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范寬和他的《溪山行旅圖》

范寬和他的《溪山行旅圖》

古代書畫史話(24)

(撰稿:逸齋 / 《古代書畫史話》欄目主持:金曉明)

學習傳統山水畫,有幾件作品是難以繞過的,其中就包括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與藝術圈外的朋友聊起中國繪畫,他們對於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也多不陌生,更有甚者,還興緻勃勃地在複製品中找尋隱藏樹林中的「范寬」署款。由此可知,這幅北宋山水畫不僅在藝術史上影響巨大,在民眾的知識體系中也佔有一席之地。這到底是怎樣一件寶貝呢?

范寬 溪山行旅圖

為人寬厚「百代標程」的三家之一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畫家范寬。范寬,或名中正,字中立,生卒年不詳,北宋初期陝西華原人。據史料稱,他是一位性情溫厚之人,不暗世故,喜好喝酒,雖人生落魄,但為人大度寬厚,後人稱這是他後以「寬」為名的原因所在。范寬的山水畫初師法李成,後學荊浩,但終覺「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便改變舊習,卜居終南太華山。在此期間,無論早晚、風雨抑或寒月,他都用心觀摩、寫生,對山川形態爛熟於心,對於自然的氣魄境界瞭然於胸。加之早年師法李成、郭熙具備的深厚筆墨功底,使得他的畫無論在構圖、運筆還是用墨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所以范寬被史論家譽為與李成、關仝並稱的「百代標程」的三家之一。

米芾為范寬的山水畫「點贊」

對於范寬的山水畫特點,北宋大書畫家米芾的觀點頗具代表性。米芾《畫史》中記載,他曾見過一軸范寬少年時的畫,「山頂好作密林」「水際作突兀大石」,和數年前王詵請他題跋的荊浩的畫極為相似,只是「筆乾不圜」,也就是用筆還如乃師。後來范寬的畫更「趨枯老」「趨勁硬」了,以致米芾發出不愧是荊浩弟子的感嘆,稱「范寬山水嶪嶪如恆岱,遠山多正面,折落有勢。」對於范寬晚年作品,米芾認為「用墨太多,土石不分」,但終是稱讚范寬「本朝無人出其右。溪出深虛,水若有聲。」我們今天雖不能如米芾一樣縱覽范寬早、中、晚各時期的畫風,畢竟他一生見過的范寬作品多達數十件,但幸運的是今天我們還可以從《溪山行旅圖》來品味到范寬高超的畫藝。

落款於樹葉間的《溪山行旅圖》

范寬《溪山行旅圖》,絹本,淺設色,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是唯一為學術界公認的范寬真跡,也是存世國寶級中國畫之一。圖中巍峨雄壯的山巒如恆如泰,真的是「落筆雄偉老硬,真得山骨」。山頂依然是范寬從荊浩那學來的在突兀的岩石上畫出繁茂的林木;山下則是以近景角度寫出山石、茂林和溪水,貫穿其中的山路上正有一隊滿載貨物的商旅。此外,作品中還有許多細節可以品賞,如山間廟宇和山路僧人,使作品的可賞、可玩、可游。所表現出的足以代表北宋山水畫的「無我之境」更懾人心魄,而《圖畫見聞志》所稱「峰巒渾厚,勢狀雄強,槍筆俱均,人屋皆質」等特點都可以在此得以印證,難怪有人說「范寬以後無此品」。

最為大家感興趣的是「范寬」署款的發現。五代、北宋畫家多不署款,有款也是題于山石、林木上的窮款,《溪山行旅圖》中「范寬」二字也是寫在樹葉之間,一不小心還誤認為景物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已故台北「故宮博物院」專家李霖燦先生在《中國名畫研究》中言及發現「范寬」二字的興奮和得意之情躍然紙上。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這是存世唯一有范寬署款的作品。同時,《溪山行旅圖》也是流傳有序的可靠作品,詩塘有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正書題「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字,畫幅鈐有明代官印、清初大藏家梁清標「蕉林秘玩」「觀其大略」和清內府諸璽等二十餘方。

編輯 孫樂怡

—— END ——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繫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周刊出品

掃一掃,帶你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的精彩文章:

「巡迴展覽畫派珍品」 上博展出

TAG: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