就會知道茄子的個頭不會長太大,太大就老了——皮子老厚,籽多而硬。

原因:有一種東西叫茄子專用黑亮膨大素。

No4

市場上的青椒是不是個頭超級大果肉超級厚?哦,對了,個個還都是深綠色的,皮子也很厚,如果炒的過一點,皮兒都會自己掉下來。吃起來呢,就跟吃麵條似的,沒有一點兒爽脆的感覺。按前邊的「慣例」呢,籽很少或者沒有。

如果您在農村待過,應該還記得,青椒的個頭比市場的要小一半,長成後如果不摘就會慢慢變紅,變紅之前是淺綠色的,果肉比市場上的要薄一半,吃起來爽脆不說,你永遠感覺不到有皮兒的存在!

原因:同上上。

No5

毒白菜(註:以下毒字輩的央視均報道過,可百度)

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在白菜上噴甲醛。

甲醛知道是什麼吧?不知道,那知道福爾馬林嗎?一個東西兩個名字而已,醫學院浸泡屍體用的就是這玩意兒。(別噁心,是真的)

如果僅僅是噴上,那還好說,大不了把外邊的幾片葉子扔掉。如果你碰到大白菜腰上有刀傷的,那就只能整棵扔掉了。因為這個是往裡邊灌了,直接到菜心了。

No6

毒韭菜

韭蛆是一種害蟲,以韭菜鱗莖和嫩莖為食,它可以造成韭菜成片死亡。為了乾淨利索的幹掉這玩意兒,有的菜農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農藥3911灌根——農藥一瓶一瓶倒在澆韭菜的水渠里,韭菜吸收農藥後,可間接殺死韭蛆。

這樣的用藥手法,比四川唐門還厲害,沒有解藥——用水洗不掉。

No7

毒豇豆

目的跟毒韭菜差不多,也是使用國家禁用的高毒農藥防治害蟲。不同的是,這個是噴洒的,多泡會兒或者用開水焯一下,會好很多。

No8

毒大姜

這個有點亂了。

第一種:用硫磺熏過的,賣相好;

第二種:用國家禁用的農藥「六六粉」和「敵敵畏」驅蟲保鮮;

第三種:用含有劇毒農藥涕滅威的「神農丹」防治線蟲病、姜瘟等。

這次不是高毒了,是劇毒。50毫克涕滅威就可以讓一個50公斤重的成人翹辮子啊。

一咖啡勺的食鹽約3克,1克=1000毫克。自己換算下,是不是覺得後脊樑發涼啊?

No9

一種現象。

市場上賣的小白菜,用水焯不容易軟,自家種的,很容易軟。

市場上賣的胡蘿蔔,炒好久也不軟,自家種的,很容易軟。

市場上賣的長豆角,炒好久也不軟,自家種的,很容易軟。

……

不說了,說多了就超過3分鐘了。

好了,文中開頭的那個問題的答案想必您已經有了,那就是:讓家人吃上放心菜。

溫馨提示:

1、關於膨大素這類玩意兒對身體的危害,請繼續往下看;

2、關於甲醛、高毒、劇毒農藥對身體的危害,請百度;

3、如果你家有小孩兒,如果你有時間,還是自己種菜吧。

以下內容不包括在3分鐘時間之內,不過我相信您肯定願意再花2分鐘看完它。

告訴你所不知道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膨大素、催熟劑是個什麼東東?他們都有個通用名,叫植物生長調節劑——是用於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一類農藥,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從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它可以影響和控制植物從細胞生長、分裂,到生根、發芽、開花、結實、成熟和脫落等生長的全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不讓植物好好的自然生長,而是按照人們的意願來生長。比如,長大點、長快點、長高點……

中國目前批准登記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品種38個,共587個產品,涉及280個農藥生產企業。

這玩意兒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影響,新華網報道說專家的觀點是否定的。不過,專家一邊說無害,一邊說歸《農藥管理條例》規範調整,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使用不能超過規定的用量。

《南方日報》的一篇報道,有這樣兩段話:

不過一些食品專家也擔憂,瓜農果農菜農為了高額利潤,存在濫用植物激素,隨意提高濃度,隨意更改施用時間等現象,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很大的風險。

「我接觸的不少醫學專家都認為:反季節蔬菜和水果大部分都是激素催成的,短期內影響不大,但長期食用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說,一份報告稱,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大學生物系植物學教授因薩爾警告說,果菜中含有的過量激素,聚集在人體內對健康非常有害。

還有一個消息,是限制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丁醯肼(B9)是國內外廣為應用的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懷疑其具有致畸作用,有些國家曾禁用或限制使用。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再次評估,認為產品中丁醯肼的水解產物偏二甲基肼(或稱非對稱二甲基聯氨)含量小於30毫克/千克可以使用。但仍須注意,近期將收穫的作物勿使用,也不要食用剛用藥處理不久的果品等農產品。

假設植物生長調節劑「按規定使用是安全的」,那麼現在有兩個問題:

一、誰來監管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

二、我怎麼知道市場上的水果蔬菜所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安全範圍之內?

我對監管沒有信心,也沒人告訴我,市場上哪種蔬菜是安全的。

好吧。我不買了,我自己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虹時光 的精彩文章:

漲知識了!農業花卉種植應掌握的4點技術細節

TAG:葉虹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